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报告中,徐匡迪院士用详实的数据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呈加快趋势。“全球气候的变化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类活动的原因。自然原因包括火山活动、太阳活动等,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则是多方面的,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城市化等。”徐匡迪说,气候变暖使中国西北部的冰川迅速退缩,目前已缩小了21%,预计到2050年还将减少27%。亚洲大部分淡水都来自青藏高原这座巨大的水塔,包括中国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印度的恒河,东南亚的湄公河。水塔没水了,那是很危险的事。
中国碳排放处于世界前列
徐匡迪坦言,虽然中国人均碳排放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及城市化快速发展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中国碳排放处于世界前列。“碳的高排放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走过的路子,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也避免不了。”徐匡迪随后用著名的传统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污染趋势曲线(倒U形曲线)来验证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不发达,此时穷但是很干净;随着工业化发展,能源消耗增加了,污染也增加了,此时变得富有但是肮脏;过了这个阶段,开始工业转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增长,到人均收入3万美元—4万美元的时候,又变得富裕且干净。
目前,中国处于倒U形曲线的左边,正在爬坡的过程中,那么有没有可能打个“隧道”穿过去,不走以环境换富裕的老路?徐匡迪说,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很难,但可以通过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曲线上“馒头包”的高度。他表示,走绿色、低碳经济之路,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责任与贡献。
徐匡迪指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向低碳经济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提高煤的洁净化利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第三步是发展核能和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低碳生活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徐匡迪对这些低碳经济一一进行阐述的同时,还就普通百姓如何顺应潮流过低碳生活举了例子。首先,他给与会人员算了一笔账:用煤发电,经过转换、运输等环节的消耗,最后只有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被用户真正利用。因此,节约用电,对减少碳排放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如果全国三分之一的灯都用节能灯,就相当于造了两座三峡水库。同样,石油从开采到推动汽车跑起来,也只有五分之一的有效使用率。因此,坐出租车消耗的标煤是公交车的7倍,是轨道交通的14倍,我们选择公共交通是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
徐匡迪表示,低碳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不意味着老百姓要过“苦行僧”的日子,更不会降低生活品质,只是需要人们转变一些生活方式、消费理念。他说自己很反感这样的生活方式:“冬天在家里暖气开得很热,只穿短袖,出门时裹个大衣钻进汽车里;夏天家里空调只开十几度,冷得要披上毛衣。”他认为,有限的能源不应为了满足人类追求感官刺激而被浪费。
在本次“天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徐滨士院士作了题为“绿色再制造工程及其应用”的报告,英国诺丁汉大学全球可持续制造中心主任纳彼尔·靳地教授作了题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性”的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市科协、宁波诺丁汉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联合主办。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省政协原副主席王玉娣,市政协副主席华长慧以及来自我市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人员、师生等4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来源:宁波日报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