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说但有顾虑”
10月31日,以“市场经济与浙商进退”为主题的“浙商转型会长论坛”在杭州举行,浙江煤老板的境遇广受关注。
今年4 月,“煤炭大省”山西拉开史上力度最大的煤炭资源整合序幕。有关文件明确表示,将全省在册的2840多座煤矿收归国有;到2010年仅保留1000座;兼并重组后的煤企,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
“浙商在山西投资的煤矿,单井产量都无法达到这个标准——这意味着他们投资的煤矿基本要被兼并或关闭。”曾在7月赴山西调研的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资源与环境部首席律师吴族春说。
浙江煤老板的“权益之争”由此而生。据统计,目前浙商在山西投资煤矿企业超过450 家,投资总额约500亿元,控制的煤炭资源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
但与会的煤老板似乎个个顾虑重重。在论坛的小型沙龙上,30多位煤老板没有一个愿意首先发言。
“请理解我们的苦衷。”一名煤老板说,“确实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但我们有顾虑,有前车之鉴。”据他透露,一位同乡“公开姓名”接受采访,结果在一次会议上被山西省主要领导点名批评。
“整合数据有水分”
由官方强势主导的山西煤矿整合运动,现在看来已近收官。山西有关部门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达97.9%,主体接管到位率71%。不过,据与会温州煤老板反映,这一数据“有水分”。
“很多协议是以各种行政手段强迫签的,是‘ 霸王条款’。”一位谢姓煤老板说,“他们(指山西省相关政府部门)为完成上面下达的重组任务,补偿金额、付款方式都没确定,就让我们签署协议。”他透露,很多协议因此留有“尾巴”,“协议会注明‘以补充协议为准’,补偿标准‘根据县政府文件’。”
尤其让浙江煤老板无法接受的是对煤矿价值的评估。首先,评估机构由政府部门和兼并单位指定;其次,评估对象仅限固定资产,如地面建筑、矿井设备投入等,而不是按资源储量进行评估,“也就是说,一座储量100亿吨的煤矿和1000万吨的煤矿,评估价格没什么区别。”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评估价往往只有实际投入的1/4或1/3,大多数浙江煤老板将因此而“血本无归”。
温州平阳人练志成(化名)2007年以2亿多元的价格在临汾购买了一座年产量30万吨的煤矿,加上改造、基建,共投入2.88亿元。此次整合中,该煤矿评估价格仅为6500万元。“即使算上已缴纳矿山资源费的补偿返还和其他损失补偿,总的损失也将超过2亿元。”让练志成绝望的是,在煤矿上的投入大多属民间借贷,因此他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我拿什么来还?”
呼吁浙江施援手
“我们支持和配合山西的举动,但也希望山西能重视我们的声音。”煤老板纷纷请求浙江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浙江煤炭投资者的遭遇。
这一诉求得到与会专家的支持。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张谷认为,“目前情况下,浙江的政府部门一定要有所作为,也有义务和责任出面与山西有关部门协调,并把几大参与收编的国有煤矿企业也纳入谈判范围,制定合理的收购政策,减少浙商损失。”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资源与环境部首席律师吴族春透露,由他参与调研完成的《浙商在晋投资的煤矿企业在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背景下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书面报告已递交浙江省司法厅。报告建议,由浙江省国土、司法、各省经济协作办等部门组成协调小组,对外省资本在晋煤矿投资的情况做更深入调查;并与山西省政府商讨,对符合法律规定,手续完备的矿山,建议考虑到历史成因,继续允许开采。对手续不完备或有缺陷的矿山以及手续完备但浙商愿意退出的矿山,商量合理补偿原则。
浙江省司法厅律管处处长王兰青表示,目前律管处正在对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属实后将上报省委省政府。
从权威渠道获悉,同为在晋投资煤矿的主要省份之一的福建省,为维护闽商的合法权益,已派出相关部门与山西省进行协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东方早报》、《21世纪经济报道》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