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湖北依靠科技创新为钢铁产业强筋健骨

作者:27发布时间:2013-04-27
      “湖北省科技创新工作重心放在哪里?一定要放在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上。”这是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二月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开门见山所强调的。
 
  钢铁产业是湖北的支柱产业之一,武汉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钢铁冶金为特色的高校,多年来,以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为主线,在推进产学会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加强与钢铁冶金行业相关单位合作,将学校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应用推广到企业,为行业进步、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0年该校与武钢集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组成联盟,共建“国际钢铁研究院”,投入联合研究院建设经费达6000万元,武钢每年投入科研运行经费1500万元,希望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国际化,吸纳国际国内优秀人才,争创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为行业提供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支撑。
 
  如今,该校的“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和“含钒页岩高效提取在线循环资源化新技术及工业应用”技术的产业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耐火材料直接应用于钢铁、水泥、玻璃、有色等高温工业生产过程中,是保证上述产业运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对于钢铁工业,耐火材料同时也参与钢铁的冶金过程,是钢中非金属夹杂和有害元素重要来源之一。
 
  针对我国洁净钢冶炼中耐火材料广泛存在的主要问题,武汉科技大学根据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深入研究了耐火材料与熔钢反应机制及其对钢质量的影响,提出了“铁水预处理耐火材料高强耐蚀化”、“转炉耐火材料高效长寿化”、“钢包耐火材料低碳/无碳化”、“中间包耐火材料碱性化”以及“精炼用功能耐火材料结构与相关参数优化”的技术路线,形成了“铁水预处理—转炉—钢包—中间包系列新型耐火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较为妥善地解决了长寿和净化后钢水再污染等洁净钢冶炼用耐火材料关键问题。
 
  “为了避免碳对钢水的污染,满足低碳钢、超低碳钢的冶炼要求,项目发明了一种以无毒、无味、粘性强的偏硅酸盐为主,添加少量低温有机交联剂和中温无机增强剂的环境友好复合结合剂,形成网络交叉结构,既提高了强度,解决了环境问题,也克服了对钢水的增碳问题。”该项成果转化实施人李亚伟还向记者说道,武钢自2003年开始应用本项目产品,仅以浙江上虞自立股份有限公司供应武钢钢包无碳预制块材料为例,按照洁净钢较普通钢平均销售价格高出100元/吨计算,2008年-2010年三年新增利税可达24.4亿元。
 
  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技创新,不仅促进了我国耐火材料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而且提升了耐火材料生产与应用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我国洁净钢冶炼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稀有金属钒,一直是各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储备资源,以其优良的合金性能和催化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国防、化工、机械、电子、汽车、铁路、船舶及轻工等领域。含钒页岩俗称石煤,是我国独有、独特的含钒资源。
 
  针对战略性钢铁工业消耗量大,我国对钒制品需求量急剧增加,大批中小钒厂关闭以及低效回收率和高污染排放供求矛盾凸显,如何破坏其结构及高效氧化转价满足市场需求,适时开发我国优势含钒页岩资源迫在眉睫。
 
  记者从武汉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研发的“含钒页岩高效提取在线循环资源化新技术及工业应用”新技术以高效利用为核心,在线循环为原则,突出降耗、减排、增效目标,有效的解决了当前我国含钒页岩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关键难题,实现了含钒页岩资源提取技术的跨越。
 
  该项原创成果完成人张一敏具体分析了其技术原理:基于对含钒页岩转价动力学及氧化反应进程控制研究,发明了双循环高效氧化提钒新工艺、高效氧化焙烧新技术及流态化浸出提取技术;结合工艺参数优化和过程控制,首次开发出与提钒工艺配套的酸性烟气和工艺废水在线循环处理工艺;自主开发的膜热耦合新型高盐废水处理技术,使含盐废水循环利用率高达99%,结晶盐全部回用,突破了超高浓度盐水循环利用领域的技术关键。
 
目前我国独特的钒资源先进提取成套集成技术先后已用于武钢、柳钢、广西明珠矿业等国内20余家单位,近三年共新增产值35.99亿元,节水9237万吨,减排污染物151.05万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