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重大政策的出台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建材企业能源审计指南的通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深入挖掘工业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工信部选择能源消耗量大、节能工作基础较为扎实的钢铁和建材行业编制了《钢铁企业能源审计指南》和《建材企业能源审计指南》。于23日做了发布。
2、国务院印发了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2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通知显示,根据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通知从能源消费总量与效率、能源生产与供应能力等方面发布了2015年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关于钢铁的生产与市场
1、2012年粗钢产量7.17亿吨 同比增加3.1%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粗钢产量为5766万吨,日均产量186万吨,环比11月份下降2.9%,创年内新低。数据同时显示,全年粗钢产量7.17亿吨,同比增加3.1%。12月我国粗钢产量创下年内新低,说明了前期矿价疯涨对钢厂生产以及盈利能力形成的显著制约作用。尽管2012年粗钢产量再次创下了历史新高水平,但是其3.1%的产量增速跟2011年8.9%、2010年9.26%的产量增速已经明显下滑,跟2003-2007年间16%-27%的产量增速更是不能同年而语。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钢铁行业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已经随着重工业进程进入尾声而结束;后期钢铁产量低速增长、钢厂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将成为大势所趋。预计粗钢年产量仍将继续低速增长。
2、2013年钢铁需求料增3.1%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称,受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影响,预计中国2013年的钢铁需求将增长3.1%,比去年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随着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实施,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逐渐形成,钢材需求形势有所好转,后期钢价将呈波动上升走势。
3、宝钢提前大幅上调3月份钢价
作为钢价“风向标”的宝钢率先发布2013年3月价格政策,其主流热轧、冷轧品种上涨幅度达到200元-300元/吨,力度较之前明显加大。至此,宝钢已连续4个月提价,累计涨幅最高超过500元-570元/吨。分析认为,成本上涨、订单充足以及对后期市场的看好促使宝钢大幅提价。宝钢调价步伐加快,推高钢贸商风险,目前市场成交并不好,如果到春节后万一市场钢价并没有涨起来,下游需求没有带动成交量上来,那钢贸商只能亏本卖了,因此主流钢厂们大幅提价会让钢贸商积累风险,挤压其利润。
4、宝钢调价预计带动更多钢企提价
3月份钢材价格宝钢刚刚宣布将2013年3月的热轧和冷轧板卷价格上调人民币200元/吨,这是宝钢第四次连续涨价,与前三个月60-120元/吨的涨幅相比,是绝对涨幅最高的一次,因宝钢认识到来自汽车和家电行业的下游需求正在改善。预计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需求改善和库存低位的推动,将有更多钢企效法宝钢提价。
5、1月粗钢日均产量回升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1月上旬重点企业粗钢日产量为167.49万吨,环比上升3.8%。据此测算,1月上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4.42万吨,环比上升2.3%。
6、上月日产粗钢186万吨利润微薄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粗钢产量为5766万吨,日均产量186万吨,环比11月份下降2.9%。同时全年粗钢产量7.17亿吨,同比增加3.1%。
7、需求与效益是钢铁企业两大难题
2013年,对于仍在“过冬”的中国钢铁业来说, 两大困难摆在面前: 一大困难在主要用钢行业中,铁路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均是负增长,造船工业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等均大幅下降,机械、汽车、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弱增长或增幅较大回落,钢铁市场需求疲软的态势没有大的转变。另一方面,原燃料价格难以大幅下降,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去年9月下旬以后,钢材价格略有回升,但原燃料价格也出现快速反弹,如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每吨反弹180元左右,钢铁企业继续面临高成本压力。效益难有明显好转。今年有三个工作要做。一是要降低系统成本,开展全方位的对标挖潜工作。 二是要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融资成本,控制资金风险。三是要发挥联合重组优势,打造产业链。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是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严峻形势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步伐需进一步加快,通过联合重组可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协同优势。
8、钢价涨幅不及矿价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国内钢价处于缓慢地上涨中,但国内的钢企却有不少再度陷入亏损。据1月11日统计的钢厂盈利水平显示,调查的163家样本钢厂中,有55.21%的钢厂处于亏损状态,较上此统计2012年12月28日24.07%的亏损面有明显的扩大,情况不容乐观。 而作为主要原燃料之一的进口矿,15日价格指数显示为143.9点,较12月初相比大幅增长25.68%;另一主要燃料:焦炭,自去年9月初钢市有所起色后,便一路上涨,至今未曾停歇。近几年,国内钢价涨不过铁矿石,钢企为矿企“打工”之说更是不绝于耳。 也有人士认为,铁矿石由于供应充足,2013年其价格将略微下调,2014年到2015年预计年均下跌10%。由于铁矿石价格未来将呈现下跌态势,2013年中国钢铁行业有望扭亏。而到了2014年,由于铁矿石价格有比较明显的下跌,以及国内在钢铁产能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使得利润会有比较大的提高。
9、钢铁企业需转变冬储思路 结束国际“打工仔”的霉运
刚刚进入新年,铁矿石又掀起了新一波涨价潮。据媒体报道,1月6日,63.5印粉(进口铁矿石的一种)报价156.5-157.5美元/吨,比去年9月6日的年内低点95美元/吨,上涨了65%左右。而元旦以后的一个星期,更是每天上涨一个多美元。 既然市场需求不支撑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但是,为什么铁矿石生产企业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大幅上调铁矿石价格呢? 业内人士分析,铁矿石生产企业所以这么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中国企业有在春节前补库存以备春节生产的习惯。也就是说,这段时间虽然不是钢铁行业的生产旺季,但是,春节一过,钢铁企业就要“开门红”,就会加大生产力度。要确保春节以后的生产不受影响,节前储备铁矿石也就成了必然。中国企业的这种生产习惯和特点,已被铁矿石生产企业、特别是三大巨头,掌握得一清二楚、毫无遮掩了。专家建议,企业应当尽可能地减少采购,等待新的机会。但是,建议再好,如果钢铁企业没有记性、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的意识,就算今年侥幸避过了,或者没有发生重大的经济损失,谁能保证以后不再继续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毕竟,专家是不能替代钢铁企业进行决策的,也不可能代替钢铁企业把握铁矿石的采购与储存。中国的钢铁企业,不能只会想着如何通过涨价赚下游的钱、赚中国人的钱,更应当想着如何减少上游企业的利润、让外国铁矿石生产企业让利方面。不然,中国人的利益会慢慢地全部转移到外国人的口袋之中。就像有的专家所言,别总把污染留在中国、而把利益全部送给了外国人中国的钢铁企业,何时才能不成为外国企业的“打工仔”,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与思考。
10、钢铁等多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的长期顽疾,深层次看,我国的产能过剩,既存在市场性过剩,也存在体制性过剩。除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产能过剩外,我国工业产能的过快扩张与投资体制转型、地方政府存在投资冲动、资金和资源价格扭曲等体制性矛盾有关。本轮产能过剩是重工业部门的普遍过剩。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其中,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的产量都已经达到或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产能利用率是考察产能过剩的重要指标。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都是比较严重的。钢材产能过剩40%。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可能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我国“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增长模式难持续。经济增长将从由大量消耗资源的模式,转为由通过改善资源使用效率所推动,此外,中国制造必须沿着价值链向上走,通过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战略,提升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但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
11、全球钢铁产品的价格正迅速下滑 钢价或跌20%
目前全球各地钢铁产品的价格正迅速下滑。自5月欧洲再次发生债务危机之后,生产国就将出口对象从欧洲改为了其他地区。同时由于一直以来支撑钢铁消费的中国经济减速,全球钢材供求平衡被打破。与5月相比,各地钢材价格均下降了10-20%。粗钢生产与去年相比有所增加,全球钢铁市场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
12、分析人士称2013年钢铁生产商面临生存挑战
据英国路透社1月23日消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矿业和金属咨询顾问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沉重的过剩产能将抵消需求增长,今年钢铁生产商预计将吃紧,令最弱的业者难以生存。这位顾问估计,2013年全球钢铁需求将增加3.2%,而且中国需求将增长约4%。但是新钢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钢厂产能不断增加,意味着产能过剩情况可能不会改善。 这位顾问估计,2013年全球钢铁需求将增加3.2%,而且中国需求将增长约4%。但是新钢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钢厂产能不断增加,意味着产能过剩情况可能不会改善。 “今年可能是最后一个较差的年份,我们认为2014年将有所好转,不过对那些已然疲弱的业者来讲,他们的挑战将是努力度过这段时期,因为2013年产能过剩情况不会改善,尽管钢铁需求持续增加以及有些产能被关闭,但已承诺或在建的新增产能太多。一些厂商的存活能力或会受到冲击。”安永的埃利奥特(Mike Elliott)说道。 路透社说,安永对30家大型钢铁生产商的研究显示,垂直整合与利润率呈现负相关。过去几年,很多钢铁生产商买入矿业资产,努力抵消不断提高的铁矿石和煤炭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埃利奥特还表示,为了管理这项风险,利用铁矿石互换等对冲工具会比买入矿山更好。
三、关于中国的钢铁兼并重组新浪潮
1、中国钢铁迎来一波迅速的兼并重组浪潮
据报道,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警告,2013年全球钢铁行业面临减产和整合。报道说,安永全球矿业和金融部主管Mike Elliott在接受专访时表示,预计今年钢铁行业处境依然艰难,如果要保持竞争力,那么钢铁生产商将不得不裁员、控制产量并调整资产负债。Elliott表示,预计中国钢铁行业将在未来18个月迎来一波迅速的兼并重组浪潮,留下的将是少数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平均生产效率可能也大大提高。
2、钢铁等9大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目标出台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九大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和任务。其中,《意见》明确,到2015年,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3、 汽车、钢铁等九大行业并购重组正式启动
据报道,汽车、钢铁、船舶等九大行业并购重组23日启动,这九大行业涉及900家左右上市公司,占到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总市值超过4千亿元。在这一次调整中,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多采取市场化手段,坚持企业为主体,依照市场机制加以运作,政府就是扫除兼并重组的障碍。朱宏任:“政府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营造一个适宜推动兼并重组的公平的环境,再一个是政府要提供政府应该做的公共服务,在这方面我们想特别强调的,就是不要由政府通过拉郎配的形式整合自己区域内的一些企业。” 不过,朱宏任表示,在企业兼并重组碰到困难的时候,政府也会给予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这里面有可能因为重组,又引起新的富余的人员离开企业,要保证他们得到很好的、妥善的安置。
4、山东钢铁业重组进程将提速
作为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试点地区,山东省早已着手进行大范围的钢铁企业重组工作,并出台了《山东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提出钢铁企业由现在的21家重组为六大钢铁集团,钢铁总产能由目前6307万吨减量调整到5000万吨,沿海钢铁比重提高至43%。但是钢铁行业目前仍处于持续低迷阶段,企业亏损严重。相较市场繁荣之时,重组工作的推进也举步维艰。业内专家预计,上述意见的出台将加快山东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进程,使重组后的钢铁企业尽快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市场竞争力。
5、兼并重组大戏鸣锣 产能过剩治理成突破口
昨日,在工信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谈到“产能过剩”问题时警示称,严重的产能过剩将招致无序竞争等一系列市场问题,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又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钢铁、电解铝、水泥、船舶等行业将成为突破口”。
6、汽车、钢铁等九大行业兼并重组应注重风险减少盲目性
1月22日,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对指导意见做出了解读。朱宏任表示,为防范兼并重组造成垄断,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政府对达到经营者集中法定申报标准的企业兼并重组,要依法进行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 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大企业大集团,需指导企业评估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和措施规范操作程序,加强信息披露,防控内幕交易,研究制定推动本地区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把兼并重组与企业改制、管理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等结合起来。
7、中国钢铁重组计划宏大 跨地域跨所有制重组成难点
兼并重组的宏大计划提出量化目标:到2015年,钢铁行业,前10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6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区域内、同体制的企业整合相对容易,难就难在跨地域、跨所有制的整合。兼并重组不能搞“拉郎配”,业界比较担心强行行政撮合导致“消化不良”。 在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朱宏任强调,兼并重组不是由政府实施“拉郎配”,但政府要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和提供服务。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曹建海提醒,兼并重组更应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不是简单追求规模扩张。
8、钢铁重组提升公司盈利
1月22日,工信部联合发改委、财政局、税务总局等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快推动钢铁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提出意见。据中国钢铁现货网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各大统计钢厂的产能总量将达到9.6亿吨,再加上诸多未纳入统计的黑钢厂、小钢厂的产能,必超过10亿吨;而2012年粗钢表观消费约为7.1亿吨,预计2013年达到7.6亿吨左右。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已非常严重。值得注意的是,首钢股份是钢铁板块内重组事宜较为明确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于1月17日发布公告称,经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相关事项获无条件通过。业内人士表示,重组完成后,公司业绩有望成功扭亏,铁矿石若能较早注入也将对公司后期盈利提升形成支撑。未来注矿是最大看点,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好转。首钢总公司承诺,本次重组完成后,三年内推动首钢矿业公司注入上市公司。
四、其他重要新闻
1、联合国报告:受不确定因素困扰 2013年全球经济风险犹存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日内瓦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风险犹存,仍受不确定因素困扰。欧元区: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和脆弱的银行业两相夹击之下,欧元区国家政府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每况愈下,一些国家推行的财政紧缩政策导致经济持续低迷。美国:如果美国国会未能达成新的相关协议,由此而生的政治僵局将导致2013年美国政府预算削减,使政府财政状况恶化。减支和增税引起财政困局反复出现,将导致美国的经济活动严重萎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2012年中国、巴西和印度经济增速放缓,这些国家对外面临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对内还要应对本国经济发展出现的不同挑战。
针对上述风险,报告认为,欧元区国家应采取更为全面完整的措施根治系统性危机;报告建议美国决策者应避免出台仓促而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报告还认为,面临经济下行风险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宜采取反周期性经济政策。
2、 2013年全球钢铁生产行业面临减产和裁员
会计师事务所安永日前表示,由于产能过剩继续侵蚀生产商的盈利能力,2013年全球钢铁行业将面临减产和整合。安永预计,2013年全球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为4.79亿吨,预计生产商将把产能利用率保持在低于80%的水平。
3、今年我国新增信贷目标或为9万亿
相比往年,2013年的信贷目标略显宽松。据新世纪周刊引述从金融主管部门的权威人士处获得的消息,有关部门基于当前的形势形成基本共识,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基本控制在9万亿元。与前几年相比,9万亿的新增贷规模显得略微宽松。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历史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分别为7.95万亿元、7.47万元和8.20万亿元。
3、关于城镇化和GDP增长率
城镇化将成GDP增长率保“8”的重要支撑 但须防范更大规模建设中的风险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中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四季度增速达到7.9%,相比三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由此也结束了GDP增速此前连续7个季度的回落态势,出现企稳回升。预计2013年实际GDP增长率将小幅回升至8%。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有多项政策红利有望在上半年就得以显现效应,最典型的便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和城镇化方案。而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上,稳货币加宽财政仍有望成为主流。但同时有分析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错误地理解为更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这会有损于长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对此中央政府应该有所警惕,并提前防范。
4、专家研讨绿色建筑与钢铁
为推进钢铁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利用,实现钢铁和建筑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近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绿色建筑、绿色钢铁”青年交流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钢铁和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围绕最新工艺流程、钢铁产品与应用技术、共性技术,以及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刘波说,此次会议交流对青年的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有着更深意义。要不断探索交流合作的新途径、新机制,以实现企业新的发展。
5、钢铁企业事故频发 安全生产急需对症下药
2012年,钢铁企业的安全生产很不平静,多起事故接连发生。伤痛之余,我们不禁要问:钢铁生产事故频发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按照能量转移的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可视为能量(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电能等)突破禁锢或限制,意外地释放而施加于人体所产生的伤害。在单位时间、面积或容积内,作业人员接触能量的机率越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钢铁企业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对症下药”。首先,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非常重要。 其次,从5M(人、机、物、环境、管理)因素入手,系统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从钢铁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看,主观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心不强。企业负责人未将安全生产真正提到“安全第一”的地位,存在着侥幸的心理,管理不严格。 二是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缺乏,安全操作技能不够。 三是现场生产管理多元化使安全管理的难度增大。此外,钢铁企业在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等方面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系统加强。再其次,企业要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并且要找准投入方向,有的放矢。希望钢铁企业能够按照国家要求和自身情况,投入足够资金,实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