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耐火材料>> 资讯详情

华菱钢铁负债疾进 逆势扩张存隐忧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现在是经济寒冬,我们要多栽树,以后好收果子。”12月25日,湖南华菱钢铁(000932)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慧泉谈及华菱钢铁的逆市扩张时如此表示。
  当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决议,拟将2008年的定向增发决议有效期延长一年,同时新上马一个总投资16.76亿元的无缝钢管连轧管项目。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华菱钢铁逆势大上项目扩张,大股东湖南华菱集团(下称华菱集团)也频频迈出并购步伐,而为维持并购扩张,华菱钢铁多次进行巨额融资,导致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高速扩张并未带来业绩快速增长,2009年前三季度华菱钢铁净利润和每股收益为-2.25亿元和-0.082元,同比下降118.09%.而被李效伟称作同属钢铁行业“三皇(宝钢、武钢、鞍本)五帝”中“五帝”系列的唐钢股份(000709)和马钢股份(600808)2009年前三季度均有盈利,净利润分别为3.22亿元和691.49万元。
  负债扩张
  金融危机之后,钢铁行业走势未明,国内众多钢企纷纷放慢扩张步伐,而地处中部的华菱集团及其旗下上市平台华菱钢铁则逆势而动,加快了扩张步伐。
  12月27日,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华菱集团兼华菱钢铁董事长李效伟表示,未来华菱要打造一个由原材料、物流、产业深加工、研发、配送、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组成的钢铁产业链,提高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并拿这个产业链到香港上市,预计募集资金80亿-100亿元。
  相较于上市公司层面大力投资新项目,大股东华菱集团则更多地进行对外并购扩张。李效伟曾经向媒体表示,华菱集团2009年投资将同比增加20亿元至100亿元。
  2008年,华菱集团称将并购湖南冷水江钢铁集团(下称冷钢),作为湖南省内仅剩的两家大型钢铁企业,在2009年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华菱集团和冷钢分别位居79位、497位,华菱集团冀望借助并购进入钢铁业“第一军团”.
  除了省内并购,华菱集团还将触角伸向省外。2009年4月底,华菱集团以13亿澳元入股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FMG,以占股17.34%的比例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9月,华菱集团参与竞购江西南昌钢铁57.97%的国有股权;11月,华菱集团介入对东北通钢集团的并购。
  衔枚疾进的背后,是华菱系紧绷的资金链。以华菱钢铁为例,其2007年后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2007年和2008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16%和67.45%,2009年前三季度更高达74.18%,远高于宝钢股份(600019)、武钢股份(600005)、唐钢股份和马钢股份。在其截至2009年三季度475亿元的负债中,流动负债高达310.49亿元。
  为缓解资金需求,华菱钢铁多方融资。继2007年12月定向增发募资30亿元之后,2008年12月华菱钢铁再次谋划增发募资18.8亿元,目前因国家发改委尚未批复而暂时搁置;而2009年2月和8月,华菱钢铁还分别发行了30亿元的公司债和17亿元的中期票据。
  扩张隐忧
  谈及华菱系的负债急速扩张,曹慧泉表示这是公司一贯政策的延续,“事实上扩张是金融危机之前管理班子就已经定好了的战略,现在只是按照既定方针走下去。”
  “对于需要整合、再投资、扩大产能的钢铁公司来说,高负债率则意味着资金链相形见绌。”招商证券钢铁业分析师张士宝如是直言。
  东北证券(000686)分析师张能进认为,华菱钢铁的钢管和中厚板约有一半用于出口,金融危机使得这一块业务萎缩严重,同时公司的CSP 生产线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还没有实质性进展,而新的热轧生产线2250在当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对公司业绩压力不小,公司短期业绩很难改观。他预计2009-2011年华菱钢铁每股收益为0.01元、0.16 元、0.30元。
  现实情况是,金融危机之下,国内钢价尴尬、出口萎靡不振、钢材库存居高不下,尽管目前经济出现回暖态势,但行业态势依然不容乐观,华菱钢铁如何实现产销对接和平衡是一大隐忧。
  而投资者对华菱系并购后将如何整合资产也颇为担忧。此前华菱集团曾表示将坚持“低端产品在省外,高端产品在省内”的并购原则,但目前华菱正在洽购的冷钢,主要生产螺纹钢等低端钢种。
  “螺纹钢受政策影响大,长期赢利能力不强,与华菱在产品结构和经营理念方面都差异较大。”有湖南省业内人士坦言冷钢并非优质资产,且华菱旗下华菱涟钢主要产品之一也是螺纹钢,并购对华菱钢铁产业链并无太多补益。
  冷钢内部职工持股过高的股本结构也令并购整合殊多变数。冷钢宣传部长张包全透露,冷钢员工持股达到了74.42%,公司可能在改制方面遭遇很多困难。
  中信证券(600030)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国内未来5-10年钢铁业格局雏形已成,宝钢、武钢、鞍本、山东钢铁、河北钢铁、沙钢将成为国内大型、特大型钢铁集团,其占据国内钢铁产量的份额将超过40%.华菱集团显然并未进入其看好序列。(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