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与包钢一号高炉一同成长起来的人

作者:31发布时间:2012-11-20
与包钢一号高炉一同成长起来的人

       李树栋,1932年生于河北,1954年来到包头参与包钢建设。作为与包钢一同成长起来的人,他对包钢的历史非常清楚。

       包钢的前身是五四钢铁公司,隶属于冶金部钢铁公司,这在当时一直是不能公开的。1954年8月,钢铁公司从北京调来大部分人员到包头工作,取消了五四钢铁公司,正式成立了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即包钢)。最初,包钢选在东河区和平路115号办公,经过苏联专家论证和包钢领导们集思广议,决定把包钢办公地址建在昆都仑区西,包钢的职工居民区则选在了昆都仑区东,当时考虑到这样的规划对居民的生活环境影响比较小。包钢是苏联几十个援建项目中的一个,1957年,在北京钢铁设计院设计时,李树栋全程参与了设计工作,虽然没有干具体的技术活,但他参与了每个环节的实际工作。

       1959年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典礼大会在高炉前广场隆重举行,乌兰夫陪同周恩来、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群众团体负责人、一些省市负责人参加大会,周恩来总理还为一号高炉出铁剪彩。

       李树栋称,当时,高炉炼钢是先从白云鄂博采矿,然后用汽车拉到包钢,建成后出铁量达到了60%以上。李树栋介绍说,“像这种含铁量丰富的矿称为富矿。1961年,经过选矿、烧结,变成70%-80%以上的烧结铁。”用李树栋的话讲,那就是:“原来吃粗粮,现在吃细粮,铁的品位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包钢还有全国最大的高炉,容积达到1513立方米,利用系数在当时还是被保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