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景不长,2003年,李海仓遭到枪杀。于澳洲留学的儿子、22岁的李兆会匆忙回国,并由李海仓之父李春元以一句“企业是老三(李海仓)的,请律师来安排继承”,委任董事长一职。
当时,李海仓的创业搭档、时任副董事长的辛存海,李兆会的五叔、时任总经理的李天虎,以及同样有海归背景的六叔李文杰,均可“辅佐”李兆会,延续李海仓的钢铁基业。
然而,据海鑫内部人士透露,在爷爷李春元的支持下,李兆会先是将创业元老、海鑫集团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辛存海调离权力核心,之后,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被巧妙地“赶走”,代价是海鑫钢铁旗下的一家水泥厂归其所有。最后,李兆会将自小与其亲近的六叔李文杰带进海鑫,随后几年一直担任海鑫集团总裁,成为李兆会的心腹。
李兆会在留学期间主修的是金融,如果说李海仓是热衷钢铁业的实业家,那么李兆会更像是一名投资家。他对于经营钢铁业务不感兴趣,而是更热衷于资本运作。从2004年开始,他成立了北京惠宇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嘉和投资有限公司等数家投资平台公司,主要从事对基金、证券、影视等投资业务,他以北京为主要据点,曾经盛极一时的海鑫钢铁在闻喜的总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巢”。他与小他3岁的妹妹李兆霞在海鑫钢铁的平台上,开始编织复杂而神秘的资本运作体系。他们以海鑫钢铁集团为基础,打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海鑫系”。
但李兆会的投资却并无太大成绩。2004年,海鑫集团以59356.89万元的价格,受让中色股份所持民生银行1.6亿股,一度成为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李兆会也因此跻身为胡润榜上最年轻的山西首富。但海鑫内部人士透漏,这笔交易在李海仓生前就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只是披露出来的时候李兆会已经接班。李兆会还以自然人身份,参与多项其他投资业务,但都没有特别亮眼的成绩。
由于对主业钢铁的不重视,海鑫错失了大好的发展机会,2008年以前,正是国内钢厂大干快上的时期,很多企业借机更换设备扩充产能,但李兆会治下的海鑫钢铁,并没有这么做。直到现在,海鑫钢铁的高炉仍为6座,产能也仅仅是与李海仓时代相当。
李兆会接班以来很少接受过媒体采访。与政府关系、原料供应商关系也都不如李海仓在世时。
2009年,商务部网站一份关于海鑫钢铁2009年前三季度的生产经营情况显示,海鑫钢铁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9.48亿元,同比下降40.03%;完成工业增加值9.43亿元,同比下降61.58%;实现销售收入57.23亿元,同比下降41.72%。山西太钢和北京首钢开始洽谈收购海鑫钢铁一事。
2014年3月,海鑫钢铁负债30亿元无法偿还,资金链断裂,全部六个高炉被迫停产。
海鑫钢铁这家行业标杆企业,曾经“海鑫钢铁打个喷嚏,整个闻喜县都要感冒”的企业,出现今天的局面,原因是什么?对于行业有何借鉴意义?创业家该如何做好家族企业传承的规划?企业家该如何处理实业与投资的关系?整体钢铁行业下行的背景下,企业应该做出怎样的战略选择?这些都在引发我们的思考。
经济观察网
原标题:海鑫钢铁做错了什么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