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黄,一眼望不到头的烟囱林立,向天空“吐着”白色、黑色、黄色的烟气,犹如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所描绘过的“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这是《中国冶金报》记者日前在民营小钢厂最为集中的地区———河北唐山丰润区、迁安县所看到的画面。在与出租车司机的闲聊中,记者得知:他家就住在钢厂旁边,灰尘很大。司机的一番话透出了他的无奈:“迁安的小钢厂非常多,粉尘很大,尤其是晚上除尘设施关闭后。”
9月份出台的《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为了确保目标实现,河北省接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签订减煤压钢的目标责任状,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排查和整改力度,等等。但是,河北省的钢铁产能布局分散,环保设施欠缺的小钢厂数量众多,整顿起来任务重、难度大。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压钢减排的指标主要落到了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头上”,地方政府对于小钢厂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国冶金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近期的环保重压下,虽然有些民营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安装环保设备,但小钢厂长期粗放式发展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扭转,环保现状更是乱象丛生。
“野蛮生长”的小钢厂不计其数
在实地调查中,《中国冶金报》记者发现,唐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小钢厂数量达到几百家。这些钢厂规模小,扎根于偏僻的乡村,大多没有被纳入政府统计,也不容易被监管。此外,这些小钢厂对环境监管的“嗅觉”极为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就关门,以至于没有人知道唐山地区究竟有多少家钢企存在。
可以说,这些密集的小钢厂正是当地乃至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水污染的源头之一。在人口约2000人的丰润区小屯村,一位村民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小钢厂、小锻造厂就有70多家,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工厂外排的粉尘含砷、硫等重金属,不仅落在庄稼上,还进入土壤里,其生长出来的农作物重金属超标。污染加重导致当地的人居环境越来越恶劣。据村民反映:小屯村这两年患癌症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同时,污水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用水,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买桶装水喝。过去打井100米就能涌出干净的地下水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打到130米深还是污染水。当地人估计,打井深度达到300米,也许水质才能够“勉强”饮用。
在去往唐山市迁安县杨店子镇的路上,《中国冶金报》记者望出车外,远处的燕山被一层灰雾笼罩,各类钢厂的大烟囱不断冒着烟。混杂着烟尘的空气扑面而至,呛得人咳嗽不止。当天恰好是星期天。知情人士透露,执法人员休息日都不上班,没人检查,工厂都开始肆无忌惮地排污。
当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末期,河北地区的钢铁工业快速发展,未批先建的小钢厂比比皆是,数量急增。再加上环环相扣、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最终导致了小钢厂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环保设备坏掉却应声欢呼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有些小钢厂只选最廉价的环保设备,原因在于:一是为走走形式,蒙混检查;二是廉价环保设备的运行很容易出问题,他们也乐见环保设备早些坏掉,这样就没有运行成本。据当地人说,某钢厂高管发现环保设备坏掉后,竟然拍手欢呼。
对于小钢厂来说,高昂的环保成本让其有足够的“动力”拒绝上环保设备。不过,也有一些民营钢企的负责人表示,自己的企业已经“有意识”地开始上马脱硫、脱硝、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一位民营钢企负责人介绍,他的企业目前已上了两套烧结脱硫设备,还在上料口和出料口加装了静电除尘和微动力等除尘设施,并新建了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8000立方米污水,改变了大量耗用新水的状况。“烟气脱硫、水污染治理……仅仅环保投入就需要一两个亿,技改就花了六七百万元。”该负责人说。
正因为成本难以承受,一些小钢铁企业几乎没有环保投入,更无须承担环保成本。而大中型钢铁企业因为环保成本高企,利润空间被挤压。这也是市场竞争环境不公平的一个体现。
不过,部分民营钢厂负责人表示,通过上马节能减排项目,企业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唐山新宝泰钢铁公司总工程师杨文忠介绍,他们通过大力发展环保项目,“三废”排放大幅减少,企业利润也有所增加。例如,引进钢渣复合粉生产线以后,该厂将废钢渣变成水泥掺和剂卖给搅拌站,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创造了可观的效益;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2万吨,厂区所有废水都实现了回收处理,实现了“零排放”;高炉煤气全部回收利用,预计到2014年年底,这部分发电量将达到企业用电量的60%,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这些环保项目从2007年开始陆续上马,每项投入大概在10亿元左右。”杨文忠说。
虽然一些企业的环保水平已明显提升,但有能力和实力进行环保改造的企业仍屈指可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小钢厂的排污乱局恐怕仍然难解。
地方政府“睁一眼闭一眼”
在今年初以来的“环保风暴”下,地方政府已加大了环保检查的力度。知情人士透露,面对政府环保督查的压力,小屯村的钢企也在进行排污整改,但经常是检查的时候改一下、不检查的时候不改,或者是白天改、晚上不改。村民王明(化名)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唐山有很多小钢厂,员工都是临时招聘的,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没有上保险,可以随时解散。风声紧了,白天就将厂门用庄稼杆掩住,晚上开工。一些员工都是乡里乡亲,大家都不举报,有的员工还是政府官员的亲戚。”
据透露,对于污染情况,当地政府其实心知肚明,但考虑到税收、就业、维稳等因素,以及钢厂和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地方政府整治污染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时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环保设备的上马和后期运营维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钢铁行业利润下滑使得企业做环保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这也是整治环境污染过程中待解的一道难题。
尽管小屯村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当地居民对此也感到很无奈,但仍然愿意去钢厂工作,因为很多小钢厂不给员工上“五险一金”,村民拿到手的薪酬相对较高,而这些也是当地很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大批关停这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不仅当地政府不情愿,当地百姓可能更不情愿。
结束几天的调研采访,记者带着沉重的心情踏上归程。环境污染最终以牺牲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环保不达标的钢铁企业必须退出市场,这一点应该旗帜鲜明。然而,小钢厂的环保乱象为何成为难以消除的“顽疾”?其背后隐藏的就业、税收、稳定利益等一系列因素才是问题的根源。并且,一味地将减产减排指标压向大中型钢铁企业,可能给小钢厂进一步腾出了市场空间,令其粗放式生产和污染排放更加变本加厉。在利用经济、法律手段整治环境污染企业的同时,政府应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恐怕才是更加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