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2013年是焦化行业提高质量效益关键一年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3-07-11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提出,2013年是焦化行业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一年。他认为,焦化企业在市场紧缩的倒逼机制下,技术进步和创新、结构调整将更加活跃。

  目前我国焦化行业存在的问题可用“三大压力”来形容。一是市场压力。从国内市场看,焦炭消费增长高峰过后,市场已趋紧缩,从国际市场看也难有大作为。一方面,国际上众多钢铁生产大国减产或限产,焦炭需求不旺;另一方面,在前些年中国高关税控制焦炭出口之时,一批焦炭生产不足的钢铁生产大国,已新建、投产一批焦炉,基本实现焦炭产需平衡。此外,随着优质原料煤、电、油、运等价格和劳动成本的不断上涨,国产焦炭销售成本居高难下,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二是节能减排的环保压力。三是众多民营小企业亏损,靠行业整合化解过剩产能的难度不小。

  靠市场、环保、盈利能力倒逼机制来消化过剩产能,是焦化行业的长期任务。当前,焦化行业如何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会上传出以下信息:

  具有一定成本优势的焦化企业,要准确把握资源优势和地区市场,研究本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这些优势包括企业位于交通枢纽、邻近市场、位于不同种类炼焦煤资源中心等。焦化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利用煤炭降价的时机,稳住市场份额,紧缩企业投资规模,优化产业链,保障资金流畅通。

  研究市场半径和物流成本——从地理位置看,中国炼焦煤资源分布与钢铁生产分布不对称,且各地炼焦煤煤种优势也不尽相同,因而焦化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影响。我国约70%的独立焦化企业位于产煤区。这些“近煤”焦化企业的生产,受当地煤炭供应变化情况的制约较大,且由于远离市场,运输成本比较高。目前,焦炭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和公路。在我国,500公里以上运距,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相比运费要低不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每年仅跨省焦炭运输量就在1.2亿吨以上,而且运输距离逐年延长。2011年,我国焦炭的铁路平均运距已经达到了1031公里。因此,这些企业要认真研究市场半径和物流成本,要以最低的成本和最优的服务,争取最佳的效益,同时,进口炼焦煤已经成为我国炼焦煤供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沿海的焦化企业压缩运输成本作用明显。

  以规模占市场——大型焦化企业集团应稳定销量。因为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对于具备大规模稳定采购能力的焦化企业,多采取“以量换价”的政策。大型焦化企业的开工率远高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可利用规模优势,抵御焦炭市场波动的风险。

  实行实质性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度。加快推进焦化产品深加工,通过行业的整合,使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发展。在具体操作上,有关专家认为可通过资产重组途径取得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独立焦化主体企业、煤焦联合主体企业)资格,完成被兼并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重组、工商登记变更等工作。据悉,山西省已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相关要求:凡目前尚未签订资产重组或产能置换协议的被兼并企业,要完成与已明确的兼并重组主体企业或限期保留企业的协议签订工作;2013年底前,被兼并企业要限期关停淘汰;到2015年,山西省未通过国家行业准入的焦化装置、已被置换产能焦化装置以及末按要求完成兼并重组的焦化企业要全部被淘太,淘汰焦炭落后产能在4000万吨以上,同时总产能不再增加。

  开拓国际市场——中国焦化行业已拥有世界一流的配煤、炼焦、焦化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及竞争实力。中国煤炭质量优良、品种齐全,焦炭特别是铸造焦质量世界一流。中国焦炭产量规模巨大,煤焦油、粗(氢)苯和焦炉煤气等资源丰富,研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焦化产品潜力巨大。中国焦化行业应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的时机,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