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金融化潮流带来产业链变革

作者:24发布时间:2013-10-25

    产能过剩、铁矿石定价权缺失是长期困扰中国钢铁行业两大难题,夹缝中的中国钢厂日子越过越难。眼下,淘汰落后产能箭在弦上,中国版铁矿石期货上市带来新契机,行业乍现复苏曙光。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随同大商所考察团对华东部分钢厂及矿山进行了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钢铁行业盈利状况较去年有所好转,下游需求阶段回暖,但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行业依旧艰难。在多数钢厂眼中,目前铁矿石定价机制有失公允,铁矿石期货的上市有望为钢铁产业链带来积极变化。

钢厂利润率不足1%

  从大面积亏损到勉强微利,中国钢铁行业正在挣扎中艰难复苏。

  “我们公司目前具备年产400万吨产能,主要产品是螺纹和建材。今年1~9月份,钢材市场呈现持续下行,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利润5490万元,算是在困难时期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安徽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设介绍说。

  马鞍山的安徽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办于90年代初的当涂县龙山桥钢铁总厂,通过改制于2000年7月成立马鞍山市长江钢厂。2008年12月,变更为安徽长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27日,公司与马钢股份公司联合重组,成为马钢集团一员。

  销售收入64亿元,利润5490万元,利润率尚不足1%,矮子里面拔将军,放在行业内横向比较这样的业绩已经算得上抢眼。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998亿元,同比增长0.94%;实现利税397.9亿元,同比增长1.4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6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13%,在全国工业行业中最低。

  总体来看,钢铁行业的盈利状况已经有所好转,相较去年的几乎全行业亏损,微利已属不易。记者在马钢、南钢等大型钢厂内了解到的情况亦大致相同,每吨钢材的毛利也就在50~100元。

  钢厂的销售情况也支持行业弱复苏的判断,结合钢材市场低库存的现状,下游需求应该还算不错。据南钢股份销售部负责人介绍,尽管钢价低迷,但目前大多数钢厂钢材销售都比较顺畅。产能过剩仍是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业内预计国内炼钢产能已经超过10亿吨。每当市场稍有利润空间,庞大的产能便会转化为真实产量给市场带来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月份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5.8738亿吨和7.954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8%和11.7%。其中9月份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6542万吨和93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和15.5%;粗钢和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218.1万吨和311.8万吨,环比分别增长2%和5.1%。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未来5年化解钢铁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亟待瘦身,这已是不少钢铁行业人士的共识。马钢股份一位负责人认为,长远来看,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钢铁行业将形成利好,当然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最终执行情况。

被质疑的普氏指数

  除了产能过剩问题,铁矿石采购缺乏话语权也是国内钢厂长久以来的一块心病。原有长协价机制崩溃后,目前海外矿山在与中国钢企的铁矿石定价中更多参考普氏指数(Platts),不少业内人士都对这样的定价模式提出了质疑。

  “对钢厂来说,利润就是矿石成本与钢材价格之间的剪刀差。现在的情况是海外矿山通过普氏指数垄断了铁矿石价格,普氏指数并不能很好反映国内钢材市场的变化。钢价涨,普氏指数涨更多;钢价跌,普氏指数却跌不动,有时候甚至还出现背离。”一位钢厂人士称。

  另一钢厂相关负责人也反映,今年在钢铁业持续去库存及粗钢产量连续走高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利润仅仅维持在盈亏平衡线附近,整个行业仍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原料端尤其是占钢铁生产成本60%的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在我们看来,铁矿石市场缺乏一个公正、透明、合理、完善的定价体系。”

  国内钢企的铁矿石主要靠进口,记者走访的几家钢厂也都如此。以南钢为例,该公司主流矿来自三大矿山,另外也用一些次主流矿和性价比好的低品位矿。进口矿占比在75%~80%,进口矿又分长协矿和码头现货矿,长协矿中的力拓、必和必拓和南非矿计算方式不同,主要是在普氏指数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中天钢铁的铁矿石进口占比更高,集团2012年铁矿石进口量1500万吨,其中长协矿800万吨。长协矿采购方面,集团以澳洲、巴西两地为供应源,定价基准为普式指数,以一年期和季度的长协矿合同为主。企业的库存周期维持在1个月左右,相比北方1个星期到10天的周期长,主要是受南方的季节性特征以及运输长度的影响。

  “中国钢企最大的悲哀是,大象踩着蚂蚁的舞步在跳舞。”上海钢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章为现有铁矿石定价机制做了个生动比喻。在他看来,以5%的样本决定95%市场的定价模式的确不合理。

  据了解,前几年,国内钢厂往往和矿山签订5至10年的长期合同,规定采购量,价格则一年一谈,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巨头垄断了市场的话语权。近年来,随着市场价格波动加剧,长协合同期限开始缩短,力拓、必和必拓等大型矿山逐渐使用季度定价、月度定价和现货定价,普氏指数成为大矿山常用的定价方式,而普氏指数在公开、透明、客观方面的缺失一直困扰着我国钢铁行业。

铁矿石期货带来新模式

  10月18日,中国版铁矿石期货在大商所挂盘上市,结合此前已上市的钢材、焦炭、焦煤以及动力煤,商品期货市场上的黑色金属产业链正式打通。对于铁矿石期货,包括钢厂、铁矿石贸易商等现货企业大多持积极态度,在业内专家看来,该品种不仅有望提升中国话语权,还将对国内钢铁行业的经营模式带来深刻影响。

  “大商所上市铁矿石期货的意义在于让中国声音"无声变有声,小声变大声"。虽然短时间内,凭借铁矿石期货一个品种难以彻底改变国外市场的价格垄断格局,但这一品种却为中国话语权的起步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套保的工具甚至是跨市场套利机会。”南钢股份董事会秘书徐林表示。

  据透露,铁矿石期货上市前,南钢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方案,未来会积极参与,尤其是实物交割环节。“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成本控制、风险控制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对于超额利润的追求。”南钢股份总经理黄一新说。

  实际上,南钢股份此前就已开始运用期货工具来控制日常经营风险。比如在螺纹钢期货上的期现套利策略,即买钢坯、空螺纹策略,通过套利操作锁定利润。

  金融化大潮已经不可逆转,更多钢厂选择的是积极应对。中天钢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阳认为,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可能会增加国内钢铁行业的话语权,而相对目前行业内参与较多的新交所掉期交易,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未来规模应该会更大,成熟度也会更高。

  当然,不同的企业做法也有差异。陆阳同时指出,中天钢铁集团更为关注铁矿石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由于传统经营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集团在参与铁矿石期货的初期进入交割阶段的意向并不强,更多会通过在对应月份的期货合约上开平仓的方式来对冲企业所面临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渤海期货分析师姜东序表示,铁矿石期货上市将对钢铁产业链带来变革。从钢铁业产业链来讲,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核心原料,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注定要对铁矿石定价、销售带来深远影响。对于钢厂而言,有了锁定长端成本的高效工具,铁矿石采购效率将进一步提高,而商品期货在黑色金属产业链打通,也有望改变钢厂原有经营模式,吸引更多产业客户参与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