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在“保八”背景中,2009年上半年,山西是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的省份;也许是因为 “煤老板”和“煤老大”等字眼多年来与这块土地如影随形,山西煤业重组的这场疾风骤雨,成了今年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
事实上,不独山西,一场席卷全国煤炭业的整合风暴从去年就已降临。
大矿时代即将来临
根据2007年11月发改委公布的《煤炭产业政策规划》,全国要建13个大型煤炭基地,到2010年底,全国年产量1亿吨以上、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要分别达到6-8个和8-10个。2009年8月,国家安监总局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申力争到2010年把全国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座以内,这也是各省纷纷将整合大限设在2010年底的原因。
黑龙江省将全省7个矿务局合而为一,河北号称到2010年底将原有349个煤矿减少到60个,形成南“冀中”北“开滦”两大集团。在内蒙古,央企神华独大。在河南,整合方式由之前的大矿收小矿,转变为大企业之间合并,拟将六大煤企合为三家。陕西虽无明确指示,也有意让陕西煤化工集团成为整合主体。
近日,山西省大同市的27户被兼并煤矿分别与兼并主体企业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兼并重组协议,山西从终结“小煤矿”向“大煤炭经济”的转型进入到实质操作阶段。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2010年年底可以形成‘千座煤矿八亿吨产能’的产业格局,并实现办矿体制的根本转变。”山西省煤炭工业厅长王守祯说。
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201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筹备会议上,原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臧海民介绍道:“内蒙古到明年要在全区建成2个年产能1亿吨以上、4个年产能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生产基地,重组4个5000万吨级、7个2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区煤炭企业控制在200个以内,矿井控制在400处,淘汰小煤窑,全部实行正规化开采。”
10月26日,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表示,正在酝酿小煤矿生产安全长效机制,措施之一就是效仿山西,推行由骨干企业对30万吨以下产能的小煤矿进行兼并整合。
发生在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或许仅仅只是个开始。
优化资源与国进民退之争
“眼下对煤业重组引用‘国进民退’这种说法的声音很多,我并不赞同。”在会上,臧海民的这句话一出,引来就座一旁的众多业内人士频频点头,“这用在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思路的身上,也很不合适。”
“国内煤炭行业大规模整合即将展开,无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又难以保证安全长效机制的小煤企必定将淘汰出局。这无关‘国字号’或者‘民字号’,标准是统一制定的,门槛也没有什么不同。这反映出了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要求生存,必须上规模、求档次。”会后,臧海民跟《中国能源报》记者如是解释。
来源:新华网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