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高炉迎来经济发展新风貌
作者:31发布时间:2013-01-09
“身高”百米的炼铁高炉将所有流程都“吃”进“肚子”里,有条不紊地电脑作业使得整个厂区里丝毫没有“钢铁印象”。2012年12月26日,记者来到莱钢,钻进3200高炉内部,实地“探秘”科技创新为这座钢铁城市带来的转调成效。近年来,莱芜坚定不移地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举措,抓住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促进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优化,推动莱芜经济的大提升、大发展。
所有工序“吃”进肚子 整个工厂窗明几净
26日下午5点,天空已经擦黑,莱钢集团型钢炼铁厂3200高炉主控楼内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五六名工人在一整排的主控机前工作,面前的大屏幕上显示着3200高炉的工作情况,工作人员不时地对照着手中表格里的数据进行记录,并通过电话与其他流程的工作人员联络,确保高炉的正常运行。
眼前的3200高炉,“身高”110米,大肚子能装700吨铁水,“一锅”生产的铁就有700顿,就是这个大家伙,不但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而且在节能减排上更有一套。带着对它的好奇,记者穿上工装,带上安全帽来到了高炉所在的车间。在这个有着十几层楼高的大家伙周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操控,通过电子数据遥控机器,就能指挥整个高炉工作,就连通红的火焰也被铁板包围起来,丝毫没有危险。
山东钢铁莱钢集团公司宣传部副部长张灿国跺着地板告诉记者说,在脚下,还有生产的很多工序,先进的高炉把这些原本露天的工作环节都“吃”进了肚子里,大设备不但实现了工艺的连续性,还让整个工厂的环境变得好起来。
走在莱钢集团的车间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张灿国骄傲地告诉记者,现在,莱钢以建设国家批准的大型H型钢项目为核心,实现了工艺产品结构的重大调整,建成了全国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H型钢生产基地,实现了高炉、转炉、焦炉、烧结、制氧等主体设备的大型化、现代化,实现了工艺连续、紧凑、高效、低耗、文明生产。
采访中,莱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毕玉惠对于近年来莱芜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取得的成就如数家珍,他说,这几年,莱芜围绕推动钢铁产业的改造提升,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00亿元的莱钢产品精深加工和配套延伸、总投资80亿元的泰钢不锈钢技术改造、总投资70亿元的九羊升级改造等项目;围绕推动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改造提升,重点推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环球V6发动机及高档商务车、总投资16.8亿元的奔速电梯、总投资15亿元的海纳齿轮桥箱、总投资10亿元的五矿重机等项目……通过坚定不移地抓改造、上项目、促升级,促进了传统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升了传统产业企业的规模和效益。1-9月份,全市232家规模以上传统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0.3亿元,同比增长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