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首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3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开,今年主题为未来经济十年:模式与变革,和讯网全程播报。世界银行前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政府对市场运行的很多干预,然后也会创造很多经济上面的错误。并且这种政府保护企业的数量比较少,所以他们通常有垄断地位,有垄断地位,经济上有很多错误,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不好。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林毅夫:大家早上好,我的PPT是用英文准备的,但是在座大多数人都是说中文的,所以我使用中文给大家做演讲,但是我想讲英文的听众至少也可以从幻灯片里了解我想讲的内容。
我的报告题目是潜在比较优势,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我要报告内容包含下面几个部分,我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要持续的增长,那么它的产业技术结构以后不断的升级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当中,国家采用针对特定产业的产业政策来帮助这个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大部分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失败的,为什么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国家的产业政策是违反他们比较优势的。一个成功的产业政策,必须针对这个国家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这样产业政策才会成功。
从历史上成功的国家,他们在制定他们产业政策的时候,尤其是在追赶阶段的时候,通常会找准目前收入水平比他们高,而且增长很快的这些国家的产业作为他们的参照系。那么我所提出的增长优势的比较框架是建立在新经济(310358,基金吧)结构学以及历史经验当中,来帮助一个国家找到它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成功。这是今天早上我报告想表达的主要内容。
现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它可能以3%,4%,5%,7%,8%,9%的年增长,实际上这是一个现代的经济现象,是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生以后才出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快速经济发展的背后,实际上是这个国家产业跟技术不断在变化。你比如说,任何国家在18世纪以前,80%以上的劳动力都是在农业部门,如果你要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农村的劳动力就不断的转移到制造业,然后再从制造业逐渐转移到服务业。而且在制造业内部,它也不断的从劳动力很密集的,技术很简单的升级到资本比较密集,技术比较密集的这种产业。这种劳动力就业的变化,它反应的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跟就业结构的变化。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家来扮演因势利导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变化本身,你必须有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试新的产业新的技术,大部分人不成功,不成功要付出成本,少数人成功,成功以后仍然是可以模仿,可以学习的。那么不管是成功还是不成功,都给经济当中其他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可是第一个尝试的人,如果不成功,他付出所有成本,成功以后,别人会学习,会模仿,竞争就来了,他也不会有垄断的利润,所以你可以看出,成功跟不成功之间,它的成本跟收益是不对称的。在这种状况之下,除非政府想到一个好的办法,来补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不然一般人不会有积极性作为创新者。那么这个补偿,不管是专利制度还是税收优惠,都是需要政府提供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产业升级,技术创新,需要很多条件,企业个人是解决不了的。你比如说从农业到制造业,到制造业以后所需要的教育跟在农业里面所需要的教育不完全一样,到了制造业以后,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比如电力,道路,港口跟农业也是不一样的。制造业里面如果你是生产很简单,劳动力很密集的,规模很小,跟你生产很密集,规模很大所需要的金融安排也是不一样的。那些不管是交通基础设施,还有金融体制,还有法律环境的改善,是企业个人解决不了的,需要政府配合制度结构,来帮企业提供这样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或是服务,或是引导其他民营经济去这方面做投资。这样产业的升级才能够成功。
那么政府必须补偿外部性,也必须提供协调,对政府扮演这种功能,产业政策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为什么呢?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在不同的产业,它的升级,它的结构变化,它所需要政府协调的这些内容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农业技术的变迁跟工业技术的变迁,政府所要扮演的协调,所要提供的服务是不一样的。基础设施也并不完全一样,金融环境也并不完全一样。那么如果政府有无限制的资源,以及无限制的能力的话,那没关系,一切需要的政府全部提供。但是政府能力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有选择的利用有限资源跟有限的能力来策略性的扶持对经济增长能够做到最大贡献的产业部门的这种协调跟外部性的补偿。产业政策有利于政府来比较好的利用它有限的资源支持最重要的产业。
但是就像在开场白里面说的,大部分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失败的,也就是这样子,现在在西方主流经济学里面,有一个相当流行的想法就是说,政府没有能力,它干预就是错误的,最好不要干预,但是呢,为什么政府从理论上来分析,它应该扮演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如果政府不扮演这种因势利导的作用的话,很多产业升级不见得会成功,不见得会发生,或者是要非常长的时间才会发生。从理论上,是可以成功的,但是又不成功,不成功原因是政府选择产业的时候,选择错了,大部分政府会选择表面上看起来很漂亮,很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但这个现代化产业资本很密集,技术也非常密集,可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本是短缺的,人力资本是有限的,那么如果你选择资本很密集,技术很密集的产业,这是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从发展中国家来看,这违反它的比较优势了,一违反比较优势,在这样政府想扶持的产业部门当中的企业,它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就没有自生能力,也就是说,没有政府的保护跟扶持它是活不了的。那为了保护扶持这些竞争市场当中活不了的企业,政府给保护跟补贴,经常就是对市场运行的很多干预,然后也会创造很多经济上面的错误。并且这种政府保护企业的数量比较少,所以他们通常有垄断地位,有垄断地位,经济上有很多错误,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不好。结果政府本来产业政策是想帮助成功者,结果挑选的都是失败者,这是现在为什么大部分的主流市场反对一个国家去实行采用产业政策的原因。
那么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政策要成功,它应该选择我所说的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什么叫比较优势?我们知道市场竞争当中,如果一个企业要成功的话,他所生产的产品,他所提供的服务,他的成本应该是比其他竞争者低的。那么它的成本我把它分成两块,一块是要素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成本,资本的成本,一块把它称为交易成本,交通基础设施,电力提供是不是完善,金融服务是不是能够解决企业所需要的这种投资的问题,或者所需要的流动资金的问题,法制环境是不是完善,那些会影响这个企业的交易成本。
那么产业政策要成功,必须选择这个国家在他这个产业上的要素生产成本是低的,在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跟其他国家比它都是有竞争优势。要素生产成本要低的话,也就是说,这个产业必须符合这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
我们说所有发展中国家,不管非洲还是南亚,他的东西是很便宜的,比中国便宜多了。照理说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重要成本就是工资成本,工资成本低,那么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面是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但是如果这个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不好,教育不好,那么总成本就很高,就没有竞争力。那么产业政策应该选择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产业政策主要就是帮这些企业减少交易成本这方面的努力。
但是问题就是说,这样的产业是潜在比较优势产业,也就是它还不是比较优势,他是潜在的,那政府怎么能看到潜在的目前还不存在的产业呢?从历史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历史上从15、6世纪以后,当一个国家在追赶的时候,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15、6世纪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是荷兰,荷兰在纺织业上面,它的技术,它的生产能力是比英国还好,英国当时有产业政策去支持他们国内的纺织业的发展,包括给一些补贴,包括政府想方设法把荷兰工人请到英国来传授他们技能等等,他们是成功的。当时英国的人均收入已经是荷兰的70%,那么工业革命以后,包括英国变成最先进的国家,德国,法国,美国,他们的政府也在追赶英国,也采用了很多教科书里说的手段,他们也成功了。当时美国、法国、德国的人均收入已经是英国的60%到75%之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追赶美国也用了很多产业政策,也成功。当时日本的人均收入已经是美国的40%,60年代7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追赶,追赶日本,它的产业政策也成功的,当时他们人均收入已经是日本的30%40%,还有很多例子。
那我们看,失败的产业政策怎么样?通常失败的产业政策通常是中国在五十年代有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我们五十年代产业政策针对就是超越美国产业,可是人均收入只有他们的5%啊,人均收入反应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反应的是资本拥有量,跟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失败的原因。
产业政策要成功,必须瞄准那些收入水平差异不大,代表收入贫富的差异不大,而且经济结构很好的国家,因为经济增长背后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它的资本积累要素变化让它产业要升级了。那么一个国家,如果他们的要素贫富结构差异不大,人均收入水平差异不大,那就代表这些国家,他们的比较优势差异不大,那么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非常快,那就代表这些国家的产业基本上都符合这个国家的要素贫富决定的比较优势,这样这个国家才会增长很快,如果增长很快,资本积累非常快,工资也会上升非常快,那么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因为资本的积累,工资上升变成失去了比较优势。当然你参照系的增长比较快的国家,他的产业比较优势变成夕阳产业了,正好是你的朝阳产业。所以怎么寻找一个发展中国家潜在的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找那些发展非常快,人均收入水平可能是你一两倍的国家,那么他们现在产业是什么?他们发展很好的产业是什么?他们现在发展很好,就代表他们即将失掉比较优势,如果他失掉比较优势正好就是你的潜在比较优势。
这里面我比较了一般发展经济学教科书上面所用的帮助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的工序。我稍微解释一下,目前在西方教科书上面,有几种方法来帮助一个国家制定政策来支持他们国家的产业发展,第一种方法是世界银行,我以前工作的机构,特别强调,投资环境或者企业经营环境。这种理念这种方法基本上是建立在华盛顿共识的基础之上,它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最关键就是把市场环境搞好,然后根据这样一个理念,他们就会有一种调查,这个调查有几百项,来看你这个国家对市场有没有很多干预,如果干预不好要取消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