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30年来首次出现趋势性下降,粗钢产量与产能反而继续呈现粗放式增长。钢铁行业的深层次问题更加凸显,减产升级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
在过去1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国有、民营钢铁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都进行了快速扩张,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求。但由于全国性项目集中审批机制失灵,一些重要钢铁项目久拖难批,一些地区自行放任钢厂建设。经过10年左右的无序发展,许多地区的钢铁产业布局偏少,部分地区的钢铁产业分布错位严重,技术升级动力不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各类建设处于饱和状态的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却没有足够的钢铁产业支撑。
不过,近年来,西北、华南的钢铁基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许多地区已经实现区域自足甚至局部过剩。例如,新疆就在去年出现了钢铁产量增速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阶段性严重过剩态势,不少新疆钢铁企业只好返回内地争夺市场。随着我国钢铁产销矛盾越来越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相降价频繁上演,钢价从2008年的顶峰下降了近70%,企业亏损不断增多,行业利润越来越低。
所以面对日益加剧的供需矛盾,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我国钢铁产业减产升级已迫在眉睫。
然而钢铁产业是不少地区的主要税收来源和就业出路,甚至是个别地区经济社会变化的敏感晴雨表。尽管减产升级已经成为了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认知,但是对于一些钢铁集中产地,例如河北唐山等地,在经济形势不佳、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以及地方政府都没有多少推动企业减产升级的实在动力。
我国也对钢铁产业进行过多轮整顿和减产行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也采取过“关、停、并、转”等方式强力推进,但总体效果不如人意,一些计划和项目最后甚至不了了之。回头分析,关键是没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鉴于钢铁企业对不少地区在经济、就业等方面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依赖钢铁企业的区域,急待来自外部力量推一把,或许才能真正出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的实际行动。
我们应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把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传导,在巨大的市场压力倒逼下,实现企业减产目标。争取在未来5到10年,使得近2亿吨粗钢产能将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被陆续淘汰。
那么应当如何做呢?
首先,应依据新环保法的标准,倒逼一批环保意识淡漠、环保设施不全的钢铁企业退出。根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现有钢铁企业至少需要新增环保投资700亿元才能达到新环保法要求,一些前期环保投入欠账过多的企业将不得不被市场淘汰。
其次,需要全面推行连铸连轧等先进生产工艺,还要分阶段加快淘汰750以下的冶炼高炉,同时应该鼓励设备工艺先进、坚持技术创新、产能转移海外的钢铁企业发展升级。据悉现已有不少钢铁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设备升级改造,提高特优产品比重,积极减产量增质量。如一些不锈钢企业实现了镍矿直接入炉冶炼的热装热送,以及后续工艺的连铸连轧。
再次,随着“一带一 路”战略的迅速推进,还将有更多钢铁企业将产能转移海外。产能外移战略既可以规避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又可拓展海外新兴市场,帮助我国钢铁企业实现减产升级、增强综合能力的长远发展目标。
最后,还需要政府进行统筹协调甚至托底解决。为了尽量减少我国钢铁产业新一轮大变革带来的压力或动荡,相关政府主管统筹部门须先做好摸底调研,主动进行政策引导,积极开展沟通协调。
结合以上四点,才能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使得之前的目标--未来5到10年,陆续淘汰近2亿吨的粗钢产能,得以成为现实。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