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 资讯详情

季节性因素不改煤炭全年供求平衡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截至1月6日,全国直供电厂煤炭库存下降到2020.22万吨,电煤库存仅够用8天。全国电煤供应紧张形势依然没有缓解,而电煤现货价格继续攀升。

 不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全国的电力缺口并不是很大,媒体的报道有夸大成分。当前全国电力系统主要是缺乏调峰应急的能力。业内人士预计,极端天气过后,电煤供求紧张的形势将有所缓解,煤炭工业协会也表示,今年全年,煤炭供求会保持基本平衡。

 全年供求基本平衡

 而对于电力企业普遍担心的煤炭供应和煤价走势情况,煤炭工业协会认为,煤炭供应偏紧仅是局部地区短期现象,对今年全年的供需判断仍为总体平衡。

 该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电煤紧张局面与煤炭供应量无关,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并未缓解。从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全国煤炭产能建设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到2009年10月,全国新增煤炭产能在10亿吨以上。

 煤炭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煤炭市场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在建矿井周期缩短,产能释放提速。目前在建、扩建、改建加上现有矿井的总产能规模约30亿吨,未来二三年达到释放期,煤炭供应可能逐步趋于宽松。不过形成的产能多少能够转化为产量也存在变数。二是山西煤矿复产将带来产能增加。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煤紧张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省区电力供应吃紧。但在中电联的一位专业人士看来,局部地区的电力紧张主要表现在调峰能力不足,实际电力供求缺口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么大。

 据该人士介绍,近期所报道的各省电力缺口多在100万千瓦以内,实际就是1-2台机组的容量。但由于各省对近期的降温始料未及,居民用电负荷急剧增加。

 由于经济处于恢复期,各地火电厂存煤量都不大,大雪又影响了电煤运输,电厂库存难以在短期内补足。“这要是在去年肯定没有这么大影响。首先是由于去年经济还处于低谷,对电力需求不大;其次,去年冬季全国来水情况较好,水电的调峰能力较强。”上述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现在这种暂时的缺电现象能得到有效解决。”据业内人士介绍,“和居民用电的‘同时性’不同,工业用电可以进行错峰管理。比如对一些工业企业白天进行限电,而保证其夜间生产用电,就能够在白天留出部分负荷供居民用电。”

“油荒”不再 “气荒”待解 


 □本报记者 张楠

 在这个冬天,“气荒”取代“油荒”唱起了主角。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经济逐渐恢复,国内成品油销售有望在2010年继续好转,但买方市场仍将继续存在;“气荒”将在冬季用气高峰期过后有所缓解,但总体上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不会改变,再次发生“气荒”的危险仍然存在。

 成品油将是买方市场

 冬季是成品油用油高峰时期,人们近年来“习惯”的油荒不仅至今没有出现,而且近期多地成品油终端零售出现降价促销情况。民营加油站在降价,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一些加油站也在降价。

 为什么往年“油荒”是常吆喝的主题,现在却不再提起?分析人士称,近期虽然原油价格反弹幅度较大,但前期在70多美元的价位上徘徊已久,炼厂加工成本较低,因此还有降价空间。国信证券研究员严蓓娜指出,今年以来,国内的柴油消费量一直没有上来,现在库存水平仍然较高,能不压库就很好了。虽然成品油消费也会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整体消费量仍然不足。

 中石化集团总经理苏树林在2009年集团工作会议上表示,2010年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不到位的情况仍将存在。他预计,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将有所增长,但伴随多套新建和改扩建炼油及煤制油装置投入生产或提高负荷、部分炼油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增加、地方炼厂生产积极性提高,国内成品油销售仍将是买方市场,竞争全面升级。

 分析人士指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实施,调动了炼油板块积极性,对成品油市场的供求平衡有积极作用。

 天然气供应整体较紧张

 相比之下,天然气供应问题在沉寂多年之后,在这个冬天全面爆发。从刚刚入冬的2009年11月中旬开始,全国范围的雨雪天气和大降温就将天然气存储量几乎完全释放出来,各天然气主产区立即全力增产,一再提高输量和采气量。

 根据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生产运行处发布的数据,1月4日,陕京管道的输气量为7999万立方米,储气库当日采气达到1986万立方米,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向北京输气5300万立方米,比去年单日最高值的4414万立方米增加20%。供应京津地区的大港储气库群2009年12月中旬以来,一直超计划采气。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的突然爆发,天气状况只是诱因,供需紧张和调峰能力建设不足是根本原因。随着201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的继续增加,上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正式投产后更多天然气资源进口,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西线等气源供应的增加,以及大规模储气设施的加紧建设,到2010年底的用气高峰到来时,情况有望比2009年底缓解。
医治“电荒”的N个药方 


 ■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邢佰英

 近几年来,华东、华中部分地区一到冬运高峰就出现“电荒”不再是偶然现象。导致电荒的原因有很多:电厂存煤量不足、电煤运输线路因寒潮天气遇阻、用电量增长以及恰逢煤电双方谈判胶着期。

 要对“电荒”开药方,不妨先从电厂着手。首先,电厂需要增加电煤的库存量。目前我国电厂普遍规划设计的电煤库存量是可供10-15天使用,相比国外一些电厂长达一个月的电煤库存量明显偏少。在冬运高峰期,这样的库存量很容易遭受天气、运输的影响。因此,在冬季供暖高峰期前,电厂应适当扩大存煤量。扩大库存量一方面存在土地紧张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建设投入,这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比如对电厂进行一定的补贴。

 其次,在煤炭遭遇运输瓶颈的情况下,可以换一种思路,即促进电网建设,增加输电的比例。

 国家电网统计数据显示,在从山西、陕西等煤矿集中省区向华东等能源稀缺地区进行能源输送形式中,输煤和输电的比例为20:1。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能源以煤炭的形式“长途跋涉”,被搬运到华东或南部地区的电厂进行发电。何不提高电力的输送比例,将更多的煤炭在当地转化为电力通过跨省区的电网“互联”呢?对此,国家电网正在做有关电网建设的规划,输电有望成为输煤的重要互补形式。

 实际上,要根除“电荒”痼疾,最终要靠电价市场化改革。无论是冬季供暖高峰还是夏季用电高峰,如果电价能够将煤价成本向下游传导,实行峰谷电价,市场之手自然会在用电高峰期将负荷降至合理水平,并起到抚平用电峰谷的作用,“电荒”无疑将得到大大缓解。铁路、海运运力的提升和电网线路的建设,“煤荒”自然也不复存在。
 铁路运能瓶颈亟待打破 


 □本报记者 欧阳波

 电煤告急现象的再度出现又一次暴露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尽管有关部门已要求加大电煤运输力度,但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加快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已刻不容缓。

 近期恶劣的天气加剧了煤炭运输难度,原本承担部分运输功能的公路和海运均遭遇困难。业内专家介绍,相比较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运输的量多、运价便宜、运输相对快捷,因此我国煤炭外运80%以上的重任都集中在铁路运输上。

 长江证券分析师表示,近期沿海煤炭运价连续上涨,运价在一个多月内翻番,也与电厂抢运煤炭有关。恶劣天气同样影响到煤炭海运,寒冷天气使得出海难度增加,压港现象严重,煤炭海运能力也大打折扣。

 实际上,不仅仅是下雪的原因,每到冬季取暖用电高峰时期,煤炭运力紧张局面就会出现,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已是近年来老生常谈的话题,而要解决这个运输瓶颈问题尚待时日。

 目前的解决措施还是应急之举。比如,铁道部与国家发改委6日公布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电煤组织力度,全路电煤装车日班计划按4万车组织。在日常装车组织上,各铁路局灵活掌握,不受电煤装车计划限制,只要有请求,就尽力组织装运。

 而运能建设有望在今年得到加强。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表示,2010年将增加大秦线2万吨重载列车数量,实现年运量4亿吨;侯月线增加5500吨重载列车数量,实现年运量1.7亿吨。加强东部沿海地区的货运组织,搞好铁路与港口的衔接,抓好煤炭等重点物资运输。

 同时,以“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为主的各省区也在加快煤炭通道建设,力争扩大煤炭运输能力。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