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宝钢启动二次创业

作者:24发布时间:2012-12-28

      今年以来,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出差的次数比去年有增无减,拜访客户、走访合作伙伴、思考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排满了他一年的日程表。作为国内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2011年,宝钢用中国钢铁行业5.7%的产能,创造了占全行业21.3%的利润。不过,整个2012年,与其他钢铁同行一样,宝钢也同样承受着原材料成本高企以及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带来的双重压力。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徐乐江就坦陈,中国钢铁工业的微利经营特征越来越明显,但对宝钢等钢铁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一财经日报:宝钢以及钢铁业今年遇到的最大压力是什么?

  徐乐江:钢铁行业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已经跨过了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拐点。一方面产能过剩还在加剧,一方面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中国钢铁行业的规模扩张已近尾声。微利经营是钢铁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和必须承受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如果不及时转变发展方式,那么钢铁行业的这种“隐痛”,很可能成为导致下游产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这是钢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

  日报: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的钢铁行业如何突围?

  徐乐江:以创新为驱动的转型发展,是国内钢铁行业唯一的突围之路。钢铁企业必须主动改变原有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一个典型的矛盾是,尽管中国的钢铁企业占据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前10强半数以上份额,但包括宝钢在内的中国大型钢铁企业还没有一家称得上是“跨国公司”,中国钢铁业国际化羸弱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驾驭国际市场运营的经验和能力,核心就是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此外,中国的钢铁业贡献了全球45%左右的产量,却鲜有影响世界钢铁业发展方向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这是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典型症状。唯有技术创新,才是中国钢铁业发展摆脱资源和环境束缚的新支点。

  日报:具体到宝钢集团,如何突破微利经营的现状?

  徐乐江:2010年,宝钢就制定了新一轮的发展规划,对企业的发展理念进行了调整,其中在规模战略的实施中,就要求跳出对单一的产量扩张的追求,提出“规模就是在一定技术和管理水平下企业达到最低成本时的产能集合”。

  同时,我们对国内的钢铁产业也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聚焦“两角一边”(即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北边疆),先后并购了八一钢铁(600581,股吧),兼并重组广东地区的钢铁企业,并对宁波钢铁进行了股权收购,此外还并购了福建德盛不锈钢,从而初步完成了在国内的战略布局。

  此外,公司还将分步实施上海地区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这也是宝钢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上海减量调整,不仅要实现宝钢“两角一边”的战略布局,而且在上海地区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高端产品的比重和制造能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碳钢扁平材精品基地。同时建设在上海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产业。

  日报:目前很多钢厂都提出加大非钢产业的拓展力度,除了钢铁主业,宝钢认为在哪些领域还有拓展机会?

  徐乐江:目前,宝钢已经初步形成了资源开发业、钢材延伸加工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服务业、煤化工业等六大板块的多元业务结构,同时还在推进“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企业转型升级战略。

  宝钢要做的不是产业转移,而是正在实施从制造向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宝钢的产业包括钢铁主业和多元产业,钢铁本身有服务增值的业务,多元产业里面也有制造和服务性的业务,每个产业里都有制造部分、服务部分。

  宝钢要立足制造业,把制造业做好,同时必须增加服务分量,着力打造服务先行的制造业。“从制造到服务”明确了宝钢未来服务功能、服务领域的延伸。从“钢铁到材料”来看,宝钢正介入并逐步开始成为一个以钢铁为主的材料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认为,由纯钢铁制造向制造与服务并重的商业模式转型是未来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从“中国到全球”不仅仅是经营区域的拓展,更是经营视野的开阔。

  此外,针对越来越高的资源和环境要求,宝钢还提出并实施了“环境经营”战略,即创新经营模式,把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走高碳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