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间谍门”继续发酵升级的同时,中国的铁矿石谈判也越发变得扑朔迷离。有消息说,中钢协已经停止了同力拓的谈判,转而同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举行价格谈判。
依然没有看到中钢协方面有任何妥协,在过去的几周内,这个代表铁矿石谈判的核心机构在内外交困中挣扎。
7月21日,河北钢铁集团一位中层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几大主流钢厂已经将力拓与新日铁达成的首发价,作为进口铁矿石的临时预付价格。
“这意味着,以宝钢为主的国内大型钢厂已被迫初步接受铁矿石长协合同价格在去年基础上下调33%,至于能不能达到中钢协此前一贯坚持的40%降幅,那就要看中钢协接下来的努力了。”一位央企矿产资源部的负责人对记者称,国内钢厂接受低于预期的价格,是不得已的决定。“谈判期限已过近2个月了,中钢协依然未能与三大矿商达成协议,尽管如此,钢厂的生产安排必须继续,这也对中钢协的权威发出挑战,中方最核心的谈判阵营正被迫分化。”
中钢协首挑大梁
这显然不是中钢协愿意看到的结果。作为首次取代宝钢成为中国铁矿石谈判的主角,一位中钢协人士表示:“由于是首次领导谈判,协会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迫切希望能谈出点成果来。”
“可能三大矿商,包括国内很多同行,都认为协会将退缩,但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协会有大步妥协的打算。”这位人士说。
据了解,为了抓住市场机会达成中方满意的谈判价格,中钢协“做了一切能做的,甚至不能做的也去做了”。
上述中钢协人士告诉记者,中钢协“能做的”,包括统计行业数据、制定谈判策略、将行业意见上传政府部门、规范市场秩序等。
中钢协“不能做的”,就是试图协调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进度。典型的例子是,5月底,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亲自前往宝钢协调涨价事宜,“协会希望各大钢企在这个紧要关头不要涨价,忍一下,钢材价格一涨,谈判的空间明显又减小了”。但6月10日,宝钢上调7月出厂价,并且比预期涨幅还高出200元/吨左右,宝钢的涨价行为“让单秘书长很气恼”。
事后,市场人士将宝钢的涨价行为解读为“对铁矿石谈判结果不乐观”。但7月4日,在智库峰会期间,宝钢董事长回答本报记者“为何在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涨价”一问时说:“(涨价)完全是市场行为,是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的决定”,“你看汽车制造现在多火,家电多火,为这些行业供给的钢材需求上来了,价格自然会涨,如果你让我涨造船钢板,我也不敢呀”。
“协会当然希望钢厂按有利于谈判的方向组织生产,但那只是协会一厢情愿的想法。”一位河北中型民营钢企负责人表示。
目前,市场形势有好转迹象,中方已错过最佳谈判时机,加上三大矿山的态度也一样强硬,硬碰硬的结果,就是僵持。
然而,僵持的局面,却将中钢协推到更孤独的角落。目前,宝钢、河北钢铁集团、武钢等主流钢企,已接受降幅为33%的预付价格,这意味着,“中钢协正在失去最重要的谈判后盾”,“而且吃力不讨好”。
一位国有钢厂的负责人对记者抱怨:“中钢协的做法太不现实了,这样拖下去,钢厂就要承担现货市场波动的风险,实际上,国内还没有大型钢厂愿意失去长协机制带来的优惠。”
中钢协“夺权”
中方谈判团队的“一把手”,由宝钢首次转变为中钢协,这背后是一轮鲜为人知的权力博弈。
在一次行业峰会的宴会期间,一位国有钢铁企业的管理人士对记者表达了对宝钢的不满:“我们对宝钢的意见已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宝钢有宝钢的情况,我们有我们的情况,宝钢在谈判之时,只顾及自己的利益,矿石价格年年涨,宝钢能承受,我们无法承受。”
一位曾担任商务部顾问的教授甚至直言,宝钢“不顾其他钢企死活”,“在谈判中没有考虑其他钢企的利益”。
但宝钢一位管理人士反对上述说法:“宝钢进行谈判时获得的行业数据,都是由中钢协和政府部门负责提供,并及时与各大钢企进行交流,怎么可以说不顾他人死活?形势不是由宝钢一家决定的,其他钢企,尤其是中小钢企,如果不配合谈判,我们必然会失去话语权。”
然而,2008年铁矿石长协价达到史无前例的96%涨幅后,国内其他钢企对宝钢的不满情绪“达到无法协调的地步”。
一位知情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8年年底,商务部开始规划新财年的价格谈判,但由于多数钢企不满宝钢的谈判表现,纷纷告状,商务部中途找到中钢协领导,经过协商,决定放权中钢协。
而此前,铁矿石谈判的流程是:商务部首先进行整体规划,然后宝钢牵头谈判,再把谈判情况报告给中钢协,中钢协再向商务部汇报,商务部最后报给中央。
宝钢“五连败”
从1998年开始,随着中国钢铁业发展提速,加上铁矿石谈判机制规定的种种优先权,中方开始积极谋求在国际铁矿石谈判桌上获得一席之地。
“当时中国钢铁业还处于一片散乱之中,随着钢铁业的主管方——冶金部被解散,关于谁代表中方谈判的争论没有得到解决。”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教授许中波表示。冶金部被撤消后,中国冶金企业管理协会成立,一年后,1999年1月,中国冶金企业管理协会改组并更名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003年,随着中国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在世界钢铁业的地位得到认可。“当时业内也出现了由谁牵头谈判的争论,但由于宝钢的老大地位,以及中钢协尚不成熟,2003年,宝钢最终代表中国钢铁业首次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许中波表示。
2003年,宝钢代表中国钢铁业首次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但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接受了日本新日铁公司的谈判结果:价格涨幅18.6%。
但接下来的五年,宝钢主导的中方铁矿石谈判惊现“五连败”。2003年至2008年间,中国钢企仅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就多支出约7000亿多元,相当于同期中国钢铁企业利润总和的2倍多。
一位资深贸易商表示,宝钢在谈判桌上的持续劣势,引发了业内对宝钢的极大不满,也最终导致宝钢痛失谈判“一把手”角色。
“实际上,这是一场权力之争。反对宝钢参加谈判的人说,宝钢终究是企业,无法代表整个行业;反对中钢协组织谈判的声音是,中钢协不是企业,不能充分理解市场运行规则,而且中钢协的会员单位还非常少,也无法代表整个行业利益。”上述资深贸易商表示。
但许中波表示,尽管中钢协取代宝钢领导谈判,但宝钢在谈判中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将宝钢和中钢协之间的主角轮换,视作“一场协调业内利益矛盾的游戏”或许更合适。
来源:和讯网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