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集团公司铁前系统降低生铁成本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3-08-05

  “集团公司本部、榆钢、翼钢钢材成本分别超计划43元/吨、188元/吨、30元/吨,主要是原燃料价格上涨影响。其中,榆钢因生产过程控制问题导致可控成本超88元/吨。另外,三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去年相比进步率仅为54%……”

  这样一份《集团公司2013年上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会汇报》,给铁前系统各单位敲响了警钟。

  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和当前困难重重的钢铁市场形势下,成本降低可谓“寸土寸金”。谁拥有更强的成本控制力,就意味着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各单位多点联动,变中生机,无疑是集团公司降低生铁成本的最快捷途径。

  为此,根据上半年生产经营任务完成情况,集团公司为应对当前严峻的经营形势,提高盈利能力,成立了降低生铁成本领导小组,明确提出铁前系统“以炼铁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方案,旨在充分发挥铁前生产各环节的整体联动作用,实施经济配料,努力降低自产矿运输成本,减少各类生产、设备事故,实现生铁成本持续环比降低。

  为切实落实降低生铁成本生产组织方案,股份公司总经理田勇提出“安全稳定、生产顺行、质量提高、成本降低、指标进步、队伍建设”的管理思路。其中,降低生铁成本是重中之重。因为,炼铁厂在为集团公司安全、稳定、持续生产提供优质、廉价的铁水资源的同时,其生铁成本也占到钢铁生产成本的80%,是提升成本控制力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铁水的成本直接决定了钢材的成本。

  那么,如何“实实在在”地降低生铁成本,切切实实取得实效?

  “调整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找准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股份公司计划财务处副处长侯名强如是说,主要是两方面的转变:一是全面树立了“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意识。降低成本,还需要算好整体效益的大账。该公司全方位推行全员成本管理,让大家了解到确保企业的整体效益是应对挑战、谋求发展的“王道”,不再局限性地盯着自身工序的技术经济指标,实现了由片面追求产量的传统观念向追求低成本、追求平衡稳定的系统优化思路转变。目前,铁前各单位在挂靠生铁指标的基础上,实行铁前板块实体化运作,逐步形成整体联动,齐心协力只为一个目标——打赢降本增效攻坚战。

  二是在保证高炉稳定顺行和入炉炉料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激发总工和技术人员潜能,着力实行经济配料。集团公司积极转变生产组织模式,持续优化原燃料结构,经过一系列分析、论证、试用、推广,过去一些不敢触碰的原料,变成了大家欢迎的“香饽饽”。股份公司计划财务处计划管理科文军颇有感触地说:“炉料调整之前,集团公司制定了多项方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做了精心准备,因此我们敢大胆地用。”下半年,从本部向榆钢调拨周边块矿、黑鹰山精矿、磁铁精矿60万吨,减少东部进口矿使用量。同时,通过增加自产矿消耗、实施经济铁耗、增加周边低价铁料消耗、盘活库存积压物料等措施,实现增利。

  7月17日下午3点,股份公司会议室,计划财务处、生产调度处、质量监督处、设备能源处、原料处、运输处以及选烧厂、焦化厂、炼铁厂等铁前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召开每半月一次的降低生铁成本协调会。

  会议结合炼铁厂与同行业高炉全方位对比分析资料,围绕经济配料、配料质量标准、回收料的科学使用、高炉顺行、料场管理、资源采购渠道等方面展开讨论。最终,会议确定高炉顺行是最大的成本,也是目前三地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三地应集中精力解决目前高炉生产问题,确保成本持续降低;为提高配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会议确定开发焦煤立体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堆存位置、价格、质量、数量、品名、库位等信息;确定了未来一周的经济配料实施方案……

  “做这些决定,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它有一个风向标,就是市场。市场怎么变,我们就相应地怎么做,不断在高炉稳定和最低成本之间努力寻找最佳平衡点。”炼铁厂厂长高建民介绍说,通过抓成本,还可带动与之相关指标和管理不断进步,如设备管理,人力、运输、原燃料等资源管控等。

  目前,为实现与市场保持高效衔接,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结成“联盟”,快速行动,建立处室专业管理策划、体系专业评价、外围服务协调的管理机制;将成本、消耗等关键指标加入生产组织平衡中加以研究,形成最合理的生产平衡模式;优化高炉生产组织方式,实施弹性检修,在充分发挥设备的功效情况下,压缩检修费用;严控各类事故故障,保障设备高效率、低故障稳定运行,降低事故抢修费用;建立完善“成本到岗位、人人管成本”二级单位成本管控体系,优化技术经济指标,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分解责任、控制管理,最终实现可控成本持续降低……通过采选烧炼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能动性,相互配合打好“团体赛”,到今年年底,集团公司将实现碳钢系统增效8亿元,不锈钢系统完成2亿元的目标任务。

  7月30日上午,来到选烧厂生产技术质量科主控室,见到技术人员正坐在电脑前,仔细研究各种原料的匹配。

  据技术人员介绍,在组织烧结配料中,不仅要关注自身成本的降低,还要考虑各种危害元素的控制,如何才能让高炉“吃得更好”,让产品质量更稳,让综合成本更低。

  的确如此,高建民说:“经济配料的前提是科学、合理配料,针对原燃料特性扬长避短。”入炉料和铁水质量的“双稳定”是确保高炉顺行的关键。7月份以来,集团公司计划、采购、运输、生产等环节在合理定位酒钢炼铁水平、客观分析成本降低潜力的基础上,针对炉料结构变化频繁的特点,进一步强化精细管理,在科学制定各种炉料配比操作方案的情况下,全面提升岗位职工的执行力。什么样的料,就配合什么样的操作,杜绝“大一统式”的粗放行为,严格规范职工操作。同时,炼铁厂通过加强与铁前各单位的沟通、协调,制定合理的原料采购方案,避免了原燃料波动对高炉生产造成影响。此外,该厂延伸管理触角,加强高炉交接班的分析,通过小指标竞赛等手段鼓励职工在确保高炉顺行的基础上,主动作出优化调整,降低消耗,确保高炉运行稳定、经济。一个月以来,炼铁厂1号高炉利用系数稳定保持在2.36吨/立方米·天以上,综合焦比稳定在533公斤/吨。

  炼铁厂只是一个缩影,作为降低生铁成本的主体责任单位,焦化厂、选烧厂、翼钢公司、榆钢公司纷纷以高炉经济配料为突破口,规范岗位操作,提升工艺标准,拉动指标优化……强大的执行力使得铁前各单位一举迈过了传统思维定势的门槛,迅速形成一条创效主线,同时形成了一种多点联动、变中生机,主动求变、积极适应的良性循环,在动态调整中进一步拓展了效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