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山钢集团:3年裁减1万人 2014年连续三季度亏损

作者:27发布时间:2014-11-24
   中研网讯 山东钢铁行业处于风口浪尖,主角是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钢集团”)。
 
  记者从山钢集团内部获得的多份内部文件显示,自2014年开始,山钢集团将在3年之内裁掉钢铁主业1万名工人,2014年和2015年分别将有3000名员工被裁掉。
 
  内部文件还显示,2014年9月至12月开始,山钢集团将大幅降薪,自科级干部至集团总部管理层,降薪幅度逐级下调20%,其中,集团公司总部管理层收入相比2014年8月下调50%。
 
  减员、降薪的大背景是,山钢集团的大规模亏损。财务数据显示,山钢集团2013年净亏损17.64亿元,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29.93亿元。山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钢铁”)在2014年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亏损,其中,2014年第三季度亏损1.94亿元,前三季度总亏损9.91亿元;在全国41家上市钢铁企业中,山东钢铁2014年前三季度的亏损额度仅次于重庆钢铁和八一钢铁,位列全国第三。
 
  减员、降薪的同时,山钢集团也制定了扭亏为盈的具体目标:2015年山东钢铁盈利,集团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2016年归属集团母公司的净利润为正值。
 
  山钢集团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裁员”说法并不准确,山钢集团目前计划未来3年之内从钢铁主业向非钢产业分流安置1万人;钢铁主业低迷,人员分流是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锐财经网首席分析师王政分析,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钢铁行业进入困难时期,整个行业都处于一个“熬”的阶段。
 
  在此背景下,“山东钢铁行业的整体布局也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山东钢铁产业的“龙头”——山钢集团的目前处境和上述动作,将对山东钢铁产业布局产生一定影响。
 
  “3年裁减1万人”
 
  山钢集团由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钢铁”)、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芜钢铁”和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单位的国有产权划转而设立,隶属于山东省国资委,是山东省最大的钢铁企业。
 
  来自山钢集团的一份“集团公司领导情况通报会纪要”显示,山钢集团确保完成山东国资委下达的2014年亏损控制在5亿元以内的目标;特别是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14年要控制在亏损24亿元以内。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山钢集团2014年、2015年将分别减员3000人,这一减员指标不包括正常退休和检修人员分离造成的离职。
 
  山钢集团还制定了降薪计划,明确规定“亏损且完不成底线目标的单位,管理人员收入减半,职工减40%;由盈利转为亏损且未完成底线目标的单位,管理人员收入减半,职工减30%;盈利但未完成底线目标的单位,管理人员收入减40%,职工减20%;总部机关完不成底线目标,处级干部收入减半,一般管理人员减30%”。
 
  山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任浩在内部会议上坦言,钢铁行业进入“熬”的阶段,山钢集团需要研究一切促进主业减员的办法,不管是改革改出去,还是中止合同,等到职工退休以后再退到企业,“各种办法都可以”。
 
  另一份“关于调整9~12月份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显示:“自2014年9月份起,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收入下降50%,总部机关部门负责人收入下降40%,科级、高级职称收入下降30%,其他管理人员下降20%;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收入下降40%,中层干部当中属处级、副处级设置的收入下降40%,其他中层干部收入下降30%,两级机关科级干部以及高级职称骨干收入下降20%。
 
  另外,2014年第四季度山钢集团退休人员统筹外补贴下降30%;到2015年,山钢集团核定工资总额将核降20%以上。更加引人注意的是,山钢集团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之内的减员总体目标是1万人。
 
  减员、降薪的同时,山钢集团希望尽快扭亏为盈。内部文件显示,山钢集团希望“2015年山东钢铁盈利,集团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2016年归属集团母公司净利润为正值”。
 
  数据显示,山钢集团的现金流日渐紧张,2011年、2012年、2013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49.39亿元、15.46亿元、-42.94亿元。山钢集团急需走出困境。
 
  山钢集团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集团公司筹划的是未来3年之内将1万主业工人分流至非钢产业,年内分流3000人左右。
 
  布局莱芜或遇阻
 
  “关于调整9~12月份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也透露了山钢集团的突围方向,系统研究济南、莱芜两个生产基地的规划发展以及竞争力问题,按照“城市能接受、企业能生存”的原则,“推进实施济钢转型升级方案”,同时“与当地政府一道,促进济南、莱芜大力发展用钢产业,形成产钢和用钢产业集群”。
 
  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是济南、莱芜两个城市的共同标识,钢铁在两个城市的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两者在钢铁产业上方便对接,整体产业容易形成“1+1>2”的局面,进而完善合理的产业链。
 
  当地媒体的报道显示,由于受到发展空间的限制,济南钢铁等企业开始行动起来,对接莱芜。
 
  但济南钢铁一位中层管理人员私下告诉记者,济南钢铁与莱芜钢铁整合为山钢集团已经多年,山钢集团有过想法将济南钢铁整体搬迁至莱芜,但搬迁费用需要400亿元左右,这笔费用的来源是一个未知数。
 
  更为重要的是,济南钢铁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产业体系,包括向厂区周边几十万居民提供家庭用气等,所以整体搬迁无疑是个很大的工程。该人士认为,分属两城的两家企业看似“合并”多年,但整合效果仍不理想,目前来看,最为可行的整合办法是“济南钢铁逐步减产,莱芜钢铁逐步增产”。
 
  不仅是山钢集团对于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的整合不力,山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山东钢铁对于日照钢铁、青岛钢铁的重组现在看来也是困难重重。
 
  早在2012年9月11日,青岛市环保局就公布了“青岛钢铁城市钢厂环保搬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明确提出“计划3年建成投产”。公开资料显示,这一项目总投资164亿元,全部工程在2015年6月建成投产。业内人士分析,青岛钢铁的搬迁投资巨大,将对山东钢铁的重组产生不利影响。
 
  王政告诉记者,在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划中,对山东钢铁行业提出了临海钢铁基地建设规划,山东钢铁对青岛钢铁、日照钢铁的重组是其中的重点,但来自山钢集团的内部文件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投资,除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外,其他方面原则上不再投资。明年的预算要严之又严、细之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