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盘根错节利益成三中全会改革路径拦路虎

作者:27发布时间:2013-09-13
盘根错节利益成三中全会改革路径拦路虎
  9月11-13日,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在接受和讯网独家访谈时乐观地表示,改革在很多国家不可做,但在中国只要顶层想通了,想明白了,做好设计,顶层来操作,那么在中国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做到的。

  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对进一步改革的前景产生极大忧虑。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在接受和讯网访谈时表示,“最高领导层看来还是有意愿来进一步推动改革的,但很多事情,仅仅是有意愿是不够的,还是要有下面一群能够对改革有共识,而且愿意改革的官员群体。”只有这样,改革才能真正行得通。

  但从目前看来,形势并不令人非常乐观。

  就以目前有关专家一致认为的,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成为全会讨论重点议题的有关财税体制的改革来说,就很难出现太大突破。

  对此,刘胜军解释道,“中央部委在推‘三公’经费的公开,我认为这是改革的开端,但从推进的情况来看很难,政府机关原来很习惯了大吃大喝,完全没有边际的花销,现在忽然说你今天吃饭花了多少钱要报告一下,这对他们来说打击太大了,甚至像一场‘革命’,他们做不到”。

  而这些改革的措施为什么总是会困难重重,是与各种利益集团盘根错节的存在息息相关的。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葛顺奇在接受和讯网访谈时解释道,啥叫利益集团,说白了就是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与企业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企业的利益获取不是基于市场的公平竞争,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寻租行为,获得政策的保护和优势。这样的企业,或许在一定阶段取得超额利益,快速成长,但这样企业注定是不可能真正做强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并且时刻面临风险。

  “政府不适当的管理和干预行为,是形成利用集团的背后因素。一方面,政府本身不愿意放权,让位于市场,主动地充当利益相关者的保护伞;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形式各样的非市场因素,发布扭曲中国经济现实的言论或报告,或蒙蔽、或威胁,影响政府准确政策的抉择”。

  葛顺奇认为,目前,利益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障碍。

  美林美银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陆挺表示,财税改革最大的困难是政府让利于民。公开、透明、公平是财税改革基本原则。财税改革若以透明化、公开化为目标,将是启动行政体制改革的最佳路径。

  而财税改革需要公开透明,结构性减税势在必行,这是简政放权的根本性举措。

  在简政放权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博士对改革方式提出了一项重要建议。他认为,在实行财税改革之前,应当尽快重新划分事权,分清各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同时首先需要减少政府层级。一方面,应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进程,实现财政、行政、人事三重体制并轨;另一方面,要将乡镇政府尽快转变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以减少政府层级。

  而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陈林则提出推动建设“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社,以在某种程度上代替基层政府机关的建议,他的这一系列构想已经成功地在数个省市进行了试点的运作。而他的这一系列作为已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的肯定。

  这些建议都有相当道理,但实行起来,正如陈林所说,由于触动了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设置各种障碍,让你感觉寸步难行,是非常非常艰难的。

  但对这一切,显然有关领导已有相当认识。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发表特别致辞后的问答环节中指出,“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阶段,我们不畏难也不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