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耐火材料>> 资讯详情

中国钢铁业问题重重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中国钢铁业发展似乎一直都在磕磕绊绊中前进,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其发展历程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政府的影子,而且政治因素一直是主宰其命运的最主要的绳索,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全民大炼钢,还是新世纪的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之路,政府的影子效应均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钢铁业,虽然历经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数次洗礼,但其并没有突破体制真正成长起来,仍被重重体制因素所困扰,并成为经济改革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纵观今日中国钢铁业,国企一头独大,但生息不佳,其发展之路布满重重阻隔;而有活力的民企却被层层挤压,发展空间越来越狭隘。


中国钢铁业问题重重

  首先,中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超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家,2009年全年的粗钢产量达到5.678亿吨,同比增长13.5%,再次创下单个国家增长新纪录。但是与此同时,世界粗钢产量却在同比下降中,据国际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2.2亿吨,同比下降8%,其中美国粗钢产量为5810万吨,同比下滑了36.4%,欧盟粗钢产量为1.391亿吨,同比下滑29.7%,此外,拉丁美洲、独联体等大部分国家粗钢产量均在下降中。

  但是反观中国,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47%,较2008年提高8个百分点,中国粗钢产量不降反升,固然有市场需求预期的带动,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市场前景良好,但粗钢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半壁江山的中国,其经济分量和人均收入又能占到世界多大的比分呢?而且,同为金砖四国的巴西、印度、俄罗斯目前也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阶段,其钢铁业发展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如此夸张。

  严重超载的产能造就居高不下的库存,在贸易战迭起的2010年,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更加严重,据权威部门预测,2010年中国钢铁产能将突破7.1亿吨,粗钢产量将达到6.2亿吨,而国内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不会超过5亿吨,抛开其他因素,用于实体经济的钢材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其次,中国钢企普遍盈利能力差。产能过剩和库存过高造成直接的不利因素就是中国钢企盈利能力普遍不强,民营企业尚可,但国有企业的主业似乎就从来没有真正的盈利过,与国际一流钢企相比较差距甚远。

  2009年《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中国包括宝钢、河北钢铁集团和沙钢集团三家钢企入围,但是三家钢铁的利润总和尚不及世界最大钢企安赛乐米塔尔一家的利润。2009年安赛乐米塔尔营业收入是1249.36亿美元,利润是93.99亿美元;而宝钢是355.166亿美元利润是23.14亿美元,河北钢铁集团是244.337亿美元,利润是1.3亿美元;沙钢集团是208.969亿美元,利润是4.84亿美元。营业收入方面安赛乐米塔尔公司是三家公司总和的1.55倍,利润方面安赛乐米塔尔公司是三家公司总和的3.2倍,与2008年相比,营业收入方面中国三家钢企有所增加,但是利润却呈现下降趋势。

  造成钢企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很多,体制方面的因素或许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每个国有钢企几乎都毫不例外地背着一系列历史包袱,再加上效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都成为压制中国钢企发展的主要障碍,以致于很多钢企不得不走多元化之路,甚至靠倒卖铁矿石来增加收入,这或许是造成中国铁矿石谈判屡战屡败的一个深层原因之一。

  再次,集中度不高也是制约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不到50%,各类钢铁生产企业4000多家。而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主要钢铁生产大国的集中度普遍都在80%以上,生产企业的数量也远远低于中国。

  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的不利后果直接体现在历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历届铁矿石谈判,由于国内钢企分散、各怀心事,缺乏足够的凝聚力,所以,虽然中国世界铁矿石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市场,但最后终以失败告终,这一点和产业集中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中国钢铁业路在何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钢铁业地各种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由此弊端产生的一系列不利后果严重制约钢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重重体制壁垒包裹下,在国进民退、地方利益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业路在何方?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指出,中国钢铁业要想突破目前的不利局面。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冲破层层阻力,对钢企实行有效的兼并重组,培育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2-3家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鼓励生产要素向国内大型钢企集中,国家在政策上支持大型钢企积极开展区域内和跨区域的联合重组,努力减少国内钢企数量。在最近的几年中,宝钢、河北钢铁、武钢和首钢、沙钢等国内企业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推进,并取得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利益的困扰,跨区域兼并重组进展较为缓慢,而且已经完成兼并重组的几家钢企在实质性融合方面进展也较为缓慢,“兼并重组想要取得真正实质性进展,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不仅仅要打破地域上的利益格局,也需要打破企业间的利益格局。

  其次,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增加钢制品的附加值。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决定,目前中国大部分产能集中在含金量较低的建筑钢材方面,国内市场对建筑钢材的渴求依然十分强烈,而真正含金量高的产品仅仅集中在宝钢等少数几家企业中,而且效益仍十分有限。而真正技术含量较高的钢材依然十分紧缺,目前紧密机械制造等要求较高的钢材原料仍需向国外进口。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抑制长材产能,支持精品钢材发展,并与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结合起来,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

  再次,按期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工作,在产业布局上更加合理。全面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的转炉和电炉,进行技术升级,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60%以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原材料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十五”末明显下降,能源消耗达到国家限额标准,基本实现余热余能100%回收利用,加强节能减排的“示范钢铁企业工程”。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钢铁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钢铁工业大国的梦想,并跻身于世界钢铁大国行列,但是不可否认,我国距离钢铁强国还需走很长的路。“从纵向比较成就很大,从横向比较差距不小。这也是国内钢铁业与国际接轨遭遇的难题。因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加快企业的兼并,减少更多的中间环节,破除钢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制约,最终能够改善我国钢铁企业分散、出口渠道多、区域布局不合理、信息化程度过低、国内企业互相打价格战等问题。”

  可喜的是,虽然前进的道路困难重重,但是在国家大力推行下,各种难以突破的障碍正在逐渐被融化,宝钢兼并广钢、韶钢和八一钢铁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首钢重组通化钢铁将使这一步伐更前进一步;河北钢铁集团整体上市进一步消除了兼并重组后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实质性的合并成为可能;而即将颁布的淘汰落后产能条列则为叫嚣多年的政策真正落地,虽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但毕竟已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