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上周宏观经济与钢铁十大看点

作者:27发布时间:2012-12-10

        看点一:关于明年经济的预测——略好于今年。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有望略好于今年,经济增速可能超过8%。在未来的政策选择上,各方观点较为一致,认为明年仍将实行“宽财政、稳货币”政策,并进行如下分析:

        一是经济环境,多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内外部风险犹存。2013年,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中国经济的发展都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

        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显著增强、中国贸易条件依然在恶化、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外部压力可能周期性增强。中金公司预计,受到外需的影响,明年净出口对中国G D P增长可能仍将是负贡献。
从内部讲,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内部最大风险还是政策风险,政策的风险最大体现在投资方面,从三驾马车来看,出口、消费、投资,可能投资不确定性还是最大的。正式换届以后中国往往出现很大一轮投资反弹,但是否会重复以往情形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面临一系列不利因素:首先,制造业去库存化、去产能化甚至去产业化的压力依然巨大,劳动力成本仍在上升,当前工业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可能影响企业家投资的信心与能力;其次,对房地产投资而言,宏观调控政策仍可能继续,且建筑用地供给相当有限,会限制房价反弹后房地产投资增速;再次,对基础设施投资而言,地方政府或地方融资平台目前债台高筑,土地市场的降温使地方政府的财力与融资能力均受到限制,难有新一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此外,近年来颇为给力的消费也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国泰君安认为,在消费上,中国房、车潜力已经不如以前,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以及商品房销售均增长10倍,年初增速超过20%。而展望2020年,按照人口结构数据,预计汽车地产的乐观销量也仅是翻一番,年均增速至多7%。

        二是经济政策,“宽财政稳货币”仍将持续,存款准备金率将有2至3次的下调。在财政方面今年实际有效的财政赤字约为1.07万亿元,预计明年大概赤字明年将接近1.3万亿元,目标会在G D P的2%左右。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增速16.2%,较今年的13.5%显著上升。货币供应量则还是14%,和今年持平。明年新增贷款9万亿元,贷款增速14.4%;央行明年上半年可能降准2次,降息1次。

        看点二:中国环境保护部等三部门5日正式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首次提出以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并将民众最关心的细颗粒物(PM2.5)纳入指标体系。2012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步由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转变,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转变。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对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执行新增污染物倍量削减替代,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山东城市群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以期实现增产减污和清洁能源的替代使用。这对节能减排重点对象钢铁这个大户而言,实可谓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因为减排,冶炼成本必然会随之提高而又加重了扭亏的难度,但钢铁必须“接招”已成为大势所趋,不然中被淘汰。

        看点三:钢铁产业产能过剩让中国钢价将同股市一样加速探底。

        据一些研究机构的统计,2012年,国内新增冷轧生产线至少为33条,设计年产能为1844万吨;硅钢生产线6条,设计年产能160万吨。至年末,我国冷轧年产能将达1.2亿吨,是2008年的近两倍;硅钢1530万吨,为2009年产能的两倍还要多。但谁也不相信自己会是被挤出去的人,只要能够生存没有谁会主动离开,产能调控始终失灵,越调越高越控越增。
 
       不仅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也成为困扰全球的突出问题 。目前全球各地钢铁厂的总产能为18亿吨,而拿到手的订单则只有15亿吨,全球钢铁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而更严重的是钢铁业不仅没有借此进行行业整合以提高效率,相反还在进一步扩大产能。业内人士预测,到了2016年,全球将有100座新建钢厂投产,总产能约为3.5亿吨。专家认为,虽然人们对于钢铁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全球钢铁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炼钢厂,以供应当地的钢铁需求。而这些炼钢厂一旦建成,就为当地就业提供了机会,也因此会受到当地政府在关税和补贴方面的保护。

        扎堆炼钢铁,中国钢价将同股市一样加速探底。分析人士说,未来在远期市场走低、需求持续减弱、年底资金收紧、库存持续增加的压力下,钢材价格可能如同股市一样加速赶底。据报道,钢材远期合约大幅增仓快速跳水近日股市重回“1”时代已让股市多么悲哀。经营钢材的市场人士也感受到了市场的深寒,冶金期货螺纹钢、焦炭、热卷等品种也在进行着跳水比赛,加速赶底。粗钢产量依旧居高不下,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11月中旬其会员企业粗钢日产163.3万吨,全国预估值为195.2万吨,旬环比分别下降0.3%和0.25%。钢铁优化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迫在眉睫!

        看点四:钢铁明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开始申报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13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计划开始报送,炼铁、炼钢、焦炭等19个行业依然是淘汰目标。

        按照《关于印发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在2013年1月28日前,由省级人民政府将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总结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通知指出,要研究提出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计划,以及计划淘汰的企业名单和落后主体设备(生产线)及产能。

        看点五:“十二五”钢铁节能指标完成难度大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8%,到2015年,吨钢综合能耗要从2010年的605kgce下降4.1%至580kgce。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与2005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2.8%,年均下降2.6%;2011年与2010年相比,吨钢能耗仅下降0.5%;从2012年每月指标来看,吨钢能耗指标起伏不定,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循环利用是难点。据初步估算,钢铁工业能耗约占工业总能耗的23%,占全国总能耗的16.1%,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总量的8%和16%左右。

        然而,除了调结构和技改之外,最让钢铁行业人士头疼的莫过于资源循环利用,包括烧结余热利用、高炉渣显热回收利用,转炉余热的利用等等。在钢协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黄导看来,钢铁工业在余热余能等二次能源回收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须进一步研究相关技术的适用性,提高其应用水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 李新创认为,目前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在考核钢铁企业能耗指标时,不顾及钢铁企业的工业特点、生产流程差别,全部一刀切。“例如,要求企业吨钢综合能耗要全部达到580kgce,但这对一些加工深度深、工序全的企业是非常不合理的。” 他建议国家能够根据企业生产流程、装备规模、加工深度等制定一个合理能源消费强度的区间值,根据不同企业分别考核,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更加合理的环境。
看点六: 钢铁出口是缓解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

        上周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钢铁产能高于实际产量和国内消费,出口是缓解国内钢铁产能释放过大的重要途径。国内市场容量大,增速回落,增量减少,中国钢消费占世界的比重达到了46.9%。2012年1-10月,粗钢表观消费5.66亿吨,同比增长2.2%。10月,粗钢表观消费5506万吨,环比下降2.3%,同比增长5.4%。但是,稳定出口尚有难度。经测算,2012年1-9月,直接和间接出口折粗钢占粗钢产量比重为18.2%,比去年底提高0.6个百分点。同时,外需对粗钢生产消费影响很大。2011年,直接和间接出口折粗钢占粗钢产量比重为17.6%。今年1-9月,粗钢增产仅906.6万吨,而钢材坯折粗钢直接出口为4355.8万吨,粗钢间接出口为5540.7万吨。稳定出口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出口结构变化:9月钢材出口同比增长9.8%,板材同比下降5.8%。增幅较大的是棒材,达63.5%,角型材39.9%,钢管11.2%。 二是出口仍不稳固:10月份出口钢材484万吨,环比减少6%;进口103万吨,环比减少14.1%。前10个月进口4578万吨,进口1155万吨,净出口折粗钢3612万吨,同比增24.1%,增加702万吨。与产量比,相当于增产钢的56%用于增加出口。 三是趋势仍不明确:根据当前世界经济状况,特别关注今后几个月出口态势。

        看点七:钢铁PMI较上月回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日前发布11月钢铁PMI数据,显示为49.2%,较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再度回到收缩区间。从分项指数来看,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仍处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跌落至收缩区间,产成品库存指数波动趋稳。综合来看,当前国内钢市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走势回升面临阻力。
同时,国内钢铁资讯机构兰格钢铁5日在京发布独家创建的“钢铁流通业PMI”,指出11月钢铁流通业PMI为45.2%,较上月回落5.1个百分点,预示12月钢价将继续下行,但因采购成本指数对钢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后期钢价不会出现大幅回落。据了解,其调查来源于企业采购经理对于本月生产和财务情况的分析判断,是市场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该调查从全国钢铁流通企业中抽取约1000家样本企业,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国六大区域57个城市。调查内容涉及钢铁销售量、采购价格、订单量、采购成本、到货速度、库存水平、融资难易程度以及对下期市场价格走势的判断等10项指标。

  据介绍,兰格钢铁流通业采购经理指数与国际上通行的采购经理指数相同,都是以百分比来表示,以50%作为营销活动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反映营销活动处于扩张期;当指数低于50%,则表示营销活动存在萎缩萧条的可能。12月进入用钢需求淡季, 钢贸企业资金紧张,多数企业采取降库存的方式来规避经营风险,钢铁企业信心回落,预示后期钢价将小幅回落。但受钢材采购成本支撑,预计12月钢价将小幅下行,不会出现大幅回落。兰格钢铁副总经理范喜贵表示,钢铁流通业采购经理指数是对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的丰富和完善,为我国钢铁行业监测、预测和预警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国内钢铁生产、流通和消费企业在经营预测和商业分析决策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看点八:2013年钢铁行业运行趋势展望

        有分析说,钢铁产能惯性上冲,产能利用率将继续下降;重点钢铁企业继续亏损,小型钢企继续赢利,重点钢铁企业将成为被“捧杀”的企业;兼并重组远未到时机;西北地区钢铁产能增加过快,未来将成为价格竞争的红夯钢铁行业进入“现金为王”时代,新建大项目等于找死。有人士预计,在2013年中国重点钢铁企业和上市公司仍处于景气越发萧条的行业冬季,不会有大的起色。钢铁行业的真正严冬尚未到来,象造船、机械、汽车等钢铁下游行业的手持订单不足预示着钢材需求的低谷还没有到来。
   
        看点九:扩内需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
 
        从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来看,在出口与消费都陷入低迷时,需要给予投资更多的刺激政策,投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能够起到导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作用,所以投资的布局以及流向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走向。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投资依然对经济增长产生着巨大的贡献作用。根据2012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254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7%,增速比1-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94%。

  有分析人士指出,稳定投资的关键不是投资规模,而是投资质量和结构是否优化、合理,是否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经济转型,以此促使稳定投资拉动内需,并且促进“稳增长”,否则重复投资、低端投资将不利于我国接下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将带来负面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民间资本在稳投资过程中正渐渐开始挖掘出其内在潜力,1-10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099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2%,增速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民间资本已经在各部委出台的鼓励政策的带动下,内在力量正逐渐促使着民间资本更加有力的发展。对于扩大民间投资来说,也是“稳增长”和“调结构”两者间相对重要的结合点。让民资进一步成为“稳增长”的主力军。要激发民资活力,拓宽民资渠道,引导民资进入垄断性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效率提升。
 
        看点十,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大事,即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在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的影响,提出从严要求, 从严治党同时,还提出明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要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自主创新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生态建设。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发展海洋经济。要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外贸结构,完善稳定出口政策,积极增加进口,抓住机遇推动企业走出去,支持内陆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重要商品市场供需平衡,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规范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和农村改革,抓好科技、教育、文化、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强化社会服务和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