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煤炭产业正遭遇危机须突破垄断机制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3-07-25

        产能过剩加剧、价格持续降低、供需平衡失调,煤炭行业正陷入没有期限的“寒冬期”,与煤炭产业相关的公司正遭受着这场危机,除了大量私营、民营企业,国有煤炭相关企业也在其中。

     “现在不光私企民企不赚钱,国有企业也不赚钱。”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调查中了解到,国有煤炭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除了经济环境不好、产能过剩和供需失调这几个大的原因之外,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也认识到,改革的不成功不彻底和不顺利,也是原因之一。

        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口号一直喊,体制机制一直在改。

        在煤炭领域,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各有千秋,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长期以来国家优先发展重化工(行情专区)业的政策导向,也由于这些行业所具备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化、一次性投入巨大等特征,目前在煤炭、电力(行情专区)、石油(行情专区)等领域,代表行业的最高生产力水准还在国有企业方阵中。

       去年,国家发改委就公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进一步深化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煤炭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大型煤炭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

       《规划》称,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煤炭生产开发,引导非公有制煤炭企业实施产业升级改造。重点支持煤炭、电力企业联合重组,鼓励企业参与运煤通道建设,促进煤电运一体化经营。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认为,大型煤炭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适应新型工业化、经济全球化和企业集约化的发展趋势,要在突出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上下功夫。

        赵家廉表示,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可以重新研究自己的战略定位,根据自己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主业与辅业重新进行整合,有利于集中力量尽快地做大做强主体产业,推进辅业专业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

       淮北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明胜表示,在煤炭企业经营困难状况可能长期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深化改革来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王明胜建议,通过推进电力和铁路体制改革,整顿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和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措施,探索国有大企业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有效方式,以国有资产资本化为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依托资本市场,实施国有企业多元化、市场化改革,实现政府由“经营国企”向“经营国资”转变。

       其实,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地质单位的改革就始终没有间断过,多样化的创新实践在不同领域不断发生,但并未动摇国有地勘单位事业单位属性的根基,也因而派生出各种各样改革的模式和做法。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地质勘查企业,在国有煤炭企业改革上有绝对的发言权。记者了解到,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改革中紧紧围绕主业建设,把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实施专业化整合,作为推进企业运行的基础,真正形成以地质勘查、矿业权经营和探采一体化为核心,相关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共同发展的综合(行情专区)性产业集团。

        此外,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还继续做好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的清理工作,促进各类资源向主业,特别是核心主业聚集;初步构建起以地质勘查、研究及矿业开发、相关工程施工、服务及专用设备制造为主业的产业格局,基本搭建起企业管理框架体系。

       中国煤炭产业的布局高度两极分化。一极,是以“小、散、滥”著称的小煤矿,这一极里民间资本显示了极强的势头,原有的小型地方国有矿和乡镇集体矿大量被私人资本占领;另一极,是大型煤炭企业国有资本“一枝独秀”,外部资本鲜有、也难有机会进入。

        煤炭资源的低价购买和行政性占有,意味着该行业是垄断性行业,煤炭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垄断。打破垄断的手段就是煤炭资源市场化,即对煤炭资源进行公开招标与拍卖,让更多投资者进入这个产业,通过竞争,迫使煤炭产业提高全员效率、技术与管理水平,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吨煤成本。

        国有企业并不天然比民营企业具有优势,国有化是否可以更大程度上减轻资源开采带来的矿难、生态破坏等负外部性,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相对有效的办法,是责任和产权多元化、明晰化,加以严格的监管制度、适当的资源税收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

       仅仅就国企改革谈国企改革是不能彻底甚至深度解决国企问题的,国企改革必须与民企的进一步崛起并驾齐驱。如果没有民企的借势崛起,国企改革势必缺乏必要的刺激环境和战略伙伴。

      在我国的两大煤炭大省山西和内蒙古,除了有“重量级”的国企之外,还有让社会、政府、国企不可小视的民企。

       在内蒙古,民营企业在地方政府支持和鼓励下,加之自身的“硬本领”,做得比较大。除了神华是央企,剩下的大型煤炭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伊泰集团、庆华集团等都是中国煤炭百强企业。

       谈起山西煤炭,让人们不由得想起了前两年那场轰动全国的“煤改风暴”。其实山西的情况是一开始煤炭产业不景气,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到了高速发展期后,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开始兼并小型民营煤矿企业。

        针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有学者撰文提醒,用“国进民退”的方式让国有部门来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家长制”作风,而试图“一大遮百丑”的最终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更为现实的是,会加大当下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

       当前,山西煤炭企业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困境。上述这位人士说,“如果没有当初的‘国进民退’,允许中小煤矿企业自由竞争,它们会充分利用其自身灵活性的特点,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应该可以减少或避免市场风险。”

       山西煤改是试图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不过,山西煤业是中国煤炭行业的缩影,山西煤炭体制的改革探索仍对中国煤炭行业整体改革很有帮助,关键是方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