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 资讯详情

焦炉加热燃烧时氮氧化物(NOx )的形成机理及控制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摘要:燃气在焦炉立火道燃烧时,会生成氮氧化物NOx,按其生成的机理分有温度热力型、碳氢燃料快速型和含氧组分燃料型三种。文中详细介绍了上述三种NOx的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后指出,在焦炉操作中,为降低NOx的生成量,应采用废气循环、分段供气、采用含氮量低的燃气和降低火道温度等措施。

   
    燃气在焦炉立火道中燃烧时会生成氮氧化物(以NOx表示)。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就其形成机理看有三种类型,即①温度热力型NOx ;②碳氢燃料快速型NOx ;③含氮组分燃料型NOx 。也有资料将前两种合称为温度型NOx 。研究表明,在燃烧生成的NOx中,NO占95%,NO2为5%左右。在大气中NO能缓慢转化为NO2,故在探讨NOx形成机理时,主要研究NO的形成机理。
一、温度热力型NO形成机理及控制
温度热力型NO形成机理
    燃烧过程中,空气带入的氮被氧化为NO。NO的生成由如下一组链式反应来说明,其中原子氧主要来源于高温下O2的离解:
     O+N2=NO+N
     N+O2=NO+O
    由于原子氧和氮分子反应需要很大的活化能,所以在燃料燃烧前的燃烧火焰中不会生成大量的NO,而只有在燃烧火焰的下游高温区(从理论上说,只有火焰的下游才积聚全部的热焓而使该处温度最高,燃烧前和火焰前部与中部都不是高温区),才能发生O2的离解,也才能生成NO。
    关于燃烧高温区的温度,根据资料[4]论述,当α=1.1,空气预热到1100℃时,焦炉煤气理论燃烧温度为2350℃,高炉煤气理论燃烧温度为2150℃。一般认为实际燃烧温度要低于此值,实际燃烧温度介于理论燃烧温度和测定的火道砌体温度之间。如测定的火道温度为1300~1350℃(按平均1325℃计),则焦炉煤气的实际燃烧温度约为(2350+1325)÷2≈1840℃,而高炉煤气约为:(2150+1325)÷2≈1740℃。《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一书中对NOx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有所论述[1],并列出了NOx生成量和燃烧温度关系的图表。该图表显示,气体燃料燃烧温度在1700℃至1850℃之间(这里说的燃烧温度指前面所述的燃烧高温区温度,和我们在焦炉计算中所采用的焦炉上升气流温度不同。这里说的燃烧温度大体比后者约高150℃左右),燃烧温度稍有增减,其温度热力型NO生成量的增减幅度较大(其实,这种关系在有关焦炉废气中NOx浓度与火道温度之关系也表现得很明显,即在火道温度1300~1350℃之间时,火道道温度±10℃,则NOx量±30mg/m3),燃烧温度对温度热力型NO生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燃烧温度低于1500℃时,NO量很少,但当温度高于1500℃时,NO量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加。将该图表所显示的燃烧温度与温度热力型NO生成量的关系列表如下。
燃烧温度,℃
1700
1740~1750
1800
1840~1850
1870
NO生成量
按体积浓度,ppm
>100
>200(~220)
400
600~630
800
换算至重量浓度以NO2计,mg/m3
>200
220×2.05
≈450
400×2.05
=820
1230~1300
1640
 
    当然,上表所表述的关系并不是专门对焦炉燃烧的,但对我们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所显示的关系与不少专业资料以及实际情况相接近。如上所述,当焦炉用焦炉煤气加热时的燃烧温度为1840℃,NO生成量约为600ppm,以NO2计,约为1200mg/m3。用贫煤气加热时,燃烧温度为1740℃,NO生成量约为220ppm,以NO2计约为450mg/m3。这也表明,用贫煤加热时,其温度热力型NO不高于500mg/m3,如将其降至170ppm,即350mg/m3也较容易实现。
控制温度热力型NO生成量的措施
    (1)控制温度热力型NO生成量,可以采用国内同行熟知的废气循环技术。废气循环减少NO生成量的作用是:① 废气循环使相当数量的下降气流进入上升气流,增加了上升气流的速度,降低了气流的温度。② 废气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燃气和空气的浓度,减缓了燃烧反应。上述两种作用使燃烧温度降低。实践表明,由于燃烧温度降低,当用贫煤气加热时,火道温度控制在1300℃左右时,能够使燃烧废气中NOx(以NO2计)的重量浓度为350mg/m3, 而用焦炉煤气加热时就很难达到≯500mg/m3的水平。
    (2)采用分段供气技术。分段供气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空气和贫煤气皆分段,形成分段燃烧,从而降低燃烧强度。另一类是只有空气分段,使燃烧基本是在远离理论空气比的状态下进行。分段供空气对炭化室高7m左右的焦炉立火道来说,一般分三段。第一段在火道底部,在立火道适当高度上设第二段和第三段出口。只用空气分段时,在立火道底部的第一段燃烧可使α为0.7~0.8 (资料[2]中介绍,当α=0.8时,可使生成的NO量比α=1.2时减少50%),即在第一段供应空气量为60%~70%(以≯70%为宜),第二段供气量不宜大,第二段供气位置应选择气流温度较低的部位送入(一般认为,若不分段加热,炭化室高4~5m焦炉的上升气流火道温度最高部位在距炭化室底1000~1500mm处,高6~7m焦炉可能在1000~1800mm处。分段加热时,由于下部燃烧强度降低,上限应低于1800mm,故高7m焦炉的第二段供气出口位置宜在1800~2000mm。7.63m焦炉为2250mm)。到第三段时,使火道中的α值达到1.2左右,这样使第一段和第二段都在远离理论空气比的条件下进行燃烧,到了第三段虽然α达到1.2,但温度已不高,可燃成分已不多,而且还有第一段和第二段大量废气的冲淡,所以供给第三段的空气在很大程度上是保证上升气流的燃烧完全。从理论上说,一段空气系数越小,对氮氧化物的控制效果就越好。对焦炉来说,一段空气量过小,担心出现焦炉炭化室底部温度低,而上部温度高,故第一段保持α值0.7~0.8即可。分段供气由于分散燃烧,并且对空气分段来说基本是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燃烧,所以燃烧温度会比不分段燃烧时降低。德国Prosper三号焦炉是Carl-still型,就分6段供空气,用焦炉煤气加热,其公布的NOx(以NO2计)为390mg/m3,火道温度1320℃左右。从燃烧温度来说,可以认为,由于分6段加热,每段燃烧强度都不高, 其燃烧温度应降至1750℃以下,这也与资料[1]中图表所示的燃烧温度与NO生成量的关系相接近,即当燃烧温度<1750℃时,NO生成量<200ppm(约400mg/m3)。Kaiserstuhl厂的焦炉是三段供空气,带废气循环,并且在加热空气中掺混30%的烟道废气(据称加热空气中掺混30%的烟道废气,可使燃烧废气中的NOx值降低约30%)。在此情况下,用焦炉煤气加热时,其公布的NOx值为<200mg/m3(O2折算至6.8%)。如将O2折算至5%时,则NOx值约为225mg/m3。据德国专家介绍,不向加热空气中掺混烟道废气、三段供空气、带废气循环,已能满足德国颁布的用焦炉煤气加热时,焦炉平均火道温度1300~1350℃,燃烧废气中NOx(以NO2计)≯500mg/m3、用混合煤气加热时≯350mg/m3法规的规定。分段供空气使燃烧过程基本处于还原气氛。
二、 含氮组分燃料型NO形成机理及控制
含氮组分燃料型NO形成机理
    燃气中含有如氨、氰化氢、吡啶、喹啉等含氮组分时,这些化合物中的氮在燃烧过程中首先在火焰中(而不是像热力型NO是在火焰下游)转化为HCN(所以要特别注意燃料中的HCN含量),然后转化为NH或NH2。NH和NH2能与氧反应生成NO和H2O,或者与NO反应生成N2和H2O。因此,在火焰中燃料中的氮转化为NO的比例依赖于NO/O2之比。试验表明,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氮有20%~80%转化为NO。如燃烧过程中氧量不足,已形成的NO可部分还原成N2,使废气中的NO含量降低。焦炉加热用的焦炉煤气是经过净化的,净化前的荒煤气中含氨7g/m3,氰化氢1.5g/m3,此外,还含有喹啉、吡啶等。荒煤气经过净化后,一般含氨≯0.03g/m3,氰化氢0.15~0.25g/m3。以生产1t焦炭为例,加热所需的焦炉煤气为190m3, 焦炉煤气中含氨按0.03g/m3、氰化氢0.20g/m3 计算。另外,再考虑少量的喹啉、吡啶等含氮化合物,并皆按0.3g/m3的氰化氢形态计,则加热用焦炉煤气带入的含氮组分量为190×0.3=57g, 氰化氢转化为NO后密度发生变化,则57(NO/HCN)=57×1.1=63g,若转化率按80%(最大转化率)计,则NO生成量为63×0.8=50.4g=50400mg, 而190m3焦炉煤气燃烧生成的废气量约为1000m3,则废气中NO浓度应为(50400/1000)=50 mg/m3。即对焦炉来说,用焦炉煤气加热,由含氮组分燃料型生成的NO量充其量最多也只有50mg/m3左右。所以焦炉燃烧废气中生成的NO基本是温度热力型的。如前所述,当燃烧温度1840℃时,温度热力型NO约为600ppm,即1200mg/m3, 而含氮组分燃料型NO为50mg/m3, 不到5%。但当焦炉老化,荒煤气窜漏较大时,漏入的荒煤气中含氨7g/m3,氰化氢1.5g/m3,还有喹啉和吡啶等,当焦炉立火道气流中有氧存在时,会有一部分转化为NO。这可能是炉龄较长的焦炉,其废气中NO较新投产不久焦炉浓度大的原因之一。
控制含氮组分燃料型NO生成的技术
    从上述含氮组分燃料型NO生成的情况可以看出,要控制此类型NO的形成,关键是在燃烧过程中降低含氧量,这样可使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含氮组分转化为HCN和NH、NH2后,由于氧的不足降低了向NO的转化率。其最有效的两种控制技术,一是采用分段供空气技术,使燃烧在远离理论空气比的条件下进行;二是尽量使用含氮组分低的燃料。
三、 碳氢燃料快速型NO形成机理及控制
    快速型NO是碳氢系燃料在α=0.7~0.8,并用预混合燃烧所生成的,其生成区不在火焰下游,而是在火焰内部。快速型NO是碳氢类燃料燃烧,且燃料过浓时所特有的现象。快速型NO生成机理至今没有得出明确结论。有人认为快速型NO生成过程首先是碳氢燃料首先与N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N、CH、HCN等,然后与O、OH、O2等反应生成NO。
              HCN+O=NCO+H
              HCN+OH=NCO+H2

=left> 

              CN+O2=NCO+O
              NCO+O=NO+CO
    HCN是重要的中间产物,90%的快速NO是经过HCN产生的。从前述温度热力型NO生成机理可知,要使空气中的氧离解成原子状态,需要很大的活化能,而只有在火焰下游的燃烧高温区才能实现。因而快速型NO生成量在焦炉燃烧过程中不可能大。在焦炉中,快速型NO的产生最有可能是用焦炉煤气加热时,由于焦炉煤气中含有CH4以及CmHn等,而在它们离解时有可能形成局部燃料过浓,从而形成少量的NO。
    从快速型NO形成的机理看(当然,至今其机理尚未完全弄清),废气循环技术和分段供气技术都对控制快速型NO作用不大。最好的措施是不用碳氢燃料而用以CO为可燃成分的贫煤气。
四、  讨论
    (1)可以看出,焦炉燃烧过程中生成的NO,主要属于温度热力型,即使用含氮组分的焦炉煤气加热,其生成的NO量所占比例最多不超过5%。而用贫煤气加热,则全部是温度热力型的NO。
    (2)采用废气循环技术,可以降低焦炉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废气循环技术,由于使相当量的下降气流加入到上升气流中,淡化了燃气和空气浓度,降低了上升气流温度,拉长了火焰,使高向加热更加均匀,也可以避免高温区的集中,因而降低了温度热力型NO的生成量。
    德国在工业实验中,用分段加热与废气循环相结合,当废气循环量为43%时,燃烧废气中NOx浓度为313mg/m3。而将废气循环量由43%降至12%时,则NOx浓度上升为520mg/m3。日本也做过工业实验,当废气循环量由12%减少至0时,则NOx浓度由75ppm上升至125ppm。可见废气循环对降低NOx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在检测首钢迁安6m焦炉时,火道平均温度为1322℃, NOx (以NO2计) 为720mg/m3。需要提出的是在检测时,煤气脱硫装置未投产,故焦炉煤气含HCN量较高,如仍以1.5g/m3计,则仅此一项即为190×1.5=285g, 设有50%转化为NO,则为(NO/HCN)×(285/2)=157g,相当于157000/1000=157mg/m3。也就是说, 比用脱硫脱氰后的焦炉煤气,其NO浓度增加了157-50≈100mg/m3, 因而首钢迁安6m焦炉若用脱硫脱氰后的焦炉煤气加热,则燃烧废气中的NOx浓度可能为(720-100)≈620mg/m3
    上述情况说明,用焦炉煤气加热时,采用废气循环技术,可以使温度热力型的NO量由约1200mg/m3降至600mg/m3, 尚难达到使NOx浓度≯500mg/m3。如果在废气循环的基础上,增加在加热空气中掺混烟道废气的措施,预计可以使燃烧废气中NOx的浓度(以NO2计)降至≯500mg/m3。但这需经实践检验。用贫煤气加热时,采用废气循环,完全可以使燃烧废气中NOx(以NO2计)浓度降至约350mg/m3 (即170ppm)。
    (3)采用分段供气。分段供气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空气和贫煤气皆分段,形成分段燃烧,降低燃烧强度。另一类是只有空气分段。分段供空气时,一般对炭化室高7m和7m以上的焦炉分三段供气,使α在0.7~0.8之间。由于分段供空气,使燃料基本是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分步燃烧,所以降低了燃烧温度,使温度热力型NO显著降低。实践表明,分段供气对降低燃烧温度比废气循环更有效。另外,对含氮组分燃料型NO,由于燃烧过程中O2不足,降低了NO的转化率,从而实现了降低焦炉燃烧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的目的。
    (4)采用分段供气和废气循环相结合的技术。从以上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分段供气和废气循环各有所长。如将二者结合起来,对降低焦炉燃烧过程中的NOx浓度是大为有利的。当然这会使焦炉结构变得复杂。
    德国曾采用分三段供空气和废气循环相结合的技术,以确保用焦炉煤气加热时,NOx(以NO2计)浓度≯500mg/m3。在Kaiserstuhl炼焦厂7.63m焦炉的报导中,他们使用了在加热空气中掺混30%烟道废气的措施。这样三管齐下,用焦炉煤气加热时,可使焦炉燃烧废气中NOx浓度<200mg/m3(O2折算至6.8%),如将O2折算至5%,则NOx浓度约为225mg/m3。据报导,由于空气中掺混了30%的烟道废气,使NOx浓度降低了30%。如扣除这个因素,则三段供空气与废气循环相结合时,燃烧废气中NOx应为225×(3/2)=338 mg/m3。当然,这应当是较优化的情况,似乎可以说采用三段供空气和废气循环相结合,在火道温度1320℃左右时,一般NOx浓度为400mg/m3左右。
    从理论上说,加热空气中掺混30%烟道废气,相当于降低了α值,并进一步增加了气体流量,减少了上升气流在燃烧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用焦炉煤气之所以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高,是由于① 焦炉煤气燃烧时燃烧温度高,温度热力型NO量增加;② 焦炉煤气中有含氮组分以及CH4和CmHn等,在燃烧过程中这些组分都会增加废气中的NO生成量。
   (5)采用含氮组分低的燃料,加强焦炉煤气的净化和尽量多地使用贫煤气。如前所述,含氮组分燃料型NO是由于燃料中的含氮组分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最好使用含氮组分低的燃料和贫煤气。同时应对焦炉煤气的净化程序予以关注。焦炉煤气含有氨、氰化氢、吡啶和喹啉等,这些含氮组分,特别是氰化氢含量高时,会增加废气中NO的生成量。所以在煤气净化工艺中,从降低废气中NO生成量考虑:①应选择脱硫脱氰效率高的工艺;②应选择对降低氨效率高,并对降低吡啶也有益的以酸吸收的硫铵工艺为好。此外,并要关注初冷效率,初冷效率高对脱除吡啶、喹啉等有帮助。
   (6)降低火道温度,从而降低NOx浓度。很多资料都表明,焦炉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与焦炉立火道温度有关(实际是与燃料燃烧高温区有关)。当火道温度在1200~1250℃时,焦炉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不明显,温度高于1300℃时,NOx明显增加。当火道温度由1300℃增至1350℃时,温度±10℃,则以NO2计的NOx不小于±30mg/m3.
    前已述及,当火道温度保持在1250℃左右时,由于燃烧强度的降低,用焦炉煤气加热和采用废气循环技术,燃烧高温区温度也在1750℃以下时,以NO2计,生成的NOx(O2折算至5%)也不会高于500mg/m3
    (7)焦炉老化后,则于荒煤气漏气率增加以及炉体结构的严密性有所降低,使加热系统气流间受到干扰,因而导致废气循环量有所降低和火道中增加了含氮组分NH3、HCN以及CH4和CmHn等,所以老焦炉中NO量会有所增加。但对于分段加热结构的焦炉,由于上升气流基本处于α<1的情况,所以因荒煤气窜漏而使NO量增加的因素比废气循环结构焦炉受到的影响要小。
    总之,从以上叙述和讨论中可以看出,焦炉加热燃烧过程中,控制NOx生成量的机理概括为以下四点:
——努力降低燃烧温度;
——降低燃烧区域氧的含量;
——使用含氮组分低的燃料;
——尽量缩短燃烧气体在高温区的滞留时间。
    其具体措施是在燃烧过程中:①采用分段燃烧或分段供空气;②废气循环;以及①和②相结合;③在加热空气中掺混烟道废气;④加热燃气宜尽量采用含氮组分低的燃料。
参考资料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