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煤矿吗?我怎么看不到煤呢?整个矿区一点煤尘都没有,简直就是个花园!”凡是到过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的人,“颠覆”这两个字往往都是提到最多的词语,“要不是看到这两个井架,我还真不敢相信我是在煤矿。”
在邢东矿这样一个年产百万吨的煤矿里,竟见不到一块煤,没有一般煤矿煤尘四起的景象,更没有具有煤矿突出标志的矸石山,难怪会有人怀疑走错了地方。
"我们牢固树立‘高碳行业低碳发展’理念,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模式。”全国人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团、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说。
经过多年探索和尝试,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依靠科技进步,运用低碳循环经济模式优化产业链,以最小的要素投入和环境影响,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打造出具有冀中股份特色的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新模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这是煤炭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范例,引领了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
从京港澳高速邢台出口下行,向西行进2千米再向南转,就到了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
邢东矿只是一座年产百万吨的中型矿井,无论是产量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在行业内并不算是特别突出的矿井。但是,这座煤矿竟然在行业内乃至全社会起了巨大轰动,国家及各省有关部门、各大煤炭企业纷纷到邢东矿参观考察。
走进邢东矿,小桥流水,亭阁走廊,假山奇石,满目翠绿,整整一百亩的矿区里,绿地面积达到了41.8%,俨然就是一个园林景点。难怪许多初次到煤矿来的客人会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煤矿竟然像花园,真是彻底颠覆了对煤矿的印象!”
有这样的感慨也很正常。上百年来,煤矿留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往往都是天色灰蒙蒙、厂区乱糟糟、脸色脏兮兮。社会公众对煤矿企业的认识,也始终停留在落后的、粗放的、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上。然而邢东矿却已经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煤矿的印象:这里不仅没有矸石山,而且看不到一块煤。
一直以来,矸石山简直就成了煤矿的地理坐标,哪里有矸石山,哪里就肯定会有一座煤矿。无论是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还是在煤矿的设计规范里,都认为煤矿就应该有矸石山。邢东矿建矿之初,也曾经规划了矸石山的堆放位置。在邢东矿井田示意图中,矿井东南方向一块圆形的区域就是用来堆放矸石山的。但如今,这块区域里却没有一块石头,仍然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地。
因为紧邻市区,迫于环境压力,矸石不再能露天堆放。在这样的压力下,冀中股份提出了“井下矸石充填技术及装备系统”的研究,独创了一种全新的井下矸石充填工艺,在井下专门开辟出巷道,用于填充矸石,既能解放呆滞资源,又能遏制地表沉陷。
矸石巷道充填最大的意义在于,邢东矿彻底改变了有煤矿就有矸石山的传统思维,成为全国第一家“采矸不见矸”的煤炭企业。这项技术也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进步奖和五项国家发明专利。
从邢东矿成为国内第一家“矸石不升井”的煤矿开始,冀中股份乘胜前进,在其他各矿全面推广。同属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的邢台矿,在邢东矿“矸石巷道充填”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成功研制了“采后充填开采”新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把地面已有的矸石和电厂的粉煤灰充填到井下采空区,不仅成功破解了采煤沉陷这一世界性难题,而且解放了华北地区大量呆滞资源。
到目前为止,邢台矿已经利用采后充填技术成功回采了两个工作面,充实率达到了98%以上。2009年3月14日,这项技术顺利通过专家组鉴定,鉴定结论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彭苏萍等专家誉为“煤炭开采方式的一次革命”,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产生的矸石直接在井下充填,而已经形成的矸石山也即将消失。在河北省邢台市南部的七里河岸边,邢台矿建矿40年来形成的一座巨大的矸石山已经不见踪迹。“将近220万方的矸石,一部分用于井下充填,一部分用于破碎制砖,还有一部分用来筑路。”邢台矿总工程师张书国说。
不仅仅是固体废弃物,如今,在冀中能源股份公司,所有固体、液体、气体,甚至噪音、电磁谐波都得到了综合治理。
对煤矿来说,水处理可是一个大难题。一方面煤矿生产会产生大量矿井水,职工生活会产生生活废水;另一方面洗选加工和电厂发电却需要使用大量水。如果简单地全部使用新鲜水,任意排放废水,不仅是极大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