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钢铁行业形势比较严峻。如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钢铁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上,《中国冶金报》记者就冶金装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问题,采访了与会的钢铁和相关企业的代表。他们认为,目前钢铁行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挑战,积极调整转型,努力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而此时,也正是积极推进钢铁行业装备国产化的重要时机。
帮助用户实现工艺思想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厂长郑贻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始终比较理性,在不断思索中回答着问题。他认为,冶金装备国产化是生产工艺的装备国产化,应体现工艺要求,体现“软”的集成技术,实现工艺思想。他认为,这些年装备企业发展很快,只是部分企业在加工精度等方面尚有不足。装备企业关键是要帮助用户实现工艺思想。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企业不同,但理念越来越一致,自主开发越来越多。优秀的钢铁企业应具备工艺集成的能力和机、电、仪系统集成的能力,能够指导装备企业的生产开发。装备国产化不是简单的支持和使用问题,而是带动装备水平提升的问题。优秀的钢铁企业应当在这方面作表率。
宝钢现在装备国产化率相当高,其坚持国产化的标准就是积极创新和再提高。宝钢追求的装备国产化,是有宝钢特色的国产化,是经济、高效的国产化。如宝钢积极开发的滚筒渣处理装置,经过十多年的开发、优化,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不但实现了装备高水平的国产化,而且还出口到国外。
“钢铁企业应积极参与,带动装备国产化。钢铁企业和装备企业之间,应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如钢铁企业可以与装备企业实施战略合作,互利双赢,共同推进装备国产化的进程。”他对记者强调说。
要有好的服务和性价比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制造部副部长刘建华指出,冶金装备国产化工作,目前以重量计算,可达95%以上;以投资额计算,可达70%以上。“虽然大部分装备实现了国产化,但关键、核心装备的国产化还有些"费劲"。”他认为,目前国外设计、国内制作的装备比较多,但核心环节还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像轧机牌坊等大件多让国内企业制造,但在控制技术、模型和相关软件等核心技术方面,国内还有差距。
目前,冶金装备国产化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控制系统空间更大。如目前装备控制系统,自动化部分的数学模型等核心技术多由外方控制。用什么模型去炼铁、炼钢、轧钢,如何进一步优化自动化炼钢模型等,国内应当进一步开发。
备件国产化工作,也有个过程。有关的进口生产线建成后,刚开始为了稳定生产,备件多从国外购买,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成本高。而对进口生产线基本掌握后,从降成本的角度出发,钢铁企业自然会考虑备件国产化的问题。
“实际上,钢铁企业作为用户,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不是简单的国产化不国产化的问题,更看重的是产品的性价比和服务,以及提供稳定生产的保证。装备国产化,关键是要在成本和性能上比进口装备有优势,也就是要有好的服务和性价比。”刘建华说。
更应看重综合效益
作为接受采访的唯一的女性,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炼钢作业部主任工程师田志红博士,快言快语,很是干练。她认为,钢铁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支持装备国产化,应给国内装备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她希望国内装备企业别打“价格战”,而应打“质量战”。她认为,国产装备比进口装备价格便宜一些即可,不要为了竞争,把合理的利润也“搭”进去,甚至“亏本赚吆喝”。因为这样不利于装备企业的发展,不利于装备国产化的持续,同样也不利于钢铁企业装备国产化的进程。而打“质量战”,就是装备企业要追求高稳定性、高加工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和高效益,要在“好使、耐用”上下功夫。
“以前,钢铁企业效益好,希望多花些钱买进口装备,以便心里有底,保证稳定生产;现在,钢铁企业效益不是很理想,会更注重装备国产化,装备企业一定要抓住机会。”武钢炼钢总厂刘光明着重强调了装备企业的机遇,但同时指出:“钢铁用户不是只看价格,更要看综合效益,看稳定运行周期,看实际效果。”
而多年从事钢铁生产和管理工作,曾担任本钢炼钢厂领导的马春生则提到:“现在国产冶金装备和进口的相比,性能上差不多,但在稳定性上还差一些。同时,更应当看到国产装备更积极的作用。那就是:只要国内能生产的装备,国外相关装备都相对比较便宜;而国内不能生产的装备,国外进口装备都很贵。”
他建议钢铁企业不要迷信国外装备:“在国外,有的企业用比较老的装备同样生产出好的产品。而在国内,有的企业用高端的装备却生产不出质量稳定的好产品。为什么?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使用不到位。装备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不管是低端的还是高端的,关键是要稳定,同时必须保证有效地管理、科学合理化操作和使用。这既有装备制造商的责任,也有作为用户的钢铁企业的责任。”
从实战需要合力推进国产化
在大型钢铁企业从事设备管理工作多年的中冶集团北京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周占兴高工对记者说,冶金技术装备国产化,应当注重向实用性、人性化、便于操作方向发展。如有的钢铁企业引进国外自动化炼钢工艺模式,可以说设计理念很先进,但现场工人操作很不方便,其效果自然打折扣。后来现场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重新改造了转炉主控室操作程序和监控设备,结果比国外引进的系统要简单实用,受到一线员工的欢迎。
对于未来的方向,周占兴建议:“应有的放矢地推进装备国产化,从实际需要进行国产化。装备国产化是一个过程,要向实用化、高效化、持续优化方向发展。”
首钢水钢技术中心高长益高工分析认为,对进口的国外成套设备,要简单国产化很难,主要是因为不掌握核心的东西。国内装备企业要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甚至超越,更加困难,国内也曾因此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境地。这种情况应当引起各方的重视。
分析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科技大国。现在我国装备企业生产一般水平的装备没有问题,但对于复杂、高精尖的装备,有时会“力不从心”。国内装备企业在发明、创造、创新和超越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同时,装备国产化,相关产业是一个整体,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一家国内某领域优势装备企业的领导则提到,有的钢铁企业之所以买进口装备,不仅是因为其相对稳定、质量好,而且一旦出了问题,相关人员也没有什么责任。现在一些钢铁企业装备是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主要是“一把手工程”。了解情况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没有什么决策权,甚至不敢向主要领导建议买国产装备,怕有嫌疑,也怕国产装备一旦出了问题说不清楚。这个问题也为国产化应用提高了难度。
“现在这样的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钢厂把降本增效放在首要位置,对国产化的重视程度将越来越高,一些优秀的国产化产品将脱颖而出。这不仅能助力我国钢铁工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还能推动我国冶金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有关人士这样说道。
来源:《中国冶金报》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