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统筹协调,促进工业、信息、城镇、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此后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又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将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政策措施详细分工,落实到各部委和单位部门。
新年伊始,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利好政策就频频出台,业内人士认为,中央对农业的重视将加快农机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有望成为拉动国内钢材需求的亮点。
利好政策带动农机业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改变传统的家庭分散经营体制,加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也将加速农村土地连片生产、农业生产方式转向集约化。这些都将带动对农机的需求,有利于农机业迎来质量更高的“黄金十年”。
专家分析认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社会化的提出将对农机行业产生两个显著影响:一是提升农机大型化、机械化程度。农田作业时间短,土地连片生产,要求效率更高的农机配合,推动农机产品结构向大型化、机械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升级,预计小型拖拉机、背负式收获机械等作业效率低的农机的市场占有率将加速下降,中大型拖拉机、自走式收获机械等作业效率高的农机的市场占有率将更快上升。二是农机消费主体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土地连片生产要求农机向大型化、自动化升级的同时,对农机消费主体的购买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购买力强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占比会加速上升,购买力弱、在现有农机消费主体中占70%的个体农民的比例将出现下降。农机消费主体加速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又将反过来带动大型化、机械化程度高的农机需求。
数据显示,2012年农机补贴超过200亿元,全国农机总动力迈上10亿千瓦台阶,预计达到10.2亿千瓦,同比增长4.3%。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5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全国农机合作社数量超过3.1万个,同比增加10%以上。同时,中央农机第一批补贴金额增加,对大型拖拉机、棉花机械补贴力度增强,玉米收获机仍将是今年补贴的重点。
我国农业机械化仍存在薄弱环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还存在众多薄弱环节。
机械化程度依旧较低。三大粮食作物中,只有小麦的收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2012年,水稻机播率、玉米机收率分别只有30%、40%,油菜、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的机收率更低。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到2020年,要将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0%,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2013年的工作要点显示,要力争使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水稻机械化种植、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33%和45%,同比分别提高3个和5个百分点。
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农业装备制造国,现有农机企业近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800余家,但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约翰迪尔一家企业的总产值。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不足200家,仅占规模企业的10%。农业机械总量大,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目前,国内生产的大马力拖拉机的动力主要集中在90马力~120马力,而国外生产的的大马力拖拉机的动力已经达到500马力以上。
高端农机产品过度依赖进口。当前,我国农机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自动化、智能化、全程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高端农机产品过度依赖进口。我国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仍在依赖进口,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此外,农机零部件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动力换档变速箱、电控技术、液压驱动等高端配件的制造领域还基本处于空白,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国内制造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
在国外,农机制造业的生产工艺和材料应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以拖拉机生产为例。从铸造工艺看,国外广泛采用高压造型、挤压造型、自动化铸造生产线,发展双联熔化、热芯盒、壳芯、冷芯盒、压铸、熔模精铸等新工艺和新技术。大力发展成组加工,并采用新的加工和装配工艺。
在我国,拖拉机的主要零部件,如发动机,大都还采用自然吸气柴油机,由此带来的排放超标已经成为拖拉机出口的一大障碍。业内人士认为,采用增压中冷技术、改进燃烧室和电子控制喷油泵系统,开发新一代可以达到欧盟标准的高效低排放拖拉机动力,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农机用钢需求呈现4个新特点
我国农机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对钢材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目前,农机行业每年钢材需求量稳定超过千万吨。农机产品有3000多种,所用的材料90%以上都是钢材。仅按2012年数据测算,大型拖拉机产量为5.6万台,每台重量5.4吨左右,需要钢材约28万吨;中型拖拉机产量为40.72万台,每台重量3.4吨左右,需要钢材约为125万吨;小型拖拉机产量为178.71万台,每台重量2吨左右,需要钢材超过320万吨。
农机装备制造业对钢材的需求不仅量大,而且品种多,几乎涉及机械装备所需的所有钢材品种,主要有型钢、板材、管材、轴承用钢、冷弯型钢等等。农用型钢主要是指农业生产和农机具专用或半专用的钢材,主要是供农村制造小农具和一般民用刃具的常用钢材,大都为小断面的圆钢;制造农机零部件,如齿轮、轴、链轮、键、螺栓、螺母等,要求钢材强度较高。除了普通钢材外,农机用钢也需要一些高附加值的特殊钢材,有的特殊钢材要求具备耐化学介质腐蚀、耐磨等一些特殊性能。
近年来,农机用钢出现4个新特点:一是所用的板材由以前的热轧板逐渐向冷轧板过渡,如大型拖拉机和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覆盖件、板类件基本采用了冷轧板;二是板类件逐渐代替用型钢做的零件,为了减轻重量、增加刚度,许多农机生产厂家直接采购板材冷弯成型,使传统工艺所使用的槽钢、角钢等型钢用量在不断下降;三是齿轮钢、轴类合金钢等优特钢用量在增加,农机行业的特殊耐磨件主要采用高锰钢,如联合收割机的刀片采用65Mn钢锻压成型,犁铧主要采用锰板冷弯成型;四是随着农产品加工机械和食品加工机械的发展,不锈钢的用量逐年增加,如全不锈钢双轴浆叶式混合机等。
统计显示,过去5年,全球农业装备需求以平均每年5%的同比增速增长,未来仍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到2020年,中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将由目前的52%提升到70%,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提升至82%以上。这对国内钢铁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钢铁企业要研究未来农机装备向大功率、高工效、高性能、高寿命、自动化等方面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对钢材的需求,加强研发和生产,为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优质的钢材,助力农机行业升级发展。
链接
2012年农机业发展态势良好
日前,记者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了解到,2012年,我国农机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稳中有升,行业继续处于良性、高速发展时期。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115.61亿元,同比增长19.41%;销售总产值达到3055.37亿元,同比增长19.49%;出口交货值达到258.91亿元,同比增长31.77%。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约10.2亿千瓦,同比增长4.3%。
总体看,2012年农机行业的发展呈现4个特点:
首先,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2012年,农机行业从业人数达到了35.1万人,同比增加3.97%,其增速远低于该行业19.41%的工业总产值增幅。表明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是该行业制造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次,外资企业在行业中的权重进一步加大。数据显示,该行业规模以上合资、合作或独资的企业(含港澳台)已达到177家,占行业规模企业总数的9.3%;其总产值已占到了全行业的13.08%,出口交货值的比例更是占到了61.94%。
再其次,农机业成为优势产业,被地方政府重视,农机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步伐进一步加快。2012年,农机行业年产值增幅最快的3个省依次为江苏、山东、河南。同时,一些农机工业曾经相对薄弱的地区,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内蒙古农机工业总产值增幅达到43.70%,吉林的增幅达到28.1%,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最后,需求市场分化明显。2012年,全国大型拖拉机、收获机械需求强劲,产量高速增长,而中型、小型拖拉机增速减缓或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大型拖拉机总产量为5.6万台,同比增长42.44%;各类收获机械总产量为111.42万台,同比增长27.77%,其中玉米收获机同比增长101.52%,履带水稻收获机同比增长51.17%;中型拖拉机总产量40.72万台,同比增长10.68%;小型拖拉机总产量178.71万台,同比下降13.2%。
陕西2012年农机经营总收入预计达到93亿元
日前,记者从陕西省了解到,2012年,陕西省全年农机经营总收入预计达到93亿元,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9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补贴资金4800余万元,拉动农民投入15亿元以上,全省补贴各类农机具共计36万余台(件),受益农户达到30余万户。
2012年,陕西省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机总动力预计达到2350万千瓦,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拥有量约为30余万台和3.2万台,农机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夏”作业高峰期,陕西省投入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分别达到了2.5万余台和4.5万余台,全省保护性耕作示范应用面积达到472万亩,拥有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7万余台;累计实施面积达到1500余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增产粮食3亿多公斤,节支增收9亿元以上。
据悉,陕西省现有登记注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8.5万余台,检验15.1万余台,持证人数12.7万余人。该省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户超过95.5万户,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6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