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处理僵尸企业至少说明改革已动真格 “下岗潮”即使有也不是洪水猛兽

作者:27发布时间:2016-01-19

  据媒体报道,随着处理“僵尸企业”的工作不断推进,一些人开始担心是否会引发新一轮“下岗潮”。对此,专家表示,处置“僵尸企业”带来一定的下岗问题是难免的,但这只是阵痛,并不会引发所谓的下岗潮。

  自《人民日报》在今年重提“下岗”一词,下岗问题就不用再遮遮掩掩,可以正大光明地讨论。至于是“下岗”还是“下岗潮”,不过是个修辞问题。潮来了,专家说没有也没用。

  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和下岗潮,这是一个问题的不同维度,既是因果性,也是相关性。处理过剩产能,一定要处理“僵尸企业”,也一定会引发破产和失业,或者说是“下岗”。话题触及“下岗”这个颇具历史感的专有名词,至少说明改革是在动真格了。

  谁都不喜欢下岗,但下岗又是市场经济的标配。当一个市场累积了太多的老化产能及企业,市场力量就要驱动出清。这是一个压缩的过程,一部分产能、企业和人员被抛出市场,痛苦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特别是对个人。经济学说,通缩挺好的,大衰退也挺好的,只要你没有失业。可见,失业与否,决定着个人对市场环境的全部观感。

  但凡说到下岗,1998年是个可以对表的年份。那一年前后,国企制度性出清,上千万人下岗,这个滋味对当事人而言绝不轻松,也无需粉饰。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重新找了工作,尽管1998年在宏大叙事下是个改革的大年并成为后来经济起飞的基础,但下岗的人心里总是不舒服。

  1998年前后,劳动力的流转还很薄弱,尤其是国企职工,更是从未想过。十八年后的今天,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已经不是什么“骇人听闻”,跳槽和创业,民工荒和招聘季,见怪不怪。在民营企业和互联网公司,裁员和失业都再正常不过。十八年前的事情,我们现在做起来不会更困难,政府可以调动的资源更多,民企和服务业可以提供的岗位更多,下岗后的境遇总不会比1998年差。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下岗不是目的,改革才是目的,我们负担不起不改革的成本,否则这些年发生在东北的经济困境,并非不存在扩展的可能性。东北国企众多,职工恋栈,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远不如南方市场,企业和职工双双陷入次优选择的“囚徒困境”,维持一个低水平的双输发展局面。

  在市场经济里,流动即效率,下岗是中性的,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无论哪个要素市场,资本、土地、原料、技术和劳动力,充分流动起来,才能解决错配和浪费,才能解放效率,避免巨大的机会成本损失。“下岗”这个词本身就不合时宜,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因此,“下岗潮”即使有,也并不是洪水猛兽。政府做好兜底和战略支持工作,既来之,则安之。迟早要发生,何不早些?