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气的钢铁市场又传出一个坏消息,曾经创造过辉煌业绩的民企山西海鑫钢铁集团进入破产重整法律程序。
11月12日,山西运城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5份公告,正式裁定受理4家债权人对海鑫钢铁提起的破产重整申请。
在国有钢企(如山东钢铁、中钢集团等)纷纷减员瘦身的当下,民营企业的日子其实更为难熬。作为山西省最大、国内第二大的民营钢企,海鑫钢铁早在年初就“扛不住了”。
受市场低迷与债务压力等影响,海鑫钢铁从今年3月起停产停工。据新华网报道引用的公开数据,海鑫钢铁集团目前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为104.59亿元,而整个集团的账面资产仅为100.68亿元,这意味着海鑫钢铁负债率超过了100%。
“如果能找到战略投资方,就还有希望盘活复产。否则只能面临被破产清算的命运。”中国联合金属网钢铁行业分析师胡艳平认为,但盘活复产需要的资金数额非常大,在当下这种市场行情,想到有实力又愿意接盘的企业真的很难,“除非是足够便宜甚至是贱卖”。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信源获悉,目前至少有山西立恒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民投两家公司有意参与海鑫重整,山西立恒方面近日还与海鑫进行了初步接洽。
对此,记者向这两家“绯闻方”进行求证。一位接近中民投高层的内部人士称:“目前我没有听说。当然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参与到(重整)里面。”
山西立恒钢铁公司管理部一位人士则向记者坦承,此前立恒的确去海鑫那边接洽过。“但100亿的债务真的压力很大,海鑫那边的土地面积非常大,高炉也多,重整的成本预计会非常高。立恒高层如何决定现在真的不太好说。”
闻喜县政府一位清算组成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目前山西省政府、运城市与闻喜县政府仍在积极寻找更多有意向的战略投资方,但最终由哪家来接盘目前尚难确定。
债务成谜:“自家人”提破产重整
即便是进入了破产重整程序,还是有些不甘心的债权人跑到闻喜东镇上四处打听海鑫的消息。
11月20日上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海鑫大厦门前看到,2名保安对陆续前来讨债、打探消息的债权人一视同仁,“没有海鑫的人出来接都不能进”。
进不去的债权人只好在大门外面晃悠,或者去研究外墙上运城中院张贴的5份公告及通知。根据公告内容,有4家债权人对海鑫钢铁集团及多家子公司提请破产重整。其中,闻喜县东镇凯达传感器厂提出申请对山西海鑫国际钢铁有限公司(下称“海鑫钢铁”)进行破产重整;山西闻喜银光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银光镁业”)分别对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鑫实业”)与山西海鑫国际线材有限公司(下称“海鑫线材”)提请破产重整;
山西文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对山西海鑫国际焦化有限公司(下称“海鑫焦化”)提出破产重整。
令人关注的还有,对整个海鑫钢铁集团提出破产重整的,竟是海鑫董事长李兆会的自家人,他的妹妹李兆霞所控制的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海博鑫惠”)。
一位闻喜县当地的供货商刘某打了个电话,被人接进去没多久就又出来了。“海鑫欠我们公司100多万的货款,现在找谁都没用,法院都公告冻结资金了,只能回去继续等了。”
另一家与海鑫合作多年的供货商张某向记者透露,“目前李兆会也回到闻喜处理相关事宜,11月10来号召开的内部会议就是李兆会主持的。”张某透露,该公司在海鑫的应收货款还有4000万没要回来,“我们老板悲观地说,最后能要回来10%就不错了”。
同样四处焦急打听消息的还有海鑫集团旗下的员工们。在百度贴吧“海鑫吧”里,多位工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今年1月至今分别被拖欠了5至8个月不等的工资。
一位目前已在外省打工的海鑫工人小杨称:“海鑫集团给工人发工资的支出每个月需要3000万元左右,这样按8个月算下来,光工人的工资欠款就有2个多亿。”他还透露,由于长期欠薪,海鑫还发生过数百工人集体讨薪的聚集事件,闻喜县政府曾支援部分资金,但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大部分工人等不下去就外出打工,目前在各工厂留守的工人很少,其中线材厂只有20多个工人轮流上班看守设备。”
对破产重整一事,海鑫集团官方与闻喜当地相关企业均讳莫如深。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此次向法院提出申请的4家债权人中,只有海博鑫惠是在上海注册的公司,其余三家均是闻喜县内注册的当地企业。其中银光镁业在当地是排在海鑫集团之后的第二大民营企业,此前曾有传闻称海鑫对银光的欠款债务规模在1亿元左右。
但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债务数额的短信中,银光镁业高层回应称:“我听说(海鑫破产重整)了!但真不知道具体情况,你去问政府吧,我真不知道。”
山西文华建筑总经理宋水龙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闻喜凯达传感器相关负责人在接听电话后只喂了一声,听到记者用普通话向对方确认身份时,迅速挂断了电话后再未接听。
记者尝试联系李兆会本人,其手机处于移动秘书提醒状态。而记者向海鑫集团综合管理部总经理杨安定发去的短信及电话也均未收到回复。
海鑫集团目前一共有多少债务,至今还像是一道谜题。记者先后联系闻喜县政府、运城中院、海鑫集团在内的多位人士,尝试寻找债务确切数字,均未能找到答案。
而据新华社11月16日援引李兆会此前在债权人会议上透露的数据,海鑫现有负债及对外担保数字为104.59亿元,而整个海鑫集团的账面资产仅100.68亿元,这意味着其负债率超过100%。
但上述供货商债权人张某透露,这个数据只能估算出海鑫大致的负债规模,远非最终数字。据此前《财经》(博客,微博)杂志的报道,有接近债权银行的知情人士透露,海鑫对银行的负债内容,除了贷款以外,还有其赴国外买矿粉时的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等,后者的金额需要到期结算时视汇率而定,且在债务总额中占据相当比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从闻喜县政府内部获得的文件显示,目前由运城中院派驻的重整管理人成员名单已经确定,清算组成员已先后入驻被申请破产重整的5家海鑫系公司,办公地点在海鑫大厦附近的晋惠宾馆。
据运城中院12日发布的公告及通知,海鑫钢铁集团相关债权人需在2015年2月22日之前向清算组联系人登记申报债权。而海鑫方面则需要在从11月12日算起的15日内向法院提交财务状况、债务清册、债权清册等资料情况。
而据闻喜县政府内部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进入破产重整的法律程序后,前期工作主要是清查登记债务,预计债务清算完成后的首次债权人会议将在2015年春节后举行。
届时,海鑫钢铁集团详细的债务情况将正式向债权人公开。
10年炒股赚42亿:山西前首富的传奇过往
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曾是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李氏家族的故事在山西可谓是家喻户晓。
在总人口仅6万人的闻喜县东镇,几乎80%的人靠海鑫系公司“吃饭”,其中约有1万人在海鑫工作,以至于当地有说法称“海鑫打个喷嚏,闻喜都得感冒”。
海鑫钢铁于1987年由海鑫现任董事长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一手打造。因经营有方,该公司发展迅速,到2003年海鑫钢铁已发展成为规模超40亿元的地方支柱企业。李海仓当时被称为“山西钢铁大王”并当选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但在2003年的农历新年前夕,李海仓意外离世。在爷爷的力荐之下,正在海外留学的李兆会提前回国成为海鑫集团的新董事长。
凭借行业景气周期,年仅22岁的李兆会接手海鑫第一年就表现不俗,也是从2004年起,李兆会开始了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财富神话。2004 年海鑫钢铁年产值达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被评为纳税全国民企第一。随后2005年-2007年,海鑫钢铁更是连续三年蝉联山西百强民企第一名。
靠着海鑫钢铁集团产能不断扩大及其在资本市场上多次堪称“神来之笔”的投资,李兆会的财富飞速增长,2007、2008年连续两年跻身胡润百富榜,一度成为山西最年轻的首富。
据工商资料及相关招股书,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以海鑫钢铁、海鑫实业为主要平台。
在海鑫系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结构中,闻喜惠天实业位于最顶层。李兆会首先持有闻喜惠天实业90%的股权,闻喜惠天实业持有海鑫钢铁集团89.3%的股权。而海鑫钢铁集团则持有山西海鑫实业90.93%的股权。
李兆会通过占绝对优势的股份将海鑫钢铁集团及海鑫实业控制在手中。而李兆会的六叔李文杰则分别持有闻喜惠天实业及海鑫钢铁集团10%、9.93%的股权。
单看海鑫钢铁集团旗下股权结构,该集团分别拥有海鑫实业、海鑫焦化及洋县钒钛磁铁矿、洋县毕机沟矿业4家子公司90.93%、74%、90%、75%的股份。海鑫实业还拥有海鑫线材和海鑫钢铁各74%的股份。
此次被运城中级法院裁定破产重整的,是海鑫集团旗下钢铁主业的4家子公司及整个集团。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直被海鑫实业控股的海博鑫惠,如今已是独立公司,由李兆霞等三个自然人共同持有。
在海鑫实业走下坡路时,海博鑫惠的资产上升至近百亿元。据辽宁成大相关公告显示,海博鑫惠2012年末总资产已经达94.93亿元,已接近海鑫实业2009年末的总资产水平。
据《新财富》杂志相关梳理与估算,近10年来,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系列投资比其在钢铁主业方面表现要成功许多。
“依据相关上市公司的年报、招股书、股权分置限售股份解禁股东名单、各时期前十大股东、重要股东买卖记录以及深沪交易所的大宗交易记录等数据”,最终分析结果显示,“在公开资料所能复盘的资本市场上,李兆会是个大赢家!”
在过去近十年间,李兆会先后投资民生银行、兴业证券、光大银行、山西证券等股票,入股民生人寿、银华基金(博客,微博)等金融机构外,还在二级市场中涉足新能泰山、万向德农、益民集团等股票的买卖。其中,仅靠民生银行、兴业证券2次投资,李兆会的获利就在30亿元以上。通过上述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李兆会的账面收益据估算已超过40亿元。
光环褪去:管理不善是衰败主因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钢铁市场行情迅速下行。一位在海鑫钢铁工作了近10年的员工张某向21世纪经济报道回忆,2008年海鑫一度停产半年并出现欠薪情况,“最长的欠薪4个月,后在春节前后补发了2个月工资的75%,剩下的至今仍未补发。”
接下来的几年,海鑫钢铁集团资金紧张的情况一直未得到改善。环保政策与银行信贷政策相继收紧更加剧了资金链紧张程度。而国内民营企业的通病“任人唯亲、管理混乱”也让海鑫运营进一步陷入窘况。
在创始人李海仓过世后,海鑫曾由李兆会五叔李天虎管理过大半年,之后由李兆会亲自掌管两三年。由于热衷金融投资的李兆会常年待在上海、北京,于是管理权又移交给其六叔李文杰。但2009年之后,李文杰也逐渐退出了海鑫集团的管理层。
一位要求匿名的海鑫内部员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我曾亲眼见过,价值几千万的原材料,十几车运进来,至少一半是不合格的。”他表示,李兆会本人并不太热衷钢铁主业,心思都在资本投资方面。而几大子公司内部原料采购回扣、供货商掺假等各种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李兆会的妹妹李兆霞接手海鑫后曾试图打造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来改善局面。2010年底,26岁的李兆霞代替六叔李文杰,正式执掌海鑫系。此前2006年9月她曾担任集团董事长助理,2007年9月任财务总监,2008年2月任常务副总,主管财务。
面对市场与资金的多重困境,李兆霞启动了多项改革。首先是人事方面精简机构裁员1000余人;其次是业务层面的改革,2010年底,她力推海鑫将原料采购与成品销售业务从海鑫剥离,放到李家位于上海的国际贸易公司海博鑫惠,并亲自出任该公司大股东。
但由于钢铁市场大环境与信贷环境双重恶化,此轮改革收效甚微。运城市政府一份官方文件显示,2010年6月和2011年1月,闻喜县财政与运城市财政先后达成协议,因县级财政周转困难向市财政借款1亿元和2亿元,并将此款转借给海鑫用于资金周转。
2012年9月16日,运城市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在承诺还款期限的一年半以后,海鑫仍欠财政款2亿元未还。由于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价格下滑,效益下降,至2011年底欠缴税金高达1.19亿元。
2014年3月初,海鑫钢铁被传出有一笔30亿的逾期贷款不能偿还。这一消息逐步发酵,最后引得众多债权人纷纷到闻喜东镇的海鑫大厦上门讨债。当时最引人关注的一则新闻是,工行闻喜县支行行长李海瑜应因上面分行要求,亲自带队到海鑫大厦讨债。
3月18日,海鑫钢铁全面停产。此后,海鑫方面虽多次传出即将复产的消息,但始终没能成功。而接连发生的信贷及担保违约,又为海鑫招致了一波波的诉讼风潮。讨债受阻的银行们试图以诉讼手段保全资产。
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最先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经上海法院裁定,查封、冻结了海鑫钢铁银行存款3.24亿元或其他等值财产。此后恐慌蔓延导致全国其他地方诉讼迭起,无法控制。
公开报道显示,当时全国各地法院涉诉未结的案件有71起,金额53.51亿元。其中已进入执行阶段的有6起,海鑫的资产、银行账号已全部被各地法院查封或采取资产保全措施。进入7月,将有近20亿元诉讼一审将完结,陆续进入执行阶段。
后经多方奔走筹措,但最终海鑫集团未能找到破解困局的良方。6月11日,海鑫正式向政府申请破产重整。
“银行的嫌贫爱富迅速抽贷加上其内部管理不善,使海鑫从鼎盛走向衰败。但发展到目前这个境地,不能把原因都归结到市场环境方面,主因还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总结。
谁来接盘?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政府及海鑫集团等方面都希望能找到一家有实力的战略投资人对濒临破产的海鑫进行重整。
破产重整是《企业破产法》中的一项制度,是专门针对可能或已经具备破产原因但又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的企业,经由各方利害关系人申请,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进行业务上的重组和债务调整,以帮助债务人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清算组成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对进入破产重整法律程序的海鑫钢铁而言,法院派驻的清算组将首先对其债务进行重组,手段包括债务延期、调息、打折等。
“司法介入后,在各方充分协商的条件下若债权人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可以依据公平、利益平衡、少数服从多数等原则,对银行债务本金打折,也可以强制批准一揽子重整预案。”
这也就是说,假设目前海鑫钢铁集团的债务是100亿,进入法律程序后,海鑫最终的债务最低可能打1到3折,而其拖欠政府的一些税费可以直接免除。
当债务清理干净之后,政府及重整小组将可以引入战略投资方作为接盘者,投资方再对海鑫集团进行业务等方面的重组。“只有重整的成本足够低,投资方才有可能抄底入场。谁也不想买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
据海鑫集团内部一位留守员工及债权人李某等多个信源确认,目前有意向的战略投资人至少包括山西立恒及中民投等2家企业。
此前,河北的两家民营德龙钢铁、河北敬业集团一度对接盘海鑫表示出兴趣,但随后均因债务数额过高、股权结构复杂而放弃。知情债权人称,包括德龙钢铁和民生银行在内有意向重组的债权人均提出,托管或者重组海鑫钢铁的前提是,海鑫钢铁必须进入破产程序,否则庞大而复杂的债务规模实在难以接受。
该海鑫集团留守员工介绍,“总部位于曲沃的山西立恒钢铁前不久曾派人到海鑫来参观并与海鑫方面接洽,但可能债务价码等条件尚未谈拢,目前还没结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立恒钢铁的资金实力与海鑫百亿债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由山西立恒接盘的几率并不大。
债权人李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近期在资本市场动作不断的中民投则更有望成为那个接盘重整海鑫集团的希望之星。
今年5月9日在上海完成工商注册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由全国工商联牵头,59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董事长为前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
与民生银行一脉相承,中民投也属于“民生嫡系”。1996年,在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的力推下,中国首家由多位民营企业家投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宣告诞生。董文标曾戏言,民生银行是全国工商联的长子,而中民投是工商联的“小儿子”。
在今年8月21日的成立大会上,中民投宣布将设立九大业务板块,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要成立中民钢铁联盟。
根据设想,中民投将通过设立中民钢铁联盟、中民矿业物流两个平台,打造民营钢铁行业的联合体,联合十几家民营钢铁企业成立中民矿业物流集团,降低铁矿石成本,改善钢铁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资产流动性水平,以此整合民营钢铁行业。
而海鑫钢铁集团与中民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中民投伸援手接盘重整海鑫集团看上去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公开资料显示,李兆会的父亲李海仓生前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而民生银行最初的“背景”就是工商联,李海仓曾担任民生银行董事。而海鑫目前重要的一块资产—民生人寿,同样具有工商联“背景”。民生人寿是保监会直管的7家全国性保险公司之一,2002年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建成立。当年4月18日的民生人寿创立大会上,李兆会之父李海仓和卢志强、刘永行、鲁伟鼎等人被选作第一届董事会成员。目前,海鑫钢铁仍持有民生人寿大约7.8亿股股份。
中国联合金属网钢铁分析师胡艳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无论是哪家公司,接盘海鑫重整的前提都是一个足够吸引人的价格,“这也是一个利益博弈和平衡的过程,如果不是足够便宜,肯定没什么人愿意接盘。毕竟钢铁市场的前景还是不乐观。”
而债权人张某则透露,目前海鑫的几个高炉停产已久,再复产还需要好几亿的资金来修整维护,复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其介绍,海鑫目前共有两大四小共六座高炉,其中五号炉的炉膛容量1080立方米,六号炉为1380立方米,一号至四号炉为小炉。
上述清算组成员也坦承,尽管政府及海鑫方面都在积极寻找意向投资方,但从理论上而言,现在还不能排除破产重整预案未通过的可能。届时,海鑫钢铁集团将面临最终的破产清算。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长期借款为9830亿元,短期借款为3590亿元,合计14000亿元左右。总体负债率为68.81%,而去年同期是69.53%,同比下降了0.72%。
胡艳平认为,随着铁矿石与市场逐渐步入寒冬,加上中国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的实施,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的钢厂进入司法重整程序,“这是中国钢铁行业淘汰产能过剩的必然过程,这一轮洗牌,将淘汰一批产能落后债台高企的钢铁公司。虽然有阵痛,但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