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本月早些时候下调铁矿石、铜和镍的价格预期后,世界著名评级机构惠誉(Fitch)日前将澳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Billiton)及力拓 (RioTinto)的评级展望从“稳定”降至“负面”。据澳媒体跟进报道,必和必拓的评级依然为A+,但惠誉称,该公司在5月份将部分资产拆分进新公司 的举措短期内将对信用评级带来负面影响,令预期自由现金流承压。力拓的评级为A-,对其主要产品——铁矿石的价格看淡是惠誉降低力拓评级展望的原因。惠誉 在一份声明中称:“虽然具有行业领先的低成本优势,但大多数收入和利润由单一商品所创造的情况使得该公司暴露于重大风险之下。”
在当前铁矿石价格处于相对低位以及国外矿山利润压缩的背景下,“走出去”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同时也要意识到既然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海外投资自然也 不例外。铁矿石项目周期较长,从勘探到开采,需要花费5-10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资源储量、矿石品位、物流、生产成本等,所在国与我国的外贸经 济关系及其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政治经济环境与法律环境等都存在运营风险。
我国铁矿石资源开发“走出去”也有近30年历史了,1987年,中钢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有限公司组成契约式合营企业,合资开发经营恰那铁矿,是中国首个海外铁矿投资项目。虽然,陆续有首钢、宝钢、武钢等大型钢企着手上游产业链的拓展,加快海外寻矿的步伐。然而,由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在投资理念、管理经验、风险防范等方面尚未成熟,导致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项目甚至换来搁荒的惨淡格局。
因此,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要充分做好铁矿石开发项目的前期勘探与调研工作, 着重分析项目自身和上述各类风险因素,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与防范体系,使风险降到最低,争取以最合适的资金投入,获得最优的投资回报,造福于未来我国钢铁 行业的发展。
我国当前对国外铁矿资源的获取主要以贸易方式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富铁矿石。由于进口方式较为单一,在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波动时,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这与我国十多年的“全球铁矿石最大进口国”之称所不符。
在与外商的合作形式上,我国企业在2008年之前,多采取以全资收购绿地项目或已建成矿山方式为主,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2009年以后,参股方式 合作开发矿山或获取铁矿协议供应量才渐渐多起来。我们可以效仿日本,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灵活采取购买矿权、股权,合资、独资、参股等多种经营方式,以合作共赢作为出发点,琢磨出“以矿养矿”的经验,在增大合作成功几率的同时,转移风险,使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