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中国铁矿石现货吞吐量第一的日照港一片冷清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4-12-16
中国铁矿石现货吞吐量第一的日照港一片冷清

  铁矿石价格接近五年低点,中国八成中小矿山企业被迫停工,中国铁矿石现货吞吐量第一的日照港一片冷清。

  油价低迷,同为大宗商品的铁矿石也愁云惨淡。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已调转船头押注铜矿,而国内的众多中小矿山无力自救,只能选择停工。

  “我所了解的浙江、江西省的私营铁矿企业基本上全停了。”浙江一家中小型矿山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的矿山和选矿厂早在今年5月就已停工,没有停工的矿山基本上是国营矿山。

  “涉及到国企职工,国营矿山没法停工,只能亏损硬抗。”上述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其所属区域的一家中型国有矿山,年产铁矿石一百万吨,按照普氏铁矿石价格折算,每吨成本高达140美元,高昂的成本使得这家中型矿山每个月都要亏损六七百万元,一年的亏损七八千万元。

  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国内的矿山企业开工情况确实在恶化,“80%的选矿厂已经停工,中小矿山的停工比例也接近八成。”他说,随着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走低,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被迫停工,在7月至8月间,中小矿山停工的比例只有50%。

  停工信号已经快速传递到了中游。12月2日,界面新闻记者在山东日照港看到,这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忙,积压港口的铁矿石堆成了一座座暗红色的小山,装卸情景比以前要冷清很多,停靠的船舶数量也在减少。

  一位长期在日照港二港区作业的装卸工人表示,日照港主要接收澳大利亚以及巴西的铁矿石,在这里卸船后会被运往全国各地的钢铁厂。

  钢铁企业的分布左右着铁矿石消费格局。作为全球钢铁产能最大的中国,消费了全球约60%的铁矿石,山东日照港则是中国沿海二十个主枢纽港之一,也是国内铁矿石现货吞吐量第一的北方大港,煤炭和矿石业务占据其全部业务量的80%左右。

  在位于日照市滨海二路的中盛国际商务港办公室里,日照某国际贸易公司的经理,正慵懒的盯着电脑屏幕玩着纸牌游戏,“铁矿石贸易商差不多已经走了三分之一。”该经理告诉记者。在这栋三十层高的写字楼里,曾聚集着上百家来自全国各地的铁矿石贸易商,高处可以轻松俯瞰整个日照港。

  下午五点,这栋大楼的一楼大厅依然空空荡荡。平日,这是白领们蜂拥下班回家的时间。

  赵小军说,在整个日照市区,除了本土规模较大的几家大贸易商,其他一些大小的铁矿石贸易商都集中在金融中心、中盛国际商务港、航贸中心、蓝天国贸和国际大厦5座写字楼内。去年这三家写字楼里共有400家以上贸易商,而目前预计剩下的已不到300家。

  铁矿石价格的单边下跌令中小贸易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一些贸易商干脆选择了转行,“原来这栋楼里有上百家做铁矿石贸易的,现在剩下的已经不多了。”某贸易商仍然清楚的记得,去年的今天,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还是136.5美元/吨,如今已经“腰斩”为69.75美元/吨。“该价格较年初已经下滑了48.3%,这距离五年内的价格低点58美元/吨,仅有十美元的差距。”分析师说,7月至8月的铁矿石价格为85美元/吨,当时业内还乐观预计铁矿石价格不会跌穿80美元/吨。

  “如此大的跌幅确实出乎意料。规模中等的贸易商勉强还能靠关系做一些‘背靠背’订单,而小贸易商只能观望,期待行情能够稳定下来,现在谁出手谁就赔钱。”贸易商说。贸易商拿到的美元矿基本都是亏损的,有些贸易商铁矿石在到港后赔掉了全部保证金,甚至选择违约破产,将铁矿石丢在港口一走了之。

  国内规模较大的铁矿石贸易商,手头现有的铁矿石都已经基本出清。以低价囤货作为主要盈利手段的贸易商出于对后期铁矿石价格走势的悲观,现在也不敢轻易囤货,只是用现货维持关系不错的钢厂需求。

  “国内进口铁矿石的港口库存约1.01亿吨左右,”分析师说,自去年12月份开始,铁矿石库存一直维持在一亿吨左右的高位,“做国内矿山的贸易商基本上歇工了,拿到的国际高价铁矿石的贸易商都砸在了手里。”

  四大国际矿山的成本在20美元-30美元/吨附近,而国内矿企的成本则在90美元/吨以上,缩水过半的铁矿石价格,已经让成本高企的国内矿石企业难以承受。

  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生铁产量同比仅增加0.4%,但铁矿石供应增幅超过需求。国产铁矿石产量增加同比增长7.2%,进口量同比增长16.5%,供大于求成为铁矿石价格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

  分析师称,为了占领市场,国际四大矿山有意在弱市扩大价格下行的风险,继续扩大产能,将东南亚、加拿大、伊朗等国成本较高的中小矿企排挤出市场,同时打压非洲新型矿山。

  “随着中小矿山被排挤出市场,未来的竞争将集中在四大矿山之间。”铁矿石价格仍然会滑向新的价格谷底,击穿2009年58美元/吨低价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