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 资讯详情

煤强电弱 2010年重点电煤谈判“逼宫”电价改革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一场寒潮天气强袭北方大部分地区,煤炭运输再遭冰雪、大雾封路,不少电厂再现“煤荒”。今年冬季,我国煤炭供求矛盾一再加剧,煤价节节攀高,给正在紧张进行中的2010年重点电煤合同谈判再次加压。煤强电弱的谈判局势已经确立。

  根据国家发改委12月14日下发的《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年的煤炭视频会、衔接会以及汇总会一并取消,供需企业需要在1月14日之前完成合同签订。倒计时开始,离合同签订最后截止期仅有9天。

  据中国煤炭市场网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1月4日8时,2010年全国煤炭运需衔接已初步汇总30696万吨。专家预测,剩下9天内合同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分析人士预测,今年重点合同煤价涨幅平均约在8%-10%,沿海地区还要更高些,按照全国15亿吨电煤交易量粗略计算,2010年合同煤价上涨将侵蚀电力企业约600亿元的利润。电力企业在与煤炭企业博弈价格无望的境地下,被动等待煤电联动。煤电矛盾的向下传导,将直接对电价改革形成逼宫之势。

  谈判大局煤强电弱力悬殊

  2009年底,煤炭工业协会专家呼吁煤炭企业合理定价,在涨价时要顾及下游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尽管如此,各地的重点合同煤价依旧涨声一片。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山西晋煤集团和潞安集团对五大电力集团的电煤合同供应价格上调40-50元/吨;煤炭上市公司签订的合同价格上调幅度几乎都在40元/吨以上。截至2009年末,河南、山西、黑龙江等省陆续召开煤炭产需衔接会,已签订的电煤上涨幅度在40-100元/吨不等;河南省煤炭企业电煤重点合同价格高出2008年135元/吨,涨幅高达25%.

  一边是煤价攀升,一边是煤炭供应因天气等原因骤显紧缺,地方电厂库存纷纷告急。近期,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省份普遍出现了电煤短缺局面。目前河南电厂的电煤库存不到8天,个别电厂甚至不足3天。在南方省份,电厂缺煤情况更为严重。

  煤炭供应紧俏、价格攀升的原因包括:我国宏观经济逐步回暖,重工业对煤炭需求量增加;山西、河南等地煤矿整合导致煤炭供应量减小;水电出力同比下降,火电补缺加剧煤炭紧张供应;煤炭缺乏地区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的谈判正处于磨合期……

  更让电力企业担忧的是,随着煤矿整合范围的扩大,煤炭供应偏紧的局势还将持续下去,而市场煤价的上涨可能更如脱缰野马。应对煤价上涨,成为火电企业2010年“火烧眉毛”的事情。

  今年的谈判大背景已经决定了电力企业的弱势地位。正是这一背景,迫使电力企业在今年的煤电谈判中没有过多地与煤炭企业“讨价还价”,尤其是实力较小、自知顶牛无效的电力企业纷纷签订合同,接下来的路“走一步看一步”,也有电力企业选择暂且妥协、先签再说,理由是“实在不行,政府不会眼看着电厂缺煤停机;退一步说,今年下半年煤价或许还会出现转机。”

  地方干预省内省外两重价

  此次“衔接会”形式变革,被市场解读为行政力量将退出对煤电合同谈判的干预。不过,为了保障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放弃对本省煤电衔接的干预。

  河南一家电厂负责人表示,河南省2010年的重点电煤合同签订速度较快,很大程度上与河南省政府的强力干预有关。据了解,有河南省电力企业被告知,如果在规定期间内不签订合同,将来遭遇“煤荒”很可能要责任自负。“好汉不吃眼前亏”,很多实力较小的电力企业为了保证2010年的煤炭供应量和争取运力,纷纷先签订合同。至于价格,上述人士表示,“签订的合同价是一回事,未来结算价又是一回事,很可能根据五大发电集团签订的价格进行调整。”据悉,这家电厂签订的煤价相比2009年年初的重点合同价上涨幅度接近30%.

  无独有偶,煤炭企业也表示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某煤炭央企一地方子公司了解到,公司已经结束省内合同签订,但在看似顺利的省内合同签订背后,是公司所在地的省级政府多次对公司提出要求,称煤价上涨幅度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

  据该公司人士表示,所签订的2010年省内煤炭合同价格涨幅较小,不足5%,而这部分涨价不足以弥补外部成本的上升,为此,公司所减少的利润可能超过100亿元。虽然地方政府对煤价的干预仍然存在,但跨省合同的价格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公司跨省煤价涨幅高于省内涨幅。

  业内人士透露,这种省内和跨省价格相差较大的情况并不鲜见,且由来已久。在地方政府的压力下,煤炭企业很难做到市场化谈判。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煤矿供应省内电厂的煤炭价格在450元/吨左右,而供应省外煤炭价格则要高出100元/吨。

  显然,不少地方政府在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干预着电煤谈判。表面看来,谈判因此变得更加迅速高效。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力人士表示,此次发改委的“放权”让地方政府干预当地煤炭谈判显得“名正言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牺牲电力企业要比牺牲煤炭企业划算得多,因此,煤价上涨在地方政府眼皮底下基本没有受到太大阻力。

  煤电联动矛盾或将向下传导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09年或许将是无限怀念的一年,因为在2009年前三季度煤价出现回落并呈现理想的平稳走势,而这至少在2010年上半年,是很难再现的。

  甚至,电力企业寄望的“煤价涨到一定幅度总会再走软”也可能会落空。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继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之后,内蒙古、河南、河北、宁夏等大产煤省区也纷纷表示将效仿山西省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其中,河南省拟在2010年完成646座小煤矿兼并重组。煤炭供应宽松的局面不太可能再现,2010年全年煤炭供需将处于紧平衡态势。据国海证券统计,煤炭类上市公司有半数以上正在或将要发生收购重组。

  这意味着,电力企业的“苦日子”可能还在后头。煤炭价格的上涨很可能成为电力企业2010年“无法承受之重”。华电国际有关人士表示,实在没办法,电力企业的亏损很可能像2008年那样再来一次。

  中电投集团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层面也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关注今年重点煤炭合同谈判的情况。他表示,中电投集团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了应对煤价上涨的解决建议,一方面是建议政府控制煤价的涨幅,另一方面是实施煤电联动,将电力企业的成本压力向下传导。

  此前业界纷传此前由发电企业消化的30%的煤价上涨比例可能下调为20%,剩余的80%将由电价调整来传导。这意味着电力企业一旦承受了煤价的过高涨幅,很快将触动煤电联动的底线。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两条建议落实起来都很难。一方面,煤炭市场一直是市场化为导向,此次煤炭衔接会形式改革,也属于市场化举措,政府再出手干预煤价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依照惯例,煤电联动往往滞后于煤价上涨,效果不容乐观。

  一位电力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上调电价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近几年每次销售电价的调整周期都在1年左右,在2009年11月电价调整后,短期内难以再次上调。

  国泰君安研究员王威认为,我国电力行业在2009年第三季度实现了业绩的相对高点之后,在2009年四季度受累于煤价上涨,业绩将环比三季度出现下滑。由于煤价继续上行,如果其他条件不变,2010年一季度电力行业的业绩很可能比2009年四季度还要悲观,不排除出现行业亏损的可能。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情况与2008年时特别相近,就算是煤价上涨超出电力企业的承受力,如果CPI走势不支持煤电联动,电力行业可能再度成为防止通胀的牺牲品。

  电价改革市场化等待破题

  从形式上来看,今年的煤电谈判将是空前市场化的。发改委的指导意见提出,2010年的煤电谈判将不再专门召开煤炭产运需衔接会,无疑直接推动了煤价的完全市场化。然而,眼下煤电矛盾依旧是未解,在煤炭市场化的同时,电价的市场化改革将如何破题,仍然是留给2010年的悬念。

  此前市场纷传电监会与发改委等部门联合提出的电价改革方案至今尚未露面。据悉,该方案涉及内容广泛,2009年11月的电价调整也是在为最终改革做铺垫。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完善煤电联动机制的可能性更大,而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推动还有难度,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政府有望再调电价。

  国金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赵乾明表示,目前电价受到管制,发电企业两头受压,终端用户没有购电的自主权,电力改革已经非改不可,例如把定价打通,电跟着煤炭价格上涨,中下游企业必须节能降耗。眼下进行第二次电力改革的背景、时机都已经成熟,今年有打通的希望。

  不过,王威认为对2010年电力改革的进展仍不宜预期过高。他介绍说,在继续强化、落实煤电联动政策之余,大力铺开直购电试点并小范围展开输配电价制定及竞价上网试点工作,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组合拳。一方面,通过煤电联动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并向用电主体传导能源价格信号;另一方面,通过直购电及各种试点,为最终实现电价市场化开辟试验田。一步到位实现发电侧的竞价上网,几乎没有可能。

  更多分析人士认为,电力改革推进日程还取决于2010年宏观经济走势,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是政府在推出各种改革措施时必须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