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特别声明,就说明我们还在谈。”参与铁矿石谈判的钢协人士对谈判的进展始终讳莫如深。
记者获悉,不久前,钢协曾计划召集各大钢厂参与谈判的负责人商议铁矿石谈判的下一步策略,但是关于这次会谈依旧没有明确信息披露,业内人士猜测,“中方依旧没良方应对铁矿石卖家的要价。”
记者获悉,不久前,一篇署名文章出现在呈报领导人的内参中,直指钢协领导铁矿石谈判缺乏经验,采用错误策略贻误时机。随后,这一观点在几家主流网站和媒体中出现。
面对指责,中钢协及时发出声音,记者注意到,在中国钢协主管的《中国冶金报》上,接连出现与上述署名文章观点针锋相对的评论。
一场论战正悄然展开。
公开挑战钢协
“是的,我的观点与钢协差距很大,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业界人士承认自己正在向中国钢协的观点进行挑战。该人士目前供职于国内与钢铁相关的某大型国有企业。
该人士坦承,发起挑战的初衷是,“看到铁矿石谈判就这样被拖延,贻误战机,担心中国受到更大损失,我心急如焚。”
记者了解到,该人士最初于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主办的“中宏网”上发表的三篇文章分别为:《大买主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定价?》、《客观评价前几年进口铁矿石长协矿的涨价》和《FMG矿价协议之管窥》。其中的观点与中国钢协的观点“截然相反”,并指责钢协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后国内一些门户网站也相继转发。
有趣的是,在8月27日和9月1日相继发行的《中国冶金报》上的头版相继发表了《 建立铁矿石谈判“中国模式”任重道远》,《从三大矿山的“不接受”谈起》,双方所谈内容相似,但是观点针锋相对。
《中国冶金报》是中钢协主管的媒体,该媒体上所有刊载的内容都要由中钢协相关负责人审阅,并“与钢协的态度保持一致。”其工作人员表示。记者从相关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两篇驳斥文章之一的作者“叶鑫平”是化名,而另一篇,没有署名。
一地鸡毛
在这位人士撰写的《大买主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定价?》一文中,作者认为:现在许多人对中国作为世界铁矿石大买主的谈判力量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似乎我们可以不顾市场供求情况的实际去要求有利于自己的价格。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大买主当然可以提出自己的出价要求,但他更应该证明自己的出价是在对未来供求形势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
作者认为,“今年现实的供求状况已经说明我们原来的判断和要价是不太符合供求实际”。“中国也是进口石油的大国,但是我们同样要按照国际价格进口,尊重市场定价。”
在8月27日《中国冶金报》头版上,未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指出,“中国钢铁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需求方,应该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拥有‘话语权’。” “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大幅度‘缩水’是世界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三大供应商应在立足长远发展的前提下,进行适度退让,与中国钢铁企业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不失为明智选择。”
针对8月17日,中钢协宣布与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FMG达成协议,这位人士认为是“不公平的协议”,“与FMG达成的协议‘无法复制’,因为FMG同意铁矿石价格更高降幅的前提,是中国向其提供在‘可接收条件’下的巨额融资。而假如铁矿石3巨头也要求以融资换价格,中方是不可能答应的。”
而在9月1日出版的《中国冶金报》头版上,再次出现化名文章《从三大矿山的“不接受”谈起》,“FMG在得到了来自中国的资金和市场支持后,在几年后发展成为可以与必和必拓供应量相当的铁矿石供应商也并非难事。应该说,在以实际行动反对两拓合并和铁矿石贸易垄断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走在了前面。”
该文中指出“本次谈判历时之长、谈判过程之艰苦、谈判所受关注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为此,谈判团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对媒体保持了最大的忍耐性和包容性。”
2009年,掺杂着谍战与论战、坚守与抵抗的铁矿石谈判更像是一部情节曲折的小说,没有到落幕之时,谁都无法想象结局。
“现在,铁矿石价格有些下跌了,也许双方都下一个台阶,就能够达成一致。” 铁矿石贸易商尚勇有些单纯地期待,因为,由于铁矿石谈判一直悬而未决,贸易商心中一直有块未落定的石头。
来源:凤凰财经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