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看,未来期货的交易场所和各种想借机炒作的资本是期盼铁矿石期货制度的出台的,贸易商则是持支持和无所谓两种态度,至于钢铁企业,则比较复杂:一部分支持,一部分反对,还有一部分比较迷茫”,迟京东称,他更愿意从态度上来划分各个群体而非利益。“因为铁矿石期货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来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有多大、影响是好是坏尚难确定,除了一些交易场所之外,很难说谁会真正获利。
11月14日,中钢协举行的信息发布会上,常务副会长王晓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指出,期货本身是否发展不是问题,而是目前大家没有研究透期货与现货的关系。“期货本身是虚拟市场,一旦金融资本大量进入后,即便我们做一些规定,真正交割的也不会超过5%”。
这些担忧的实质就是铁矿石供应量的不确定性。“铁矿石期货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未来无货可炒。期货是什么,就是一纸远期协议。举个例子,6亿吨铁矿石,200家企业。其中100家企业买走了这6亿吨矿石,那么剩下的企业怎么办?无货可炒了,大家就只能炒作虚拟的合约,那么对钢铁行业来说,究竟是降低了经营风险还是提高了经营风险?”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2.9668亿吨,占进口总量的43%;从巴西进口铁矿石1.273亿吨,占进口总量的21%。两国合计占当年进口总量6.86亿吨的64%。而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铁矿石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还是不到总量的36%。
今年前9个月我国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为9.681亿吨,同比上涨16.6%,同期铁矿石进口总量为5.5亿吨,同比涨幅也高达8.2%,而今年前10个月,我国粗钢产量累计为6.02225亿吨,同比增长仅为2.1%。
“目前,铁矿石供大于求的局面只是为钢铁企业重新建立合理的铁矿石交易规则和维护合理的铁矿石价格提供了可能”,国内钢铁专家马忠普表示,中国的铁矿石问题说到底是个钢铁行业产业链战略和国家产业安全战略问题,也是3大矿与钢铁企业的战略利益博弈问题。这个战略问题不解决,中国钢铁企业就摆脱不了铁矿石成本压力的被动局面。不增强中国钢铁产业链安全战略实力,而期待铁矿石期货和价格指数能增强话语权、解决铁矿石乱涨价问题是不现实的,期待铁矿石产品金融化和实现铁矿石市场的价格公平也是不现实的。
“明年铁矿石产能会增加,但是钢铁产能增加有限”,安徽长江钢铁采购部长苏高泉认为,明年我国日均粗钢产量将维持190万吨左右,而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只会阶段性地出现。
“铁矿石期货也是资本。我们说铁矿石产品金融化,说到底就是通过资本市场平台炒作提升铁矿石价格,达到资本逐利目的。这增加的部分市场交易虚拟价值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说的铁矿石产品价值融入了金融属性”。迟京东认为,导致目前各界态度不明朗的原因从表面看是担心未来资本的大量进入,从而使得未来钢铁行业经营风险加大,但实质上却是国内对铁矿石供求量关系把握难度加大的隐忧。
尽管隐忧重重,铁矿石金融化却是日趋逼近。
中国冶金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说,“从金融化趋势上看,推出铁矿石期货是必然的。即便是中国不做铁矿石期货,国外也一样会有,中国最终仍要学着参与铁矿石期货”。
“大宗散货、大宗商品在世界上比较有实力的公司和一些金融机构的推动下,很多都在由原来的现货向期货交易转变,钢铁行业也无法避免,钢铁行业走到今天,离不开市场和金融,离不开外界资金的参与”,迟京东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铁矿石金融化来袭,上述担忧的大量资本炒作问题必不可免,加大国内铁矿石的自给量或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缓解。
目前,国内铁矿石自给方式是海外权益矿和国内铁矿。权益矿方面,2010年国际矿业并购中,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占了7成,中国仅占6%;另一方面,国内铁矿的自给仍处劣势,仅占40%,接下来将面临“走出去”模式的调整和增加国内铁矿的投资。
“铁矿石期货市场一旦形成,因为国内目前对外依存度尚高,所以,初始的炒作意义大于实际交易意义,将促使价格大幅度上涨,迫切需要加强国内铁矿石勘探力度。矿价上涨迫使我国向西部、向高原、向地下勘探,寻找,也迫使企业积极盘活利用现有存量,采取新技术提高低品位、多生矿利用率,以减少对国外资源的依赖”。易晶指出,无论铁矿石期货是否推出,何时推出,加强国内铁矿石勘探和开采都是有利的。
对此,迟京东表示:“近两年在国内矿山的投资比较大,大约有3000亿元,一些投资效果会在明后年逐渐凸显,形成新的生产能力。随着未来铁矿石期货的推出,未来不排除因为全民‘炒’铁矿,从而造成铁矿石开采力度进一步加大的局面,但是价格的波动尚难预料”。
王晓齐在中钢协信息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铁矿石供应在40%,明年预计将提升5个百分点。“当前中国在海外的权益矿不到10%,每年7亿吨的铁矿石进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长期维持”。
“通过铁矿石期货制度的研究,至少表明国家决策层重视国内铁矿石受制于人的问题,在积极的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迟京东认为,未来,随着铁矿石问题重视度的提升,可能会有其他“铁矿石期货”出台,业内应该抱着接受新事物的心态去积极研究尝试。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