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 资讯详情

山西焦炭比重连续十年下降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好转,钢材价格持续上扬,钢厂对焦炭的大量采购带动了整个焦炭市场成交火爆的繁荣景象。新年伊始山西焦化协会连续上调了焦炭指导价:1月初山西焦化协会下发《关于2010年元月有关焦炭市场的指导意见》,确定1月份焦炭价格(车板含税)1850元(吨价,下同);接着又提出补充意见,从 2010年元月10日起,将焦炭指导价提高到1950元(车板含税)。两次提价后,焦炭指导价比去年12月份上涨200元。而从1月中旬的山西焦炭企业的报价看,一级焦已经涨到2000~2020元。有专家分析,焦炭价格的回暖将促进整个行业盈利的提升,企业也将从中受益,后期焦炭价格震荡上扬的走势或将暂时延续,但还应谨慎对待市场转暖,因为山西焦炭行业的收缩已是大势所趋。

  十年比重连续下降

  尽管山西焦炭产量也在大幅度增加,但占全国焦炭产量的比重连续10年都在逐年下降。据统计,山西焦炭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从1998年的44%降到了2009年的20%,减少了24%。而周边的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五省区占全国焦炭产量比重从 1998年的15%攀升到35%,增长20%。在焦炭市场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山西焦炭市场在严重萎缩。

  相关人士认为, 2006年3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标志着山西省焦炭行业收缩期的形成,此文件将钢铁企业焦炭产量占焦炭总产量的33%提高到50%以上,表明了国家焦化产业政策将向钢铁企业倾斜,意味着焦化企业焦炭产能向钢铁企业转移5100万吨以上。该文件的实施是山西省焦炭行业收缩期的开始。而山西省政府发布的《山西省焦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到2011年山西省焦化企业数要从目前的270多家减少到150家以内,到2015年底,焦炭产能最终将产能控制在1.2亿吨之内。这表明事实上山西焦炭的产量已经离顶点不远了。

  六大因素加速收缩

  据山西省焦炭集团公司专家苏亚杰分析,山西焦炭市场的收缩有六大原因,其中技术因素四个,生产布局因素两个。四个技术因素包括,一是采用富氧喷煤等节焦技术;二是用废钢电炉炼钢,用废钢电炉炼钢是循环经济模式,用废钢电炉炼钢的比重增加,相应的焦炭需求会不断减少;三是非高炉炼铁技术革命对焦炭需求的影响,融熔还原炼铁和直接还原炼铁是两大类非高炉炼铁技术,炼铁不用焦炭;四是提高钢材质量降低钢材消耗,中国已开发出了高强度、高韧性、长寿命新一代超级钢,其强度寿命是普通钢的两倍至两倍以上,必将降低钢材消耗,影响焦炭市场需求。两个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因素包括:一是国内钢厂建焦化厂;二是国外建焦化厂对焦炭需求的影响。

  五大防御迫在眉睫

  专家认为,山西90%以上是独立焦化企业,将面临较长时期的焦炭销售市场压力。因此,积极组织山西焦化行业的战略防御已迫在眉睫。专家建议:

  ——适当延长战略防御期。焦炭迟早要退出炼铁业,与其在钢厂新建焦化厂不如学习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等待新的非焦炼铁技术成熟,避免新建焦炉造成的损失。

  ——提升4.3米捣固焦炉技术与装备水平。世界焦炉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焦炉大型化是有高效环保、经济合理积极的一面。山西省有大批4.3米捣固焦炉,在4.3米捣固焦炉上组织实施干熄焦、余热回收、污水处理、无烟装煤、出焦除尘、焦炉微负压操作等节能环保技术。

  ——调整“关小上大”为“关小保大”的政策。目前,一些大型焦化企业提出“关闭部分4.3米焦炉,购买关闭焦炉的生产能力,集中力量上7.63米大型焦炉”的意见。关闭部分富裕焦炭生产能力是对的,但是再上7.63米焦炉一定要慎重,切不可在没有确定钢厂需求的情况下上大焦炉,否则将会造成更大损失。应将“关小上大”的政策,调整为“关小保大”。

  ——制定政策引导部分焦化企业转产。山西焦化行业已经不只是转型问题,而是部分焦化企业应该转产的问题。应及早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主动引导企业转产。焦化企业转产省内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加快焦化企业联合,有效地组织战略防御。比如承担城市煤气的企业和焦炉煤气生产甲醇的企业应安排满负荷生产,优先安排铁路运力。若一律安排减产,则城市煤气无法保证供应,甲醇无法正常生产。焦炉煤气没有利用的企业则应分类减产或关闭。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山西焦炭交易中心、期货交易、电子商务、货款托管、焦炭物流等焦化行业服务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