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美国“钢铁之城”的没落与救赎

作者:24发布时间:2014-02-08

    沿着莫农加希拉河谷一路向北,皑皑白雪覆盖着树木丛林,让赋予匹兹堡“锈带城市”之称的废弃厂房显得格外醒目。麦克·马蒂斯克(Mike Matesic)是土生土长的匹兹堡人,他带着海外投资者来参观昔日的“钢铁之谷”已经很多次了。30年前的钢铁时代,那曾经昼夜不停的货运铁路和鳞次栉比的炼钢厂为匹兹堡地区带来了滚滚财富;30年后的今天,河岸边已看不到一根冒烟的烟囱,钢铁业的就业率贡献仅为5%。有趣的是,麦克一家的命运仿佛就是匹兹堡变迁的缩影。

匹兹堡的钢铁时代

    美国的钢铁工业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迅速崛起。1890年,美国钢产量达到480万吨,一举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当时的匹兹堡是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对技术工人有大量的需求。欧洲移民蜂拥而至,而麦克的祖父就是其中一员。 

    1920年,麦克祖父的酒吧开张,地址就选在被称为“钢铁之谷”的莫农加希拉河谷。著名的琼斯与拉夫林钢铁厂就在酒吧对面。为保证炼钢厂24小时运转,钢铁工人实行三班轮换制。不论是工作开始之前还是结束之后,工人们大多都会来到酒吧喝一杯冰镇威士忌,或是点一碗浓汤。蓬勃的钢铁行业不仅养活了约占全市人口18%的钢铁工人,也让餐饮业分得一杯羹。

    酒吧业竞争激烈,小麦克每天的任务就是观察其他酒吧的生意。看到谁家推出的优惠活动招揽了更多的顾客,就要回来向祖父报告。遍布钢铁之谷的酒吧里,终日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多位美国总统都曾在麦克家的酒吧门前发表演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美国汽车行业的兴起,带来钢铁产量的连年增长。钢铁工人的报酬比美国其他制造业工人要高30%-40%,这种甜蜜的生活持续了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麦克渐渐发现,从前总是熙熙攘攘的酒吧,不论怎样变换促销招数,都变得冷冷清清。从前的劲敌纷纷关门歇业。祖父的酒吧也没能多撑几年。

    由于设备改造滞后,生产成本上升,加之日本、西欧钢铁工业挤压市场空间,美国劳动密集型的钢铁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麦克回忆,强大的工会和被繁荣麻醉已久的钢铁工人,依然顽固地维护高工资,试图维持繁荣的幻象,却对工业衰败的根本原因和技术更新的迫切需求置之不顾。钢铁工业的没落对相关中小企业、税收和一度生意兴隆的工业金融部门——梅隆家族曾经把匹兹堡打造成仅次于纽约和芝加哥的全美银行业中心——也造成巨大打击。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区域经济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1976年至1986年十年间,匹兹堡制造业雇佣人数急剧下降了45.5%;1983年的总失业率更是达到了17.1%,每个月平均有4000人失业。麦克说,“企业的大门一扇一扇地被关上,每个父亲都在失业,每个青年都想逃离这绝望之地。” 曾经的酒吧不夜城一片死寂。

复兴计划与经济转型

    经济学家本杰明· 迟易词(Benjamin Chinitz)曾预言了匹兹堡的没落,他指出,虽然巨大的单一产业帝国能够带来短期内无上的繁荣,然而单一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弹性和张力的锐减,又会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掣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如今日的“汽车之城”底特律,匹兹堡过分依赖钢铁行业最终面临经济的急速崩溃。危机燃眉,决策者开始积极研究转型之策,改变城市产业布局。

    1985年,匹兹堡市政府、匹兹堡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与民间组织共同制定了“21世纪发展战略”,确定经济多元化为改革纲领。战略认为,21世纪的匹兹堡必须以企业家精神和研究型大学为根基,发展多样化经济。其中,医疗、生物技术、机器人以及金融服务业被列为优先发展的行业。时任市长理查德·卡利久里(Richard Caliguiri)表示:“我们要成为世界主要的研究中心,也要成为服务与零售中心、健康护理中心、器官移植之城,以及高科技之城。”

    医疗和教育行业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匹兹堡地标建筑美国钢铁大厦,易主匹兹堡大学医疗科学中心(UPMC),成为标志性事件之一。由于钢铁公司的倒闭,大量的工人不仅仅失去工作,也失去了医疗和养老的基本保障。在新的形势下,UPMC这一原本是传统钢铁业“从摇篮到坟墓”全覆盖医疗体系的遗产,反而借势成长为新型医药产业。在逐年增长的联邦研究基金投入、医疗复兴项目和私人财团的资助下,到1992年,UPMC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雇佣比例达到了匹兹堡人口的11%。

    比底特律幸运的是,匹兹堡拥有的以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代表的雄厚科研力量,成为经济转型的“芯片”。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力发展机器人等高科技研发,其中无人驾驶技术是谷歌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连年排名全美第一,苹果、英特尔和迪斯尼均在校内设有研发实验室;校方积极调整技术转让政策,鼓励教授创立公司,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和生产力,进而创造就业,使得匹兹堡逐渐成为全美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孵化基地之一。畅销书《创意阶层的崛起》的作者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提出,一座城市的经济健康与该城市对创意人士的吸引存在清晰的关联。现如今,匹兹堡80%的高薪职位来自于科技行业与教育部门。

    与此同时,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还为改造和转型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匹兹堡利用联邦、州政府的专项拨款和发行市政府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对本地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基础设施、设备或者房地产开发项目等均可申请经济开发贷款,利率仅为银行正常贷款的75%;本地小企业可申请市区经济开发贷款,利率为正常贷款利率的80%;全国或地区总部设在本地的工业制造、科研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享有工业开发贷款;特别地,在工厂旧址进行工商业开发的企业可得到城市开发贷款的支持。税收方面,符合市区改造、创造就业和高技术等条件的开发项目或者企业可以得到各类减免优惠。

匹兹堡重现繁荣

    锈迹斑斑的热铁桥连接着莫农加希拉河的两岸,曾经货车满载,颠簸轰鸣。30年前,河岸北侧是轧钢厂,南侧是鼓风炉;现如今,河北岸修缮一新的厂房里驻扎着大学研究所和高科技企业,河南岸取而代之的则是高端餐饮、购物中心,美国知名服饰品牌美洲鹰的总部就在其中。30年来匹兹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变,由单一的钢铁工业支撑经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随着匹兹堡的经济变革,麦克也曾先后在煤矿公司和网络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者。现在,他是高科技孵化公司Idea Foundry的创始人。自2002年成立以来,公司已经开发投资了125家高科技公司,其下属的中国团队也成为匹兹堡和中国城市经济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麦克的办公室就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对面。从“钢铁时代”大工业的受益者,到匹兹堡转型后经济增长的推动者,麦克的职业历程与匹兹堡的经济转型紧密相连。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匹兹堡的失业率不增反降,房价逆市而升,成为美国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被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评为“从此次危机完全复苏”的三大美国城市之一。2009年奥巴马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的主办地选在匹兹堡,称匹兹堡是创造新就业、新产业的典范。根据美国劳动部的最新数据, 2013年11月匹兹堡失业率为6.2%,低于全国7.0%的水平。平稳的经济走势及优质的创业、生活环境,加之对高科技人才的大量需求,匹兹堡在“后钢铁时代”又一次成为移民的理想城市。

    匹兹堡中国战略有限公司的总裁路易· 斯施瓦茨(Louis Schwartz)指出,正处于转型中的中国面临着和30年前的匹兹堡相似的境遇。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衡以及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发展失衡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问题。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虽然2013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6.1%并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其中房地产的比重过高,服务业的多样化和创新性还远远不够,中国的内需仍十分疲软。关于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锈带城市”的讨论不绝于耳。尽管如此,麦克对中国很有信心,他相信“中国的转型不会像匹兹堡一样需要30年之久,匹兹堡可以把转型的经验带给中国决策者,并成为中国的伙伴。”


腾讯财经 闫睿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