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世界银行在京发布《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为9%,高出此前预测的8.7%。 该报告指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球GDP下降了大约2.2%。2010年预计增速达到3.2%。不过,随着财政刺激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放缓步伐。 而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最引人注目。“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得益于中国政府采取的有力措施。”世界银行预测局局长汉斯·蒂莫说。 他预计,中国在2010年的通胀压力不会太大,但是资产泡沫价格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他建议中国逐渐退出刺激政策,“因为退得太早,或者太晚,都会对经济带来不利因素。” 日本过去就是因为过多地刺激经济,而没有选择在适当的时候退出,进而引发10多年的负增长。 这种情况也在全球存在,刺激政策退出太早或者太迟,都会造成经济第二次衰退(经济负增长),但是,“暂时经济再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出口正增长弥补投资下降 世界银行预测局在2009年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值是8.7%。 不过新近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为8.7%,特别是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强劲,达到10.7%,这使得世行判断,2009年中国经济增幅仍将很快,并于近期上调了2010年的经济预测。 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解释说,经济增长的第三架马车——消费,呈现平稳、中立的态势,另两驾马车表现一消一长的态势。 “我们判断,2010年全球经济的出口前景好于去年,中国的净出口也将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而出现回升;投资则相反,去年危机情况下的投资上升太快,今年不太可能继续保持这样的增幅,将会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他说。 国家统计局迄今没有给出09年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一般认为,09年的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是负数,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最大,消费则次之。 2009年中国全年名义投资增速是30%以上,实际增速则更快。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不过,汉斯·蒂莫强调,中国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在信贷过于宽松的情况下获得的,这使得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资本而不是劳动,这种增长存在一定的问题。 特别是在去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转正之后,今年的通胀压力不会有大的增加,但是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日趋显现。“这是刺激政策需要逐步退出的重要原因。”他说。核心提示:世行预测局局长汉斯认为,现在探讨中国什么时候撤出刺激政策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保证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的实现。 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 汉斯·蒂莫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尽管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增长潜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经济的增长不能总是寄希望于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将是最好的方式。因为经济刺激政策总是有一定限度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刺激政策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的日本政府连续实行了几个经济刺激计划,希望通过公共建设项目和贷款计划来迅速振兴经济。但是结果却很令人失望,从1996年到2002年,日本经济依然停滞不前,人均GDP只有0.2%的微小增长。持续的经济刺激政策最终并没有提高日本的经济增长率。 导致如此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没有转换成通过服务业和消费来拉动。因此政府刺激经济的效果意义不大。 汉斯·蒂莫认为,在经济复苏的初始阶段最大的推动力通常是政府,但是,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私人资本必须取代政府投资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恢复和增长。否则,就会出现经济的螺旋下降,出现泡沫风险。 不过,经济刺激政策的撤退也不能过快,因为民间资本的复苏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民间资本尚未准备好,经济刺激政策就完全撤退,也会导致经济再次出现危机。 汉斯·蒂莫强调,“刺激政策的调整与经济复苏的快慢没有必然关系,经济刺激政策撤退的时机应该取决于各国的财政空间。” 比如东欧各国虽有财政刺激但经济复苏仍然缓慢,而他们的财政空间已经不大,可以考虑撤退。而中国的政府财政现在仍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实行刺激政策。 汉斯补充说,现在探讨中国什么时候撤出刺激政策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的实现,如何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以避免经济对重型工业的过度依赖。 韩伟森也表示,人们往往过于关注如何刺激经济,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刺激本身有不利的一面。从长远来看,中国必须找到合适的替代刺激政策的途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