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钢贸商热议钢铁老板“跑路”

作者:27发布时间:2013-12-05
         在钢铁业和钢贸业面临严峻挑战之时,间或会传来令钢贸商揪心的消息:又有一个钢铁老板“跑路”了!前一阵,上海钢贸圈子里在纷纷议论:“东北某钢铁老板欠债50亿元‘跑路’了”,这一消息让上海钢贸商似乎别有一番滋味涌心头。

  上海钢材市场里的一名一线销售员,在网上浏览到这条信息后难掩惊讶,但惊讶之余又颇显气愤:“快到年关了,资金紧缺,钢老板急了,没有钱还债,就一跑了之。欠债不还,‘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老板“跑路”躲避债务

  上海市钢贸商会副会长、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无论是钢铁企业,还是钢贸企业,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中小型钢铁厂家,向银行贷款很难。前不久,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环保不达标的钢企,银行不准给予放贷。在这种情况下,钢厂为缓解资金压力,通过其他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导致这些钢厂负债累累。当资金链上某一个环节断裂,巨额的负债偿还不了,“跑路”这类事件就很难避免。

  “东北某钢铁老板欠债‘跑路’事件的发生,其深层次的问题很多,其中与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大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钢贸行业资深分析师、高级研究员邱跃成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如今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产品供大于求矛盾加剧,钢材市场持续疲软、低迷,钢铁企业效益普遍不好,不少厂家微利,甚至亏损。因而银行对钢铁企业的贷款控制很严,尤其是对一批中小型钢企,银行对他们的贷款控制得十分严格,因此中小型钢铁企业融资很难。有的钢厂通过其他途径融资,但融资成本很高。加上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自身的管理、经营上存在问题,造成严重亏本,资不抵债,个别老板想通过“跑路”躲避债务。

  融资困难的背后

  确实,资金紧缺、融资困难,是当前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面临的关系企业生存的严峻问题。相比钢铁生产企业而言,钢贸商融资更加困难。邱跃成表示,现在银行方面对钢贸企业的贷款“只减不增”。比如去年的贷款额度是10亿元,现在就减少到七八亿元,一般削减30%左右。而且仓单“质押贷款”不行,必须有实物资产,还要有担保,否则钢贸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在钢贸行业,不仅存在钢贸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且因融资而起的借款纠纷不断,老板由此“跑路”的屡见不鲜。去年以来就有一大批钢贸企业被告上法庭。仅今年六七月份,上海地区16家上市银行与公司之间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就有近350起,而同期浙江地区的此类案件数量是600多起,江浙地区的问题可能比上海更加严重。从8月初开始,上海地区在1个月内开庭的钢贸金融纠纷案高达302起,其中涉及民生银行的钢贸案共有29起,平均每天就有一起诉讼。

  上海华磊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太庚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中小型钢铁企业在当地银行贷款、融资比较难,这些中小型钢厂就通过贸易商融资。其融资方式是要求钢贸商向钢厂垫上一批资金,作为货款,利息由钢厂承担,用钢贸商的钱来充实钢厂的流动资金。这批被垫资的往往是一批大型钢贸企业,而这些大型钢贸企业又采用连保、担保的方式,联络一大批中小型的钢贸商,筹集各家的资金,形成一条资金链。然而,一旦资金链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相应的问题也就出现了。

  这种由钢贸企业垫资的问题不仅发生在钢铁企业,在下游终端用户,钢贸商为了把钢材卖出去,也需要向客户垫资,因此造成钢贸商的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慢,资金成本大。任庆平给《中国冶金报》记者算了一笔账:钢贸企业做一笔生意,得备上3个方面的资金,一是向钢厂订货的资金,二是放在仓库里的钢材占用资金,三是给下游终端用户的垫付资金,这三个方面的资金不到位,生意也就很难做得成。

  在上海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有一家钢贸公司的经理向记者介绍,他承接到一项建设工程项目的钢材供应合同,对方提出先垫付一笔资金,50万元、100万元,甚至更大,取决于承接建设工程项目的大小,和提供钢材数量多少。这笔资金直到整个工程项目完成,钢材供货合同履行完毕,没有任何产质量问题,才能取回。

  “在提供钢材的货款结算上,通常是货运抵施工现场之后一个月后支付,对方不承担利息。现在的钢材市场价格天天在下跌,供了货,1个月后拿到货款,没有钱好赚呀。”这位经理说,如今的钢贸企业的资金都相当紧缺。

  钢贸企业的贷款难,融资成本高,有的钢贸商从银行贷不到款,就从“影子银行”借钱,有的通过民间的高利贷,个别商家采取重复质押、诈贷骗贷的手法,千方百计地弄钱。而如今钢贸进入微利时代,贸易商挣不到钱,有的亏本经营,借的钱连利息都还不了,就捅出了巨大的资金窟窿,进而累及更多与这些钢铁老板有资金往来的钢贸群体,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频频发生坏账事件。据一家银行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109.22亿元,较年初增加4亿元,不良率升至0.76%。从上海地区的钢贸情况看,第一季度末,该银行在上海地区的授信余额是168亿元,不良余额是4.98亿元。该银行上海地区的钢贸不良贷款大约占全行钢贸不良贷款的50%。这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防火防盗防钢贸”这个顺口溜,一度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对策和建议

  钢贸企业、银行均须诚信经营。钢贸企业的贷款难,还有自身的问题,钢贸行业的信贷危机是一些钢贸企业不诚信所致。少数钢贸商以重复质押,向银行骗取贷款,得到巨额贷款之后,又不完全用于钢贸本身,而是去搞副业、搞房地产、放高利贷、炒股市、炒期货等,在高收益面前横亘的是高风险,信贷危机的爆发,在这些行为中埋下了祸根。此外,某些银行在无形之中起了对危机推波助澜的效应。其在对钢贸商进行信贷资格审核时的疏忽,为了业绩而无视风险的贪大心理使得钢贸商有恃无恐,进而加快了钢贸行业信贷崩塌的速度,为个别老板“跑路”在开路。

  钢铁老板“跑路”频发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当前,对于一批中小型钢铁企业和钢材贸易企业来说,急需缓解融资难、资金紧的矛盾。上海钢贸商会、钢铁服务业协会曾多次与银行协调进行调解、沟通,在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组织的银企协调会上,钢贸商提出通过多种解决方案,诸如对于正常经营的钢贸企业,能够停止利息,本金分年还清;还款困难的钢贸企业且有担保的,先处置客户资产,剩余部分由客户分期偿还或担保方代偿还;有联保互保的企业,通过自偿本金切断联保等,用时间换空间,合力渡过眼下的危局。时下,上海地区的一些银行向钢贸商会承诺,保持对钢贸企业原有的贷款规模,并做出相应的让利。然而,在行业性困难的背景下,单个钢贸商会的力量仍然显得薄弱,钢贸行业的资金状况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好转。

  钢铁老板欠债“跑路”,给钢贸商再次敲响了警钟。上海华磊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太表示,今年钢贸企业在与钢厂签合同时,必须选择优质的钢厂,在垫资上要十分谨慎,控制“垫付”资金量,尽最大可能减少“库存”量,做到快进快出,缩短资金的流通周期,保持企业的“血液”畅通。

  在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不少钢贸企业的老总提出,钢贸商必须减少存库、流动资金的占用和资金利息的支付,掌握即时行情,调整库存量,优化库存结构,从“大海捞针”到“精确出击”,坚持稳健的盈利模式,才是未来钢贸企业在艰难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关键。

  在融资上,有的钢贸企业试图通过互联网融资。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通过供应链融资服务开展在线融资业务。依靠钢铁贸易的交易模式及其钢铁的特殊属性,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研究出全流程线上操作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代采购融资服务、货押融资服务和保理融资服务,针对中小钢贸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困境,摸索出一条融资渠道。应该说,互联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传统金融的价值观、商务模式和产品形态,需要钢铁贸易行业以勇气和智慧去迎接挑战,把握机遇。

         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