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利润微薄的中国钢铁行业如何创造奇迹

作者:27发布时间:2012-10-23
利润微薄的中国钢铁行业如何创造奇迹
        曾经人头攒动,门庭若市的市场变得冷冷清清,大部分商店已经关门上所,仅剩的几个店铺也只是为了维持少量的生意;货场上堆满了挤压的钢材、闲置的吊车无人问津;一些钢铁盖上防雨布,还有一些则锈迹斑斑变成了废品......这是上海钢材市场的现状,和曾经的热闹景象相比,这样的冷清不禁让人心痛。
  
  钢铁行业萧条进入微利时代
  
  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钢铁行业遭遇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面积亏损和下滑,大部分钢铁企业陷入微利甚至亏损的境地。
  
  导致钢铁行业如此形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需求不足、原材料成本上涨、产能过剩,钢铁业的萧条让很多的生产企业也陷入了经营困难的险境,贸易商举步维艰。
  
  中国的钢铁行业经过了七八年快速发展的高利润时期,如今已经跌入到微利甚至是亏损的寒冬期,而这种微利时代将会持续至少三年以上。
  
  “阵痛”是钢铁行业洗牌的前兆
  
  虽然企业利润下降了,但对于全国70多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和数百家中小型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重新洗牌、修炼内功的好机会。中国现有的钢铁企业太多,产能太高,若不经历这一“阵痛”,钢铁的总量难以下降,小而多产业现状也无法改变,企业更加不能做精做强。
  
  面对如此严峻而有低迷的钢铁行业现状,中国的钢铁企业,如何在这样的时代创造奇迹,独辟蹊径?
  
  首先,调整的是产品结构,大幅减少不赚钱的品种的产量,增加效益好的品种的产量。在调整结构的同时,还对生产成本进行了严格控制。以武钢集团为例,将原本是5佛公分的烧结筛子孔径改为3.5公分,这样的话烧结矿的返工率从25%下降到现在的15%,最终实现了冶炼的平稳、安全生产,仅燃料就节约1.67亿元。
  
  其次,钢铁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创新人才战略,完善并落实人才培养、奖励、评价机制,激励行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创新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创新领军人才的培育,确立行业科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建立行业专家人才库,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在国际科技合作上应出台导向性扶持政策,鼓励钢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种方式的国际科技合作。有条件的钢铁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产业重大基础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研发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创新经验。
  
  工控网编辑认为,钢铁行业的变革是一个必然结果,在实现这个变革的过程中,不仅是钢铁企业本身的责任,更是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责任。对于钢企来说,曾经的辉煌繁荣景象并非是过眼云烟,主要科学正确地进行整改,走切实可行的创新型路线,终有一天会迎来胜利,而那个时候钢铁行业不再是这个小、散、多的局面,落后的产能已经被淘汰,我们看到的将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崭新面貌的钢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