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宝钢罗泾厂上百亿投资打水漂

作者:24发布时间:2012-09-24

    初秋的上海,天气还稍有点热。位于上海宝山区的宝钢罗泾厂已经没有了钢铁厂应有的噪音。

    9月20日,《投资者报》记者在罗泾厂周围看到,偶有老人在宝钢罗泾厂旁边的小河里钓鱼。罗泾厂中两个标志性项目——COREX熔融还原炉静静地戳在原地,而设计之初它一年的产能达300万吨。

    在罗泾厂2号门仍有不少工人进出,工人们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罗泾厂已经在9月10日全部停工,现在除了一些人在做后续工作外,很多人都已无事可做,不过每天还是要到工厂报到。而过不了多久,工人们或提前买断、或留下看厂、或分配到宝钢总厂上班。

    罗泾厂是为了配合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从上海浦东搬迁而来,罗泾项目相关资产共占用土地322.8 万平方米。公开资料显示,宝钢股份(600019.SH)于2008年4月1日收购属于宝钢集团的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罗泾项目相关资产和业务,交割价为人民币143.4亿元,价款分5年免息支付,每年支付20%。从2009年开始,至2012年12月31日全部支付完毕。

    根据协议,收购余款目前还尚未付清,但工厂就已经停工。《投资者报》记者就罗泾厂停工的原因和未来的趋向采访宝钢股份,不过宝钢股份董秘办陶女士以领导不方便接受采访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但宝钢罗泾厂一位工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厂里人都说这个炉子生产一个月就要亏损一个亿,越生产越亏,所以选择关停。而且再开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现在一个已经拆往位于新疆的八一钢铁厂。

    熟悉内情的一位上海经信委领导告诉《投资者报》记者,COREX熔融还原炉还属于商业规模阶段,是有风险的。就像房地产政策一样,2008年还在鼓励,2010年就要限购了,钢铁行业形势的变化也同样不可捉摸。至于迁到哪里,决策很难,很多工作还需要平衡。

    开工不足五年的罗泾厂

    “COREX熔融炉项目是罗泾厂的标志。”上述罗泾厂工人说。其中1号COREX项目于2007年底投产,炼铁年产能150万吨,2号COREX项目从2008年开始建设,去年上半年才投产。“1号炉于去年7月停产,2号炉9月10日停产。”他说。 以此算来,1号炉运行不到4年就停了,而2号炉运行才一年多时间,而其投资建设从2008年开始,就花了三年。即使从宝钢股份2008年4月收购该项目算起,总共也没有超过五年时间,罗泾厂就全面停产。

    宝钢股份在当时购买罗泾项目公告时称,罗泾工程项目采用世界上具有创新性的熔融还原炼铁工艺(COREX),生产流程短、大幅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代表了炼铁工艺的发展方向。

    目前除宝钢公司罗泾工程项目外,世界上用于工业化生产的COREX装置共有四套,铁水产量规模300万吨左右。罗泾工程项目采用世界上第一座COREX C3000炉,年产铁水150万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熔融还原装置。此外,其炼钢、连铸以及轧机均采用了先进的冶炼和控制技术,从而为生产高品质宽厚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述工人表示,那完全是“面子工程”,领导“拍脑袋”的事情。由于该项技术所需原燃料、设备等条件相对苛刻且技术尚不成熟,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兴业证券分析师兰杰也表示,罗泾厂的这个项目的成本高,炉子是前沿技术,是跟踪先进技术,但是还没有规模化,引进的时候觉得好,但是本土化还是比较难,对原材料要求又高。

    加上最近几年钢铁业产能过剩明显,价格和需求同步下降。《投资者报》记者在上海大柏树钢贸市场调查,一家钢贸公司的老板周先生表示,钢的价格已经从2008年最高时的每吨6000多,降到了目前的3400元,虽然比前几周的最低点3200元有所回升,但仍然远低于去年年底的4300元。目前的情况下,销售价格仍然低于成本价。而宝钢的产品质量较好,一般都要比别的贵每吨500元左右,所以在可以替代的产品中,大家都不主动选择宝钢的产品。

    百亿投资打水漂

    钢铁业总的情况不好,罗泾项目要赢利更加难。

    宝钢股份于2008年4月1日收购属于宝钢集团的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罗泾项目相关资产和业务,交割价为人民币143.4亿元。买入后,该项目连年亏损。

    浦钢公司原地处上海浦东周家渡地区,厂区所占用土地处于上海市世博会用地范围内,宝钢集团按照上海市城市整体规划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浦钢公司搬迁至宝山罗泾地区,并重新规划建设。在此次搬迁中,浦钢公司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和工艺装备的更新升级,主导产品为市场紧缺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专用中厚板、船板等。

    浦钢搬迁罗泾项目于200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11月8日,罗泾工程项目冶炼系统正式投产出铁。据当时的预测,罗泾项目投产当年将有一定亏损,随着项目逐步达产,预计到2010年达产后,效益将明显提升。

    但实际运营情况却是连年亏损。2008年4月~12月该项目累计亏损2.4亿元;2009年亏损增至9.98亿元;从2010年开始宝钢股份年报中未再单独披露该项目的盈利情况,但该项目所生产的宽厚板2010年毛利率为-4.7%,2011年毛利率继续下滑至-8.9%。

    宽厚板在2008年的时候,其毛利率高达28.86%,是宝钢股份所有产品中毛利率最高的,到了2011年,其毛利率却是所有产品当中几乎最低的。

    令人不解的是,在1号COREX项目已开工投产后,2号COREX项目则从宽厚板毛利率最高的2008年开始建设,到毛利率最低的2011年投产,且投入甚多。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4月1日,宝钢股份收购罗泾项目后,成立了中厚板分公司,中厚板分公司罗泾二期工程中Corex炼铁项目于2008年4月20 日开工建设。

    在宝钢所公布的年报中,2009年宝钢预计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主要用于建设中厚板分公司罗泾二步工程、鲁宝钢管搬迁和产品结构调整工程等一批续建项目;2010年预算安排固定资产投资195.5 亿元,主要用于建设取向硅钢后续工程、中厚板分公司罗泾二步工程、鲁宝钢管搬迁和产品结构调整工程等一批续建和新建项目;2011年公司预算安排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主要用于建设取向硅钢后续工程、梅钢产品结构及工艺装备升级技术改造工程、罗泾二步工程、鲁宝钢管搬迁和产品结构调整工程等一批续建和新建项目,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技术改造项目。

    宝钢近几年都把罗泾二步工程作为重点投资项目。罗泾二步工程于2011年3月底整体建成投运,4月投产,但是到2012年9月10日停产。投入巨资建设三年,运行才不到一年半停产。

    对于罗泾项目,很多股民发表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罗泾COREX项目的143亿元加上连续5年的亏损,宝钢股份光在罗泾COREX项目上就被集团公司“坑了”200亿元以上,这亏得都是中小股东的钱。项目最后以搬迁到新疆告终,无论以哪种形式转让给八一钢铁或者搬迁到湛江,对于宝钢股份来说都意味着100多亿元的投资可能打了水漂。

    停工配合宝钢上海减产

    在罗泾项目停产的同时,今年3月,其搬迁项目已经开始招标。从招标公告中看,罗泾项目将搬迁到宝钢集团位于新疆的八一精锻模具钢厂区内,完工时间为2013年10月1日。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模具钢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透露,八钢粗钢产能将由700万吨增至1000万吨,新增产能都将采用COREX工艺。

    7月30日上午,由中国十七冶集团承建的宝钢股份罗泾1号COREX炉整体迁建至新疆八钢工程举行了土建施工开工仪式。

    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与宝钢集团公司就推进宝钢上海宝山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在沪签署协议。将从有利于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有利于上海转型发展、有利于宝钢增强行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在2012~2017年实施上海宝山地区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预计调整任务完成后,上海地区将总量减少铁产能约580万吨、钢产能约660万吨,相应减少300万吨标煤能耗。本轮宝钢调整计划将对上海宝山吴淞工业区的企业以及罗泾生产基地进行调整,调整后逐步转型,重点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基地。

    宝钢集团有关人士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罗泾地区的停产是配合产能转移,产能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宝山地区的产能降下来,用5~6年的时间,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是有了,接下来是逐步展开,肯定不是落后产能,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至于该地块,还要评估,肯定对上海未来发展有利,有利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上海最优的产业与国际产业竞争。

    “COREX项目对原材料的要求比较高,比如要求比较干燥,但是上海的气候条件比较潮湿,这就增加了成本,到新疆可能避免这一问题。”上述工人说。另外一位熟悉宝钢的人士则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罗泾项目部分将会迁移到湛江。罗泾厂部分工人正在为要到湛江去上班而发愁。

    上海市经信委一位领导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拆迁的工程比安装还要难,至少要花费近半年的时间,至于迁到哪里,决策很难,很多工作还需要平衡。

    9月21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咨询了宝钢股份投资者关系部,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资产处理还在讨论中,初步的方案是把两个COREX项目都搬迁到新疆,考虑到那边的资源容易获取,成本相对比较低。但是至于是卖给八一钢铁,还是宝钢股份自己持有,最后的方案还没有敲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钢铁行业资深分析师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从成本上看,新疆的原材料、人力成本都会便宜一些,但是能否达到赚钱的程度,则很难预测。况且,搬迁到内地,没有海运,也涉及到很高的一笔费用。宝钢股份投资该项目肯定是亏了,但是具体亏多少,公司也一直不愿意披露。


来源:《投资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