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近期上海市政府和国资委层面将有多个会议围绕即将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展开。
除今日的上海国资改革的宣传通气会外,《意见》公布可能选在17日上海市政府有关会议上;另外,国资委还拟在本月24日召开《意见》落实的相关会议。
今年10月中旬起,关于上海新一轮国资改革的传说不胫而走,改革的几个关键词围绕着“分类管理、理顺监管体系以及股权激励机制”等几方面。
重组合并大势所趋
本报记者从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处了解到,上海国有企业将按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三类进行分类管理。此为本轮改革国有企业的“目”的定位;“纲”则是理顺监管体系,纲举而目张,这可能意味着类似东浩和兰生集团的重组还将上演。
而从2003年那一轮的上海国资改革开始,重组就是不变的话题。从百联整合上海百货业到东浩集团与兰生集团的合并,也可以看出,集团数量消减,以及集团这一管理层级的消失是大势所趋。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最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上海国资改革重在增强企业活力,将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和国企纵向整合。
从2003年算起,10年后,上海的国企优化重组才刚入戏,可见这一上海旧的产业布局退出之艰以及集团企业架构消解之难。
一位上海国资改革研究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资本本应是自由流动,不具任何行业色彩,“集团”这一层次,将资本固化在某一行业上,使资本的流动性减少,“该办的事办不了”。
十多年来形成的既有格局,要想打破,并非易事。资本市场的另一工具,股权激励,或许是打开堡垒的一把钥匙。实实在在的股权激励,可能能对加快资本证券化、整体上市从而消解“集团”层级形成润滑作用。这也正是这一轮国资改革几个关键词的逻辑关联。
与上海经济转型密不可分
地方国资改革,从来与经济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经济转型的迫切性,往往由经济继续发力增长而推动。上海国有企业改革,与上海的经济转型密不可分,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上海倚重制造业和房地产两条腿的发展路径,导致经济放缓的预言开始体现在GDP增长数字上。2009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上海高新产业的九大方向,这是上海自上而下经济转型的开始。
转型需要主体,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转型的主体就是企业。占据上海经济半壁江山的国有企业,从航空到乳业,从钢铁到日化,从商业航母到蔬菜流通,30多家企业集团囊括了从百姓生活到国家战略的方方面面。
好在2009年以来上海着力进行的经济转型已初见成效。由上海财经大学“全国各省市转型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最新测算结果显示,2012年,上海 “转型发展指数”为78.1,连续第三年蝉联全国首位;2012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60%的重要水平线,标志着上海进入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