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的信贷紧箍咒
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步伐,正在提速。
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钢铁、电力、煤炭等行业,提出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土地“闸门”,并计划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价格机制的作用,提高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的综合成本,从而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市场需求。事实上,2009年底和2010年初,国务院已两次就淘汰落后举行专门研究会议,可谓相当罕见。钢铁等戴着“过剩”帽子的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一只现实的有形之手已在落下。出于对国内钢材库存的持续走高,以及对钢铁业产能过剩的担忧,银行业将逐步收紧对钢铁企业的信贷发放。
“其实环保调控等方式的话,由于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我们现在基本都能达标。现在,我们最害怕的,还是银根的收紧。”1月22日,河北一家民营钢厂的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表示。
信贷“紧箍咒”
“针对钢铁这一产能过剩行业,我们行已经有了明确的文件,要求控制贷款。”近日,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主管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就有不同的文件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提高风险意识。”
据媒体报道,1月6日,银监会签发文件,提示银行关注对钢铁企业的信贷风险,并要求对钢铁业运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会同发改委、工信部、中钢协等部门专门召集了会议。而此前的200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也曾联合发文,要求对包括钢铁在内的六大产能过剩行业从严审查和审批贷款。密集的风险预警背后,既有对央行收紧流动性的猜测,更是对钢铁业产能过剩、库存叠加的担忧。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月14日,全国主要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达1245.6万吨,同比增长100.8%,环比增长7.6%。主流钢材品种库存显示,螺纹钢445万吨,同比增长170%;热轧卷板395万吨,同比增长178%;线材112万吨,同比增长83%;冷轧88.6万吨,同比增长25%;中板121万吨,同比增长16%。疯狂的数字背后,是钢材库存的结构性风险正在积聚。
上述国有银行主管人对本报记者表示:“钢铁业产能的过剩,可以说是众人皆知了。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目前,我感觉政策是越来越紧。”
“分类”控制
1月22日,华东一家国有钢企的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们还没有感受到什么贷款收紧的迹象,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对钢厂的经营效益还是非常关注的,沟通也很密切。”
上述国有银行主管也向本报记者表示:“即使对产能过剩行业,我们也不能一刀切。我的理解,从银行业来说,逐步收紧信贷,不是针对大企业,而是针对中小企业的收紧。”不过,“对于新上项目,我们一般不会轻易支持。即使是大型如宝钢,也要看清批复、证件等是否齐全,然后,提高对钢企库存消耗、加速周转之类的要求。”
“最难受的还是我们民营的钢厂。”上述河北民营钢厂的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由于该企业属于中型规模,经营效益尚可,因而,其尚能得到地方银行在信贷方面的部分支持。“但是近来,银行方面也会主动提出要看我们报表、销售合同,增加了对企业的走访。”
尚能受到贷款眷顾,还属于“幸运儿”行列。
“我们公司成立快10年了,从来就没有银行给过贷款。”唐山一家小型民营企业的高层表示,国家的产业政策通过设置环保、土地等门槛,在政策上对小钢企就实行了贷款限制。该人士告诉记者,在唐山遍地林立的中小钢企中,普遍通行的融资方式是,倚赖于“中字头”的大企业。“大型企业有较多信用和贷款额度,可以开承兑。因此,我们可以与他们合作,比如以我们所有的内矿与对方进口的外矿进行交易,一旦资金不足,则我们以一定的物品、原材料进行抵押,约定时期以等于或者略高于银行利息进行付款。”他说,“而大企业,则对我们采取监管的方式防止风险。”融资如此被动,这家企业希望,在国家放开设立外资以及私人银行后,小钢企的融资渠道也可以得到拓宽。
不过,22日,一家外资商业银行的企管部负责人却这样对本报记者表示:“其实我们外资银行比内资银行更加谨慎小心,更加不想碰敏感行业和企业,因为,我们对国家政策没有任何抵抗力。”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作为商业银行,其还是倾向于放贷给大型企业。“我们会关注行业状况,但还是主要看个案。对于原有的大客户,我们的政策也不会改变,只是贷后政策我们会加强。”
而市场状况的恶化,让中小钢企的处境更加艰难。上述唐山钢企的人士告诉记者,“带钢钢坯每吨从3500元掉到3360元,但原材料却涨了不止100元。尤其是焦炭,从1900多元涨到2100多元,原料涨得没了边,但钢价却上不去。”“如果只是亏损一个月,我们还能挺,但是再持续两三个月下去,我们就只能关闭高炉了。”这也正是众多中小钢企萌生退意的缘由。钢材贸易商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此前,高企的钢铁社会库存背后,是众多贸易商豪赌春节行情的期望。
1月22日,贸易商上海百营集团的董事长崔建华告诉本报记者,虽然,目前银行对于大型贸易商还是没有怎么收紧贷款,“暂且没有充分感觉到这一点”,但“风险无处不在”。“就像这两天,行情跌得很厉害、很明显。我们本来以为,到春节之前应该没有问题,但现在看来,风险随时会发生,包括银根缩紧——不再新增贷款,或者收回已发贷款。”崔建华说。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