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云南用规范管理倒逼钢企兼并重组

作者:27发布时间:2015-01-28
  中研网讯 2014年11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三批钢铁企业规范公告名单。云南玉溪钢铁集团的玉昆钢铁有限公司、仙福钢铁有限公司,云南永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均榜上有名。再加上于2013年4月首批通过公告的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于2014年1月第二批通过公告的云南曲靖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至此云南省5大区域钢铁企业集团共6家独立法人企业已经全部通过国家钢铁行业规范公告。
 
  “过去,云南钢铁工业长期处于小散弱状态。如今,在《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倒逼下,云南省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了产能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该省工信委的相关负责人日前这样告诉记者。
 
  《规范条件》让云南钢企面临生存危机
 
  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过去云南钢铁行业长期处于小散弱状态。2010年,扣除在建项目后,云南省共有生铁企业43户、生产能力2460万吨、产量1337万吨,粗钢生产企业18户、生产能力2080万吨、产量1294万吨,热轧钢材生产企业18户、生产能力1610万吨、产量1215万吨。扣除武钢集团昆钢股份公司685万吨粗钢产能后,云南省粗钢生产企业平均产能约100万吨/家,产量约50万吨/家。
 
  201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了修订后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其中,在生产规模方面明确要求企业2010年粗钢产量必须达到100万吨,同时为促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合并后的企业可视为一个企业核定规模。
 
  也就是说,按照云南钢铁企业2010年的情况,只有昆钢、德钢和永昌钢铁3家企业能够达到这一条件,其余钢铁企业将直接面临生存危机。
 
  探索钢企实质性重组模式
 
  面对这一情况,云南省钢铁企业唯有尽快开展兼并联合重组,提升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才能适应国家政策的要求。
 
  该省工信委组织编制了《云南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及钢铁工业生产力布局调整总体方案》,确定了云南省钢企兼并重组的总体思路。按照该方案,该省将通过重组调整组建昆明、玉溪、曲靖、楚雄4家区域性钢铁企业集团,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全省56家钢铁企业逐步整合成5家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促进钢铁企业加强和改善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在此之后,云南钢铁企业按照这一思路逐步开展工作,并最终通过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民营钢铁企业进行实质性重组的道路。
 
  2011年10月18日,云南曲靖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为云南第一家通过兼并重组成立的区域性民营钢铁企业集团。在重组初期,曲钢集团由7家股东构成,采用“集团公司+独立法人子公司”的模式运营。为推进实质性重组,曲钢集团各股东之间进行了反复商议和协调,最终于2013年7月取得突破:马龙首锋矿山配件公司退出集团,其余股东在重新调整股权比例的同时,通过实物资产出资的方式,将各子公司涉钢铁的资产全部划归集团,新增注册资本37.5亿元,通过“集团公司+二级法人”的运营模式,实现了集团公司对下属各企业的绝对控制权,逐步完成产、供、销、人、财、物和报表、税收等各方面的统一管理。
 
  有了曲钢集团重组的先例,其他集团的兼并重组也逐步展开。2013年8月30日,由13家玉溪市钢铁骨干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云南玉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之初的玉溪钢铁集团是一个松散型的集团,采用“集团+子公司”的模式运营。在此之后,经过对集团下属单位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经股东协商,原13家股东中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或不愿参与实质性重组的4家企业退出了集团,剩余的9家企业进一步调整股权结构,采取“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模式,重新组建了云南玉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母公司),云南玉溪钢铁集团玉昆钢铁有限公司(子公司)、云南玉溪钢铁集团仙福钢铁有限公司(子公司)和下属的9个分公司。目前,玉溪钢铁集团所有工商注册变更、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已齐备,初步完成了实质性重组的基本工作。
 
  2013年12月30日,云南永钢钢铁集团完成工商注册,通过资产整合、统一法人的模式初步实现了实质性重组。具体重组模式为:2家股东企业分别将自身涉钢铁资产剥离后,以实物出资的方式投入云南永钢钢铁有限公司,然后设立3个子公司,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云南永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兼并重组使行业竞争力提升
 
  兼并重组不仅提高了云南省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也让云南钢企的组织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优化了产能布局,促进了产业升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过剩产能,有效提高了钢铁企业各种经营要素的利用效率。
 
  一是装备水平有效提升。据悉,在兼并重组开展之前,云南省钢铁工业整体装备规模水平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矛盾突出。据2010年统计的情况,当时云南省58座炼铁高炉中,400立方米以下高炉有29座,比例高达50%;40座转炉(电炉)中,3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有10座,占全省总数的25%。在兼并重组过程中,云南钢企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现有5大区域性钢铁企业(集团)共有炼铁高炉39座、炼钢转炉39座、电炉6座,高炉最大容积2000立方米、转炉最大容量120吨、电炉最大容量80吨,已全部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其余未纳入兼并重组和规范管理的小企业现有落后装备也将逐步淘汰。
 
  二是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高。云南钢企将节能减排改造与兼并重组相结合,陆续配套建设了一批高炉煤气发电、转炉煤气发电、烧结脱硫、转炉除尘等余热余压利用设施和环保设备。
 
  三是市场秩序逐步规范。长期以来,建筑钢材占云南省钢材产量的80%以上,企业之间相互压价,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经营,无力再拓展新的领域。通过兼并重组,云南5家区域性企业集团的主体地位得以明确,并通过集团内部的统一产供销管理和集团间的协调,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秩序,将钢材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确保企业盈利能力。同时,在当前进口矿价格大幅下跌、云南省内焦炭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5大企业通过协商减产、合理定价等方式,维持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未出现胡乱压价、扰乱市场等现象。
 
  四是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有序推进。在兼并重组和规范条件实施过程中,云南省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迫其退出市场;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项目,除兼并重组过程中的填平补齐、技术改造项目外,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钢铁项目;淘汰了一批小烧结、小高炉、小转炉、小电炉、中频炉等落后工艺装备;对违规建成项目进行清理整顿。据悉,目前云南省申报并通过国家钢铁行业规范公告的粗钢产能为2680万吨,基本实现了粗钢产能到“十二五”末控制在3000万吨以内的目标。
 
  鼓励进一步深化兼并重组
 
  虽然效果明显,但云南省工信委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兼并重组和规范管理工作仍面临诸多考验。
 
  首先是全面完成实质性重组任重道远。目前,除曲钢集团已经基本完成产、供、销、统计、税收的统一外,玉溪钢铁集团和云南永钢钢铁集团的兼并重组仍停留在工商注册阶段,“统一报表、统一社保、统一项目申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证照、统一财务核算、统一产供销管理”等工作推进缓慢。同时,3家钢铁企业集团都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不规范,原股东公司的法人并未放松对原企业的控制,基本仍是原班人马在经营管理。
 
  其次,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云南钢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在此情况下,企业难以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过多资金,但随着新的环保排放标准实施和行业规范动态管理的要求,将使企业面临无力投入、不投入则出局的两难选择。同时,重组后的企业仍面临持续的“磨合期”和“阵痛期”,给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和挑战。
 
  此外,跨区域兼并重组推进困难、兼并重组政策支持不到位等也制约着兼并重组的进一步推进。
 
  该负责人表示,云南省将督促和引导企业加快实质性重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严防“走过场、开倒车”等情况出现;同时,将进一步深化兼并联合重组,鼓励企业沿产业链上下游开展纵向联合重组,鼓励未能参与前期重组的企业开展新一轮兼并重组,鼓励现有5大集团之间继续开展联合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