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对接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得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更为清晰、明确。通过产业转移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国际经济战略的核心,也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此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比如“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是什么关系?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走出去”的目标和方向,“走出去”就是要往“一带一路”国家走。再比如,“走出去”应该怎么走?不少人天真地认为就是把中国的过剩产能转移到“一带一路”国家去。又比如,欧美发达国家、拉丁美洲国家、非洲国家离“一带一路”尚远,如何与产能转移对接?也有人认为这些地区既然不是“一带一路”的核心,便不属于中国“走出去”的重点。
凡此种种表明,对于“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产能转移,仍有诸多模糊乃至误解的地方。厘清这些疑惑,对于更好地执行“一带一路”设想和中国的整体对外经济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好地推进企业“走出去”,都具有重大意义。
实际上,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非始自今日。统计显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早在2005年即已达到126亿美元,此后逐年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559亿美元,2013年则达到1078亿美元,成为当年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大国。可见,中国企业“走出去”并非源自“一带一路”战略,然而“一带一路”战略的确将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产生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使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了统一的战略。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对于促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经济起飞、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面对的现实,客观上需要通过“走出去”实现过剩产能转移、引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仅就“一带一路”规划而言,它告诉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应服务于更大的国际经济战略,“一带一路”规划则是这一大战略的重要支点。企业要走出去,要实现国际产能合作,最好的选择、最优先的方向是朝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地理上接近,具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广阔空间,同时还具有得益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遗韵和文化认同,这些都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企业“走出去”作为实现这种联系和合作的主要形式,其与“一带一路”的内在契合性与一致性显然就在其中了。简单地说,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海外投资并购、产能转移、扩张市场等方式实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如果你不清楚往哪里走,那就往“一带一路”走。
然而,同样应该强调的是,“一带一路”虽与企业“走出去”关系密切,是“走出去”的优先方向,却并不会也不应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更广泛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产生限制。
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来说,走出去目的多重,相互交织。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固然需要把某些传统产能转移出去以腾出空间,但同样需要(甚至更需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填补空间。其中,通过跨国并购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产业、优势资产是主要方式之一。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低迷,资产价值低估,大量优质资产待价而沽,这为具有资金优势而研发和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大型的代表性民营企业,近几年通过海外并购收购了欧美发达国家不少企业和资产,大大加快了我国企业技术升级和形成竞争力的步伐。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并购与“走出去”,主要方向之一是欧美发达国家,虽然这些国家并不一定处在“一带一路”上。
不仅如此,即使是发展中国家,拉美和非洲许多国家也不直接处在“一带一路”沿线,但拉美和非洲许多国家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很强,是中国产业转移和海外投资的重点区域。李克强总理目前正在拉美国家访问,巴西一站就达成了巨额的经济合作与海外投资协议,这就是证明。此外,发展中国家经济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水平低下,无论在“一带一路”沿线还是其他地区,真正能够“走出去”的企业、真正能够对外合作的产业,一定是具有先进性、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对此外贸要有清醒认识。
一言以蔽之,“一带一路”与企业“走出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一带一路”是引领,而不是限制。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