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有分析者从另一角度解读2013年钢铁业“高产低存”现象

作者:27发布时间:2014-01-24
   对于2013年钢铁业“高产低存”现象,中国钢铁现货网发表分析文章,其观点看法见全文如下: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钢铁行业持续低迷,而业内的专家们也好、还是从业人士也罢,均将最大的责任归咎到供求严重过剩。其实不然,2013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高产量、低库存”,那为什么钢价还是没法再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线上运行呢?笔者今天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一下。

  众所周知的是,新城镇化建设给钢材市场再一次画了一张大饼,钢厂奋力增产、钢贸商不计后果的囤货赌行情;最终在年初的春季阴跌行情中再次引来长达4个月的亏损之痛。2013年我国的钢铁产能、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12月份,中国钢铁产能接近12亿吨,粗钢产量在7.8亿吨左右。在如此高的产能产量覆盖之下,整个国内钢铁业被压的有点喘不过气来。

  城镇化建设大饼破了,整个钢铁行业继续在阵痛和洗牌中前行,直到6月底7月初才开始有反转的迹象。下半年的价格波动频率较大,但是涨跌幅度均不大,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粗钢日均产量最高时接近220万吨,并且长期保持在210万吨以上高位;钢材社会库存最高时达到2235万吨的历史高位,钢企内部库存最高达到1450万吨。在这一组组的数据消耗的过程当中,2013年再次出现非典型的旺季跌价、淡季涨价尴尬局面。

  2013年的3月份,也就是蛇年春节过后不久,我国的钢材社会库存和重点钢企内部库存纷纷创下历史新高。一方面是节前商家因城镇化预期而大量囤货,另一个方面则是钢厂放量生产所致。当春季行情破灭后,钢厂和钢贸商均面临着罕见的去库存压力;经过长达数月的去库存行情之后,下半年随着行情的好转,社会库存总算是降下来了,从此长期维持相对低位水平,也就出现了去年下半年我国钢铁行业奇怪的“高产低存”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也许大多数的答案会归类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终端需求不错,这个是实话,在稳增长、保下限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下,下半年我国钢材消化能力大大提升;然而更为主要的却是另外一点。刚刚经历过痛苦去库存的现货市场,不敢再囤货;不管是代理商也好、还是下级钢贸经销商也罢,为了规避库存风险,纷纷选择“低库存”操作模式,谁也不愿意、也不敢放太多的库存;在这种情形下,钢厂的高产计划依旧不敢降,于是出现钢厂生产的钢材无处安放的尴尬(显然,这点在所有的机构统计中均未能体现出来)。

  钢贸商不愿意拿货、钢厂在维持高产的同时又无法及时的套现、资金占压十分严重,因此2013年的钢厂资金压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直接导致很大一部分钢厂不得不维持较高生产活动以套取银行贷款来维持。也许有人会说,市场不愿意接货、接库存,那么巨量的产量消耗到哪里去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中国钢铁现货网分析师对此表示,一方面是钢厂加大了直供比例,特别是像宝钢这类企业,其70%以上的资源直接供给大型制造企业,其他的钢企直供比例也是大幅度的增加,避开了现货市场流通,反应终端需求还是可以的;另外一个方面,加大了出口业务力度,很明显,2013年我国钢材出口一度月销量超过600万吨以上高位,海外市场的给力给予国内市场一定的支持。可以说,2013年的钢贸市场,有点陪太子读书的感觉,无法全面反应市场真实性。

  因此,笔者认为,2013年下半年以来的“高产低存”现象,不是市场需求太强悍,更多的可能是钢厂的无奈安排、钢贸市场的集体“避险”带来的结果,而导致的结果就是钢价持续低位难起、钢企亏损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