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 资讯详情

秦皇岛港搬迁工作正式开始

作者:31发布时间:2013-03-06

  据来自河北省发改委的消息,筹划十多年的秦皇岛港西港东迁工作正式开始,这次西港搬迁改造涉及岸线布局调整、港口货运结构和功能调整、西港区开发改造等项目,主要涉及秦皇岛港煤炭运输的一个单位:三公司,以及市新开河港将面临停产关停。日前,河北省政府召开会议,成立了秦皇岛市西港东迁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分清职责,成立了综合协调组、规划协调组、征地拆迁组等。要求: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东部临港综合物流基地规划专家论证工作,关停位于西港区的三公司以及隶属于秦皇岛市的新开河港煤炭运输业务,在年底前拆除煤炭运输相关设施。秦皇岛西港将完成搬迁改造,西港区落后产能搬离,秦皇岛主城区正面4.5公里海岸线让给市民,66000亩土地上建崭新城市旅游区。

  秦皇岛港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港口自然条件优良,港阔水深,风平浪小,一年四季不冻不淤。港口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自动化煤炭装卸码头和设备较为先进的原油、杂货与集装箱码头。共有生产泊位45个,港口设计年通过能力2.23 亿吨,其中,煤炭专用泊位23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93亿吨。下水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总量的38%,是我国晋煤外运和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

  “西港东迁”是指秦皇岛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的要求,将西港区东迁,还海岸于民,和谐发展。秦皇岛港以新开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港区。西港区是老港区,与主城区仅隔一条铁路,主要进行煤炭、杂货作业。近年来,随着矿石、煤炭散货业务的增加,带来严重的粉尘污染。秦皇岛港虽然投入巨资偿还过去欠下的“环境债”,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煤尘污染问题,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西港东迁”工程。

  秦皇岛港西港区始建于1898年,三公司是秦皇岛港煤炭运输的发源地,堆场堆存能力50万吨,共拥有3个1-2万吨级的小型专用泊位,设计能力年运煤1565万吨,最高时1984年,年运煤达到过1847万吨。三公司的主要设备于上世纪的60-70年安装完成,后经过多次改造,但工业水平和装卸效率仍较为落后,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年运煤只能保持在800万吨左右。而由于其工艺落后,除尘设备不健全,以及距市中心距离过近,煤尘污染问题引起河北省和秦皇岛市的普遍关注。此外,受铁路运输集中新线:大秦线,是国家发展的重点线路,而京山线运量减少等因素影响,三公司中转量减少,在秦港煤炭运输中的作用下滑。回顾上个世纪80年代,三公司有过辉煌的历史,那时,我国沿海煤炭运输非常紧张,缺煤省市几乎完全依靠秦皇岛港供煤,而秦港只有三、二公司在役,三公司煤炭运输作用非常明显;如果三公司一个泊位停产检修半天,需要上报国务院经贸委批准,在三公司运输不畅和设备故障时,会造成下游用煤告急,显示了三公司在北煤南运中的重要性以及下游电厂对煤炭需求的渴望。而随着秦皇岛港煤一期到五期码头的陆续建设和投产,以及周边天津、黄骅尤其唐山港口的先后崛起,三公司微弱的煤炭吞吐量对加快北煤南运发挥的作用有限。目前,整个秦皇岛港煤炭运输最大运行能力为2.5亿吨,三公司煤码头的关停对秦港煤炭运输影响不大。

  西港区生产落后,设备低效,加上对城市环保、交通、形象等影响较大,铁路老线:京山线分割城市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另外,由于西港区位于海港区(秦皇岛市中心区)的南部,发展空间极其有限,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生活岸线,在市民与大海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为此,秦皇岛市几年前就提出了“西港东迁”的战略举措。在港口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也在不断发展,港口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两者在发展空间上发生冲突,特别是港口西港区与城市中心区毗邻,问题更加突出。近十几年来,秦皇岛港在西港区先后建成、并投产了丙丁码头和戊己码头,西港区向西紧邻汤河,向北与城市居民区隔路相望,西港区已无发展空间。城市进行旧城改造,新区功能提升,空间已近饱和。为解决城市与港口发展的矛盾冲突,减少对城市的环境影响,秦皇岛港在上世纪就提出了“黑白分家”的设想,在2000年提出“西煤东迁”,将西港区煤炭运输移至东港。在2006年底,进一步提出“西港东迁”的发展战略,将三公司关停,将其所在的东南山片区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海岸体育、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低密度综合滨海新城区,将整个西港区让位于城市发展。三公司关停后,未来5-10年,还将改造离市区3公里左右的“煤一期”和“煤二期”码头,将其改为集装箱、杂货码头,并在曹妃甸港建设煤码头,以补偿秦皇岛港损失的运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