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十大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中国牵手的大蛋糕

作者:27发布时间:2013-03-08
     随着中国坐稳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的宝座,以及全球其他诸多汽车市场尚未完全复苏,跨国零部件企业也开始纷纷押宝中国市场,增资、新建生产基地或者研发中心等,希望借此分得更大的蛋糕。据统计,在全国上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且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强企业。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规模、技术实力和跨国经营经验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参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新车型、系统开发和模块供货能力和经验的企业,几乎都是世界跨国汽车集团的系统、模块级配套一级或二级供货商。他们以其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很快在中国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尽管已经过去的2012年,中国车市失去了几年来的高速增长,但是,仍然保持着微增长的势头。有分析师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轻型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那时候,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将赶上今天的欧洲和美国市场的总和。
 
    巨大的市场诱惑,受到众多海外车企的青睐和关注。如今,不仅是海外整车企业投资中国,一些跨国零部件商、经销商也是看好中国车市。在进行市场竞争的同时参与到国内举办的大型活动中来,众多跨国零部件企业就积极参与到慧聪网汽车配件十大评选活动,十大评选历经八年,备受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截止目前,十大跨国企业参与海选投票的企业51家,PPT润滑油以208票独占鳌头,布雷博以190票紧随其后,大有取而代之之势。科帝克、法雷奥、汇众萨克斯、以微弱票数差距分别位居汽配十大排名第三、第四、第五位。
 
    解析2013年十大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国扩张版图
 
    博世加强的售后服务网络建设
 
    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包装技术、太阳能产品、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热力技术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除了在中国建立众多研发生产基地外,在售后服务维修方面,博世具备遍及全国的完善的维修服务网络。未来几年会继续加强博世的售后服务网络建设,争取到2015年达到2000家,并覆盖中国西部等不繁华地区。同时,我们还会通过上海、北京、深圳、扬州这四个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加盟店人员的培训与职业认证工作。此外,根据各区域的发展,我们将建立博世自营的旗舰维修服务店,起到标杆的示范作用。
法雷奥四分之一销售额在中国
 
    中国是法雷奥重要的市场。在亚洲53亿欧元订单中,中国订单占一半以上(54%),目前,法雷奥集团在中国拥有22家工厂,另有4个工厂在建,雇用12000名中国员工,预计2015年雇用15000名中国员工,总人数有望超过该集团在法国的人数。谈到法雷奥集团未来发展战略,雅克称,法雷奥集团高度重视中国、印度和北美新兴汽车市场,去年该集团在北美销售额增长了15%,中国市场增长了16%,印度市场增长了17%。法雷奥集团进入中国已经近30年,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每年汽车销量约1800万辆,目前集团近四分之一销售额在中国实现。法雷奥集团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向中国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
 
    采埃孚中国商用车变速器市场的扩张之心昭然若揭
 
    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的采埃孚,不断扩张着业务版图,在华工厂数量已经超过20家,变速器、车桥、转向机、减振器等产品陆续实现本地化生产。然而在商用车变速器领域,采埃孚一直难有起色。苏州和杭州的两家独资商用车变速器生产工厂,均销量寥寥。经过几年的艰辛谈判,采埃孚终于实现了在华合资生产商用车变速器的愿望。作为世界三大汽车变速器供应商之一,采埃孚已经在中国布局了三家变速器工厂,其中商用车领域有两家独资公司,此番新增一家合资公司,采埃孚抢占中国商用车变速器市场的扩张之心昭然若揭。
 
    天合扩大在中国新建设施的力度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和系统供应商美国天合汽车集团2013年将加快进军中国的脚步。美国天合汽车集团常务副总裁PeterLak近日称,今后将扩大在中国新建设施的力度,有9个项目将推动实施,其中包括第二家亚太研发中心将落户上海安亭,工程人员将超过千名。天合集团已在中国建立了8家合资公司。
布雷博中国市场是一个拥有很大开发潜力
 
    始创于1961年的Brembo(布雷博),1975年开始为F1提供配件,2012年更是六家F1车队的制动系统供应商。作为汽车盘式制动技术的全球领先者,布雷博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对Brembo而言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但最重要的是该市场是一个拥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地区。
 
    纵观2013年部分跨国企业的战略要地,无独有偶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将发展主战场转移中国,事实上,除了建立生产基地,国外零部件巨头同样加快了在华本土化研发的推进步伐,广阔的市场前景是零部件巨头无法拒绝本土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