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 资讯详情

粉碎粒度对煤粉含量及焦炭质量的影响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石家庄焦化集团配煤系统选择先配后粉工艺,近年来因进厂原料煤细度偏高,入炉煤中<0.2mm的煤粉含量由原来的15%上升到30%左右。荒煤气中夹带煤粉的现象严重,造成化产回收系统阻力增大,甚至堵塞。为此,我们在粉碎机前增加了10mm弛张筛对配合煤进行筛分,< 10mm粒级的煤直接进入煤塔,> l 0mm粒级煤经粉碎后再进入煤塔,见图1。在方案实施之前,进行了试验焦炉的炼焦试验,探讨改造后<0.2mm降低的幅度及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图1   配煤粉碎工艺流程图(虚线部分为改造方案)
 
1   粉碎后配合煤粒度组成(%)

组别
序号
处理方法
配合煤粒度,mm
<0.2
<1.0
<2.0
<3.0
<5.0
<10.0
 
1
入炉煤粉碎后
30.0
59.8
70.9
75.3
84.5
95.6
2
粉碎前<10mm
24.2
54.2
67.4
74.0
86.0
99.7
3
粉碎前>10,全部粉碎至10mm
21.0
57.4
78.6
87.8
97.3
99.6
4
粉碎前<10+>10,粉碎至10mm
22.8
52.7
66.9
75.4
88.0
99.8
5
粉碎前<10+>10粉碎至4mm
24.5
57.7
70.9
77.1
87.8
100.0
第二组
6
粉碎前<10mm
22.6
61.1
69.7
77.4
92.4
99.7
7
粉碎前>10,全部粉碎至10mm
22.1
61.3
72.5
82.9
97.6
 
8
粉碎前<10+>10,粉碎至10mm
23.7
62.2
71.1
78.9
93.1
 
9
粉碎前<10+>10,粉碎至4mm
25.0
63.3
73.7
81.7
94.2
 
10
粉碎前<10+>10,粉碎至2mm
27.0
61.9
78.5
84.8
94.0
 
第三组
11
粉碎前<10mm
22.6
61.1
69.7
77.4
92.4
99.7
12
粉碎前>10mm粉碎
29.5
59.1
71.6
77.7
87
96.8
13
粉碎前<10+>10粉碎
26.0
57.4
70.7
77.9
90
98.6

1   试验及数据分析
1.1  对粒度的影响
    (1) 取粉碎前和粉碎后入炉煤,并对粉碎前入炉煤用10mm筛子进行筛分,对>10mm粒级粉碎至10mm、 4mm、2mm,煤的粒度组成见表1。
(2) 配合煤粒度的变化。表1中数据仅对>10mm粒级单独进行了粉碎,配合煤<0.2mm含量下降幅度为5%~8%,且配合煤中>10mm的比例降为0,仅此就能减轻化产回收系统的堵塞问题。
    (3) 随着>10mm粉碎粒度的降低,配合煤<0.2mm粒度明显增加。
1.2  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将不同方式粉碎的配合煤进行试验焦炉的炼焦试验,对所得焦炭进行M40、M10、CRI、CSR分析,试验结果见表2、表3。
2    炼焦试验用煤的煤质指标  ()

组别
序号
项  目
Aad
Vd
St,ad
G
Y
X
1
入炉前
10.19
24.34
0.72
72.1
13.5
39.0
2
>10mm
10.27
23.39
0.70
75.5
14.5
34.0
3
>10mm
10.12
25.49
0.66
71.2
13.0
33.0
4
粉碎前<10mm
10.02
22.9
0.69
76.0
14.0
35.0
5
>10mm粉碎后
10.03
24.8
0.70
81.0
15.0
40.0
6
粉碎前<10mm+>10mm粉碎后
10.40
23.5
0.72
74.9
13.0
37.0
7
粉碎前<10mm
10.02
22.9
0.69
76.0
14.0
35.0
8
>10mm粉碎后
10.03
24.8
0.70
81.0
15.0
40.0
9
粉碎前<10mm+>10mm粉碎后
10.40
23.5
0.72
74.9
13.0
37.0

表3   炼焦试验所得焦炭的质量指标(%)

组别
序号
项  目
焦炭粒级组成,mm
 
M40
 
M10
 
CRI
 
CSR
>80
60~80
40~60
20~40
10~20
<10
 
1
入炉煤
7.34
29.66
45.24
10.84
2.87
4.06
82.8
12.3
35.3
53.6
2
粉碎前<10
5.55
28.76
48.3
11.68
2.28
3.08
83.3
12.3
32.0
54.9
3
粉碎前>10粉碎至10
3.56
33.7
40.7
13.6
2.65
5.58
80.0
15.3
41.4
43.2
4
粉碎前<10+>10粉碎至10
7.8
49.09
26.49
8.83
2.86
4.94
82.5
13.0
35.7
50.5
5
粉碎前<10+>10粉碎至4
4.53
31.8
47
9.99
2.67
4.14
81.8
13.3
32.6
45.6
 
6
粉碎前<10
9.37
29.85
43.56
10.65
2.17
4.2
82.5
13.5
 
 
7
粉碎前>10粉碎至10
4.34
32.26
48.08
8.64
2.23
4.45
79.8
16.3
40.7
33.1
8
粉碎前<10+>10粉碎至10
7.61
36.14
36.15
9.98
2.08
3.6
80.5
15.3
28.1
48.8
9
粉碎前<10+>10粉碎至4
7.49
31.17
43.24
12.45
2.01
3.61
80.8
13.5
32.1
44.7
10
粉碎前<10+>10粉碎至2
7.64
36.58
40.04
10.47
1.99
3.32
82
13.5
31.4
46.8
11
粉碎前<10
9.37
29.85
43.56
10.65
2.17
4.2
82.5
13.5
 
 
12
粉碎前>10粉碎
6.26
32.74
42.03
10.37
3.01
5.6
77.3
16.0
34.7
40.1
13
粉前<10+>10粉碎
2.63
34.77
47.52
8.97
2.08
4.04
81.3
13.8
 
 

 表4    不同粉碎过程的配合煤各级挥发分比较(%)

粉碎方法
<0.2
0.2~1.0
1.0~2.0
2.0~3.0
3.0~5.0
5.0~10.0
>10.0
入炉煤粉碎后
22.45
23.60
25.10
25.40
26.30
26.32
26.18
粉碎前<10+>10粉碎至10
22.04
23.40
24.10
24.40
24.29
24.87
 
差值
0.41
0.20
1.00
1.00
1.81
1.45
 

    (1) 表2中将配合煤用10mm筛子进行了筛分,>10mm和<10mm粒度的挥发分差别较大,煤质指标显著不同。<10mm部分其结焦性明显好于>10mm部分,因而所得焦炭的M40、M10、CRI、CSR也较好(见表3中的2、3、6、7)。配合煤中各粒级煤的煤质不均匀且差别显著。
    (2) 配合煤经过10mm筛子筛分后(表2中1与4、5比较),焦炭的M40、M10均随>10mm部分粉碎粒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劣化,CRI、CSR的变化更为明显。
(3) 对不同粉碎过程中各粒级煤进行了挥发分测定,见表4。在各个粒级煤中,由于各煤种的比例不同,其差别显著,>10mm粒级单独粉碎后和<10mm粒级直接配合,在3.0~10.0mm粒级中,低挥发分煤(即瘦煤)所占比例较高,导致了焦炭的M40、M10、CRI、CSR的劣化。
    (4) 第2组焦炭的M40、M10、CRI、CSR随其>10mm部分粉碎粒度的不同而不同,其中CRI、CSR波动更为显著,说明焦炭质量波动趋势与>10mm粉碎粒度的关系不明朗。
 
2   结论
    (1) 对配合煤进行筛分,将>10mm粒级粉碎后直接配入到<10mm粒级中,可以明显降低<0.2mm含量,降低幅度为5%~8%。
    (2) 配合煤经过筛分后,> 10mm和<10mm部分煤质明显不同,< l0mm粒级的结焦性要好于>10mm粒级部分。
    (3) 从试验结果看,如果单纯为了降低入炉煤中<0.2mm粒级的量,仅对配合煤中> 10mm粒级进行粉碎会引起焦炭质量的波动。焦炭质量波动与炼焦用煤进厂时的原始粒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