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青海省国土资源科技信息中心获悉,“十二五”期间,青海省紧紧围绕省“358地质勘查工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358地质勘查工程”第一、第二、第三阶段,“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一、第二阶段和“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矿产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全省新的资源勘查开发格局初步显现。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地质勘查新局面。地勘投入不足曾一度制约青海地质找矿工作的持续推进。“十二五”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共同努力,争取到国家地勘专项资金50亿元,用于加强青海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与资源评价。同时,青海省还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十二五”后几年,在地质勘查找矿空间压缩、国家和社会投资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青海省仍保持了较高的勘查投入势头,确保了勘查成果的涌现。
——深化矿业权管理改革,助力激发活力。“十二五”以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地质勘查实现重大突破的实施意见》、《地质成果奖励办法》、《青海省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青海省地质勘查工作。
2011年~2015年,青海省安排各类非油气类地勘项目3209项次,累计投入地勘资金132.8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项目1053项次,地勘资金40.14亿元,占总投入的30.22%;省地勘基金(含州、县财政资金)项目1171个,地勘资金33.46亿元,占总投入的25.19%;社会资金项目1066个,资金59.23亿元,占总投入的44.59%。此外,油气勘探投入资金46.5亿元,完成钻探工作量71.12万米。
5年来,青海省从事地勘工作的人员由2011年的12686余人增加至2014年的15345人。各项工作量持续增加,其中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完成面积达28.87万平方千米,钻探、槽探工作量增加了3倍。
——持续的地勘投入催生了一批重要的找矿成果。5年来,以16个整装勘查区为主体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找矿成果显著。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覆盖率由2007年的7%提高到40%,累计圈定物探异常1229处、化探综合异常1416处,发现矿(化)点及矿化线索487处,提交矿产地、普查基地117处。“十二五”期间,提交可供开发的大中型矿产地69处;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石油1.7亿吨、天然气977亿立方米;新增其它矿产资源储量煤炭24亿吨、铁2.8亿吨、铜78万吨、镍106万吨、铅锌138万吨、岩金108吨、钾盐3.05亿吨。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初步形成了“三大基地”:祁漫塔格千万吨级铁铜镍铅锌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东昆仑千吨级金矿勘查开发基地、柴北缘煤炭勘查开发基地,为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实现“三大突破”:东昆仑镍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探获镍资源储量106万吨,共伴生铜21.76万吨、钴3.81万吨,达到超大型规模;柴达木盆地深部钾盐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探获氯化钾资源量3.05亿吨;玉树-沱沱河铜钼铅锌银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探获铜铅锌资源量达千万吨。取得“三大发现”:祁连山(8.780, 0.00,0.00%)木里地区首次在我国陆域发现和采集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在共和-贵德盆地首次钻获干热岩,井底温度达183℃;在海东地区发现约840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壤资源。得到“三大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大幅度提高;地质科技创新和研究水平大幅度提高;地勘队伍工作能力大幅度提高。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