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两会聚焦:三大报告勾勒4万亿投资“来龙去脉”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这番话,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赢得了代表委员长时间的掌声。

  在我国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中,两年总额4万亿元投资的资金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如何用好,如何防“偏”,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3月5日递交大会审议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和预算草案报告,对此作出了全面明确的回答,引起了代表委员热议。

  从哪里来:赤字财政+地方国债+政策性贷款+企业债券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文末专门有一节几百字《关于对4万亿元投资的说明》。开篇提出了4万亿投资的内涵,即从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拟通过增加中央基建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投资、中央政府其他公共投资和灾后重建投资等,安排1.18万亿元投资,加上地方配套和社会投资,形成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

  今年,我国财政收支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1.18万亿元从何而来,3万亿元配套资金从何而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比上年增加57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我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虽然创历史新高,但占GDP的比重仍在3%的警界线以内,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还表示,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对于暂时缺少配套资金的项目,利用地方的融资平台,增加企业债券的发行,来解决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去年底以来已经发行了45只企业债券,筹措了1300多亿元资金。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6日在记者会上还透露,作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政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已经商量了一个具体办法,发放一些期限比较长,利率比较低的政策性贷款,作为项目资本金用于充实3万亿元的配套。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宜春市市长龚建华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主动应对,多方筹资,重拳救市,很有必要。从1月份的物价水平、用电量、信贷等数字来看,这个措施已经初见成效,真正起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用到哪去:“近远结合”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4万亿元投资决策出台,“蛋糕”如何分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张平说,中央政府的投资方向和重点一开始就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不搞一般加工工业,不搞重复建设;把重点锁定在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4万亿元投资的说明》详列的重点投向和资金测算情况,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约4000亿元;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投资约15000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约2100亿元……

  “我一直认为,这么巨大的投资应坚持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原则。”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邱立成说,短期目标是当前金融危机下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等,而长期目标则要符合“十一五”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他说:“《关于对4万亿元投资的说明》列出的投资方向,基本符合我‘近远结合’的期望,也基本符合各界对此普遍的关切。”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科技厅厅长王海注意到,4万亿元投资中有3700亿元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他说,从项目来看,4万亿元计划其实就是把原来的规划往前赶;但从效果看,资金如此集中地投放,若严格坚持这个正确投资方向,既有利于当前保增长,更可为将来发展打基础,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如何用好:让“监督阳光”驱除“项目黑洞”

  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启动内需的时候,一些公路交通投资项目使10多个省份的交通厅长锒铛入狱。这次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是否会重蹈覆辙?舆论广泛关注4万亿元投资会不会形成新的重复建设,出现截留挪用?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再次进行了强调和部署。

  ——今年政府投资力度大、新上项目多,要确保监管到位,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允许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

  ——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绝不能用于一般加工工业。要抓紧研究出台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通过发布信息、加强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资。

  ——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程津培说,谨防4万亿元投资使用出现偏差,要坚持把当前保增长与科学发展相结合,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民生等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曹大正说,目前,天津一些沿海地区在发展中已经存在“围海造陆”的情况。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这种趋势很可能进一步发展。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上既要加快速度,更要讲究科学,要吸收专家进行审议。

  最近,国家发改委表示,对4万亿元投资的信息采取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方式,主动公开信息可以直接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网站查询,而非主动公开信息,公众如对资金在某一地区、某一领域的具体投向有疑问,可随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查询具体信息。

  公开是社会监督的前提,相信有各方面的监督,重复建设、截留挪用等“项目黑洞”会有所减少,保证4万亿元投资的“好钢”用在刀刃上。曹大正认为,还要建立和使用更科学、更灵活、更机动的项目运行监管机制,多点微服私访,少点迎来送往。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